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模型.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提供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绿色施工已成为当前工程施工的必然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绿色施工的开展.绿色施工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多目标评价问题,本文从施工过程中的节约、环保和综合管理三个角度,构建了绿色施工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对工程实例做了模拟评价,从而为绿色施工评价提供了一套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5.
模糊综合评判在市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经营企业为了推销产品运用各种广告媒体不遗余力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国外企业为了占领中国市场更是凭借其强大实力进行狂轰滥炸式的广告大战。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如何根据各种产品的实际质量情况,做出正确的购买选择,就成为难以决策的问题。据资料介绍,海尔冰箱刚进入德国市场时,由于消费者对其很少认知,一时间无人问津。海尔的营销人员并没有发动广告战,而是建议当地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邀请消费者和有关专家采用匿名方式(即对参评冰箱去掉商标等标志)对各种品牌冰箱进行评比,评比结果揭晓,海尔冰…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外贸信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模式中呈现的信用风险问题的研究,建立基于模糊集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来进行外贸信用评价的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此种方法具有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8.
为了对建筑设计早期的绿色性能评估,提出一种"建筑绿色度"的测算方法。首先依据国家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构建了建筑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在运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构造了建筑绿色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计算出拟评价建筑的绿色度,最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具体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城市化内涵的探究,得出人口等单一指标测度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全部内涵,因此,应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连市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然而,传统层次分析法由于在构造判断矩阵时受单个专家主观偏好影响较大,因此,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层次分析法构造的各指标权重进行评判,并对测度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CRM模式的不同选择,对于企业成长与发展有显著的差别与影响。中小企业CRM模式应该怎样选择?在群组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综合评判的原理,构建CRM模式选择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对影响中小企业CRM模式选择的因素进行量化赋权,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小企业CRM模式选择的最优策略进行了排序。这为小企业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CRM模式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
考虑CO_2排放的非期望产出特性,以最大化整体平均效率为目标,构建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的环境固定成本分摊模型(FCAM)。对世袭制、平等主义和支付能力三种公平分配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初始分配结果进行加权组合,从而获得综合公平原则下的省域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以基于环境FCAM的分配方案趋同综合公平原则下的分配方案为目标,构建优化模型,以融合效率和公平。2020年省域碳排放权分配结果表明:最终分配方案在达到效率最优的同时,属于"绝对平均",较好地融合了效率和公平;基于强度减排压力和总量减排压力对30个样本省进行分类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针对四类省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同市场条件下的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海霞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2):51-53,62
要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初始排污权的分配问题。因为在实践中以初始排污权的免费分配方式更具有操作性,所以亟待解决的是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本文研究的是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分析、建立并选择适合的初始排污权免费分配的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排污权初始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过程中各方争论的一个焦点,也是一个技术和政治上的难题。目前国内外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模式主要包括免费分配、有偿分配及此二者组合三种。本文对这三种模式的不同实施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我国目前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现状,最后基于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组合的模式对我国排污权初始分配进行了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探讨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制度性缺陷,分析我国将排污权免费分配给企业的弊端,提出将排污权在初始分配环节按人头免费发放给每一位社会公民的制度设想。分析论证在此制度框架内,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如何实现动态均衡,强化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能,降低寻租可能性;刺激企业降低排污总量,合理决策排污权购买量和治污技术投入量的水平;强化社会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鼓励全民监督污染源;加快发展第三方中介机构,完善排污权市场的功能。最后提出要实现这一制度设想,还必须破解科学技术、法律政策和环保设施等现实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排污权交易平台的开发是河南省排污权交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排污权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排污权交易平台的开发以排污权交易为核心,基于B/S三层体系架构,实现排污权总量控制、申购、交易、跟踪预警、信息管理、平台维护和信息发布等为一体的系统功能,为更好地实现排污权交易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平台和有力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6.
On the Efficiency of Competitive Markets for Emission Permit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It is typical for economists andpolicy makers alike to presume that competitivemarkets allocate emission permits efficiently.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competition in theemission permits market cannot assureefficiency when the product market isoligopolistic. We provide the conditions underwhich a bureaucratic mechanism is welfaresuperior to a tradeable emission permitssystem. Price-taking behaviour in the permitsmarket ensures transfer of licenses to the lessefficient in abatement firms, which then becomemore aggressive in the product market,acquiring additional permits. As a result, theless efficient firms end up with a higher thanthe welfare maximizing share of emissionpermits. If the less efficient in abatementfirms are also less efficient in production,competitive trading of permits may result inlower output and welfare. 相似文献
17.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analyse the interaction of a competitive market for emission permits with an oligopolistic product
market. It is well known that a competitive permits market achieves the cost minimizing distribution of abatement effort among
the polluting firms for a given reduction in emissions. However, when the product market is oligopolistic, it may redistribute
production inefficiently among firm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this inefficiency can outweigh the gains obtained from using
emission permits instead of command and control. Although this argument is clearly correct under full information, it is shown
in the present paper that it reverses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In particular, it is shown that when tradeable emission
permits are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extbook example, they yield higher social welfare than the command and control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18.
排污权交易会计国际发展评述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排污权交易自上世纪70年代提出后得到迅速推广,而由排污权交易引致的会计规范问题也日益受到国际机构及各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关注,美国、欧盟及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和组织纷纷在理论规范和实务应用两个层面予以推进,排污权交易会计准则体系已逐渐形成。因此,在构建我国排污权交易会计规范体系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首先采用非活跃市场下的无形资产法和无交易市场下的环境负债净额法,待时机成熟时再引入公允价值法,边试边做,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9.
John C.V. Pezzey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3,26(2):329-342
We compare thre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long runefficiencies of emission taxes which includethresholds (inframarginalexemptions), and of tradeable emission permitswhere some permits areinitially free. The differences are caused bydifferent assumptions aboutwhether thresholds and free permits should besubsidies given only to firmsthat produce, or full property rights. Treatingtax thresholds, as well asfree permits, as property rights would departfrom the conventional view,but would allow greater flexibility in makingeconomic instruments bothefficient and acceptable. Such flexibilitycould be very important inachieving efficient control of greenhouse gasemissions. 相似文献
20.
北部湾地区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地区,近几年来开发的热潮始终不减,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更是值得人们去关注,在我国虽然排污权拍卖的交易制度还尚处在萌芽阶段,但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文章通过博弈模型,引进政府、排污企业、环境保护者三方,并结合北部湾地区自身特点,分析排污权拍卖交易实现的可行性及其条件,为解决北部湾在大开发过程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使北部湾开发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