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向阳  邢晓玉 《魅力中国》2013,(14):301-301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审判模式下的一项重要制度,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加上信访形势的严峻,通过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可是。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甚至有学者呼吁取消审判委员会这一制度,本文试图对这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潘培伟 《黑河学刊》2012,(12):74-75
法官被誉为法律的守护神,其专业知识、道德素质、社会阅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审判工作的质量及法律的成长。而法官选任制度是选出合格法官的第一步。在我国,法官选任被纳入公务员招考的渠道,相对条件比较宽松,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直接言辞审理原则”是全世界司法审判的基本制度.是人类的司法制度文明的一部分。然而在不少的情况下,开庭的法官没有决定案件的权利,只有向审判委员会汇报地权利,审判委员会不审理案件,但他们有通过间接的听汇报来决定案件的权利。这就是常说的“审者不判.判者不审”。这项制度直接违反了“直接言辞原则”。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制度改革才能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王少明 《魅力中国》2011,(11):145-146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衡量和保障其他形式公正的有效救济途径,法官作为司法公正最后的审判人员,直接影响到涉案人员的切身利益及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知和信仰,并对最终的判决起到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法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直接影响到司法改革的进程,对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官断层、审判执行力量欠缺是西部地区基层法院的普遍问题,正当一些基层法院为处理众多积案而加班加点时,陇县人民法院却在推行“一村一法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一经推出便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1996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的审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审判模式的改革方向,但仍然有着许多不足:如法官独立、法院独立、审委会独立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一致;对法官在开庭审理之前对案件的预断和偏见无法作出合理的规范和防治等弊端.在刑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完善审判模式应当做到保障被告人的诉权;正确定位法官角色,打造"灵活法官"和建构中国特色的交叉询问制度.  相似文献   

7.
徐世魁 《魅力中国》2011,(10):372-372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在五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司法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现行的审判委员会制度无论是在组织形式、职能定位,还是在工作程序和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其发展现状已滞后于现代司法理念,与公正、高效审判宗旨的需要已不相适应,改进和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势在必行。现结合司法实践,谈谈对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法官制度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有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法官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一项司法制度的改革,它牵涉到一个法治国家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与司法体制密切相关。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法院的司法体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因此,必须在紧密结合我国现有国情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逐步分阶段地稳定进行。对我国法官制度进行改革,应着重分析我国法官制度的现实情况及适应国际潮流而慎重进行。  相似文献   

9.
借鉴法国司法体制的经验,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路径是在司法权力的监督制衡、审判体制改革、法官独立制度建设、法官培养和司法行政体制等诸多方面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0.
林长江 《魅力中国》2014,(16):385-385
法官助理制度最早设立于美国,近年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我国引进并试行这一制度。本文在论述我国法官助理制度试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这一制度试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就此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各地普遍推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革的实践表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变政府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政府“无限权力”管理为“有限权力”管理,创造并维护一个高效率的发展环境,更能有效地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人们则更多关心和热衷于“取消多少审批事项”,逐渐形成了一种“审批事项取消的越多,改革就越彻底”的改革思维定式。这种思维定式也越来越影响和左右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认识这种观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底该怎么改?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认…  相似文献   

12.
法官释明权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对于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当事人的权利保护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释明权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与民事审判改革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有鉴于此,文章结合民事审判改革要求,对释明权制度在我国如何实施的问题提出一些拙见,包括其定性、行使原则与限度、适用情形、行使不当的救济、行使阶段等等。  相似文献   

13.
李志雄  刘芙蓉 《宁波经济》2004,(11):19-21,24
中国的法官制度正在进行着一场巨大的变革,在这样一场改革中,找到法官职业化进程的途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国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出发,阐述了中国语境下法官职业化存在的特有问题,分析职业标准的内容及结构,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法官职业化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开发研究》2004,(6):F002-F002
五年来,海西州中级人民法院先后开展了以落实公开审判原则.实现案件审理流程化管理为目标的立案制度改革.以实现独任法官和合议庭独立行使审判权为目标的审判长制度和台议庭制度的改革。以实现序列管理为目标的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公正、廉洁、高效的审判工作机制为目标的机构改革。通过一系列改革,顺利的完成了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审判委员会制度成为人们关注、评论的焦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倡在尊重中国具体国情的思想指导下和司法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下,采取先救治后废除分两步走的方式,在现阶段着力于改革审判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受案范围,建立类型化的分会,真正落实回避制度和建立旁听制度,同时健全于此相关的配套措施;而后在逐步取消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采用其他可行的替代制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审判委员会制度成为人们关注、评论的焦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倡在尊重中国具体国情的思想指导下和司法制度、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合下,采取先救治后废除分两步走的方式,在现阶段着力于改革审判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受案范围,建立类型化的分会,真正落实回避制度和建立旁听制度,同时健全于此相关的配套措施;而后在逐步取消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采用其他可行的替代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王东 《中国经贸》2010,(17):20-23
为落实和强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效能,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简化审批手续和改进审批方式,改善发展与投资环境,国务院成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自2001年起到今年已实行了五次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先后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目。从本次公示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目录看,其数量、内容、涉及的部门和内容的覆盖面都比以往大、广,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8.
于蕾 《魅力中国》2011,(11):148-148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初衷在于通过人民陪审,促进司法公正,发挥人民群众参与审判、监督审判,保证公正和效率。然而,窥视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基层法院的适用,我们看到实践中人民陪审员制度设立初衷与现实需求相背离、人民陪审员待遇保障制度欠缺,人民陪审员的发展出现了困难。据此,为迎接新的一轮陪审员选任工作,最高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但似乎也不能完全解决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艰难处境。本文在深刻剖析制约人民陪审员制度发展的瓶颈时,提出从优化制度、解决人的问题这两方面入手帮助该制度发挥其最大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是在缺乏立法授权及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改革中,不但涉及具体诉讼制度,与现有法律冲突,而且涉及法院自身体制,法官制度等问题,唯有正视这些问题,并从法律上予以解决,方能使改革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法官职业化是通往法治的必由之路。经由深圳法院改革的试点,全国法院改革的序幕被拉开,法官职业化是实现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必然要建立一支又精又专的法官队伍,为防止过犹不及,同时需要建立与之衔接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及法官助理制度。实现法官的职业化相应的需要实现法官的单独序列管理,以及建立配套的法官员额制度、法官薪酬与等级挂钩制度、法官助理单独序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