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排污权交易首先要解决的是排污权的初始分配问题.排污权初始分配有三种分配方式:免费分配、定价出售和拍卖.拍卖与其他两种更有优势,实践中已经越来越多地采用拍卖方式.近年来随着实验经济学的迅速发展,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用实验方法来研究排污权拍卖.本文文献综述分国内国外两部分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排污权交易政策是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政策之一,排污权拍卖交易机制的设计是决定排污权交易市场效率的关键问题,为了使排污权交易市场能顺利健康的运行,本文就排污权拍卖的起因、拍卖方式的选择以及不同信息条件下的排污权拍卖等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评介,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排污权交易已被不少国家的实践证明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污染治理途径。今后国内排污权交易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采用规范的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借鉴国外同类实验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设计思路,研究不同交易制度包括双向拍卖、分散交易、标签价格制度等对排污权交易市场效率高低的影响,同时考察交易费用对市场运行效果的影响及如何降低排污权交易市场中垄断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以及排污权初始分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太湖流域水排污权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从市场竞价的角度探讨太湖流域水排污权交易的价格形成机制,提出考虑水排污权交易的成本以及交易量的改进双边叫价拍卖模型,并运用算例说明该模型的实践应用。通过对太湖流域水排污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应充分发挥水排污权交易中各参与主体的作用、建立太湖流域统一的水排污权交易市场、增加可交易的水排污权数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具体对策,以期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使治理水污染的方法和体系得到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排污权初始分配拍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权交易是近年来备受各国关注的一项旨在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其初始分配模式通过改变市场结构影响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进而影响经济运行效率。拍卖模型作为一种初始分配模式,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排污权的市场交易,实现低成本控制污染。相对于政府行政管制手段较多的免费分配模型,拍卖模型充分地运用了排污权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本文通过追溯国内外排污权初始分配的研究,明确拍卖模型中的企业最优报价策略。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交易主体的成本收益,最后提出对这一问题的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污染排放与我国现有排污权交易制度冲突日益加剧.顺应形势,近年来我国在排污权交易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立足我国实际,排污权交易作为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一种运用,在我国已有了成功实践,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法律不健全、监督力度差等,本文在分析我国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目前在我国实施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建议,使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7.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采用经济手段进行环境保护的手段,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国际及国内社会的重视。本文对排污权交易进行了系统地介绍,论述了排污权交易的含义、性质、目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排污权交易法律关系的构成。最后,对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的障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我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8.
排污权交易制度与初始排污权分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回顾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概念,优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讨论了初始排污权竞价拍卖和免费发放时的不同长期交,建立了拍卖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栾模型,分析了免费发放时排污申报机制的设计及政策的动态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雪 《当代经济》2016,(1):98-99
排污权交易是通过赋予排污者合法的排放污染物权利,并允许这种权利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来实现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制度,其作为一项不断发展的新型环境制度,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控制中,并在法学家、经济学家和环境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应用于环境保护实践中.本文将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对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分析,以探索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法经济学方面的根据,并说明排污权交易制度是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控制污染,既能达到高效率地污染控制目标又能实现污染控制成本最低,从而得出排污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环保经济政策值得广泛推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排污权交易平台的开发是河南省排污权交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排污权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排污权交易平台的开发以排污权交易为核心,基于B/S三层体系架构,实现排污权总量控制、申购、交易、跟踪预警、信息管理、平台维护和信息发布等为一体的系统功能,为更好地实现排污权交易提供了系统性的支持平台和有力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地处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位置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是指由广西沿海地区北海、钦州、防城港市及南宁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主组成的经济区,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区域。加快环北部湾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统筹区域经济,对于促进北部湾地区崛起、拓展西南地区对外经济合作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金融业的发展又将对环北部湾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碳排放量跃居全球首位的严峻压力下,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发展成绩卓著。然而,碳排放权售价过低造成的巨大损失迫切要求中国构建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节能减排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伴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当前,节能减排已成为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论文从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两个方面,综述国内外已经开展的节能减排政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利用CGE模型开展节能减排政策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人口-消费-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本世纪上半叶我国人口发展、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及碳排放进行动态仿真,定量考察未来我国人口发展与居民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在基准情景下,我国人口总数将于2032年达到峰值14.6亿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于2044年左右达到峰值63.6亿吨标准煤,碳排放总量将于2038年左右达到峰值约31.3亿吨碳;2050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量约为2.2吨碳,低于日本、欧洲198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人均需求约为1.3吨碳,相当于美国居民1990年代后期排放水平的五分之一。从满足人口发展与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角度争取合理的碳排放空间,是我国争取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的有力支撑点。  相似文献   

15.
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严重失调,贫困与环境恶化不断加剧。为了寻求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文章在系统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概念、分布、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经济、资源、环境系统作用机制,提出了建设生态补偿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统筹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97—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的扩展形式,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将空间自相关性纳入传统模型中,并且未采用简单的三次产业划分法描述产业结构,而是将生产部门细分为五类行业。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存在空间维度上的依赖性和异质性,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受经济规律和发展实际的限制,这影响了减排效果的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工业发展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仍非常明显,农业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显著正相关,其他行业比重调整的降碳作用有待更充分的激发。指出:我国应推进农业机械化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促进以技术创新与进步为基础的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各区域要力求与周边地区协调、互助,共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SWOT的桂林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成为带动广西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但是,区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北部湾的发展也会吸引整个广西区的工业经济要素向北部湾经济圈集中。桂林位于广西北部,对工业发展要素的吸引力相对不足,发展速度缓慢,逐渐成为地区经济的低谷。所以,桂林如果不加快发展步伐,将有可能被边缘化。“十一五”期间,桂林工业总量不断攀升,主导作用逐渐凸显,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园区建设取得突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本文运用SWOT分析工具对桂林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深度挖掘桂林工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在这个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桂林工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为探索桂林和北部湾两地的工业互补方式和促进桂林工业经济废展提供科举的决筻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以来,REDD+项目在巴西等热带地区得到了广泛地计划和实施。然而,在后京都时代全球背景下,只有拓宽REDD+机制的实施途径才能在所有森林覆盖的国家起到减排作用,这也为中国提供了参与减排的重要机会。积极参与REDD+机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我国碳汇潜力,更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地位、掌握碳交易市场的话语权。将菲律宾作为REDD+在新兴国家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REDD+机制在中国扩大途径研究,构建中国REDD+机制多元化框架,同时为REDD+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Carbon market, which is capable of scientific quantifying and marked-based pricing of carbon emiss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countries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e global carbon market,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developed a mature mechanism. China started the trial of carbon market in 2011. After ten years of exploration, the national carbon trading market was officially launched in mid-July 2021.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carbon neutrality, the national carbon market will shoulder a greater miss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speed up its financi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However, it should take a dialectical attitude toward th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of carbon market financialization. In the future, China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market through efforts to develop market participants, clarify the attributes of carbon finance, prevent potential risks of carbon finance, improve the connection mechanism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market, and innovate carbon finance services.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创新实力的增强,中国正在从南方国家向创新型国家演进,处境与当年日本相似。南方国家在开展技术预见时面临知识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和知识资产不足等困境,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技术预见失去效用。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南方国家在掌握信息内容和时间方面与北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北方国家处于相对有利地位,而信息比较贫乏的南方国家则处于不利地位,若盲目照搬北方国家的技术预见理论和实践,则可能落入南方国家的视野陷阱。中国创新全球效应日益突出,应在全球创新视野下开展技术预见,排除技术民族主义等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