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怀军 《经济论坛》2014,(11):147-148
煤矿区经过长期采煤后,由于地质条件发生改变,形成局部区域塌陷,既造成了城市环境的破坏,又给城市建设带来重大安全隐患,探索塌陷区治理方案,修复生态环境势在必然。本文以唐山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建设南湖生态城为例,从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文化传承等方面对塌陷区治理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该实证研究对各地塌陷区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在全面繁荣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问题,统称之为城市病。妥善解决城市病问题,是保证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本文从城市病与城市化的关系出发,分析城市病产生的原因、规律和治理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城市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多年的大规模煤炭开采已经造成了大面积的煤矿塌陷区和煤矿棚户区,如何治理煤矿塌陷区和棚户区成为全省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典型性调查,分析研究了全省重点国有煤矿塌陷区和棚户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六盘水市的兴起、发展都是建立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基础上的,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六盘水市煤炭资源逐步减少等原因,使六盘水市在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困难。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六盘水市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工作。  相似文献   

5.
大力促进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这些城市为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城市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问题》2007,(10):F0003-F0003
孝义市坚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在全力抓好经济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统筹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建设开放型、文化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型城市,实现人与自然、政治与经济、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经济社会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在2006年度山西省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44项指标考评中跃居全省119个县(市、区)第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城中村为典型代表的郊区土地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在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大背景下,城中村建设用地要入市流转必须先经过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各地普遍面临矛盾尖锐的城中村问题。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宏观视角出发,探索城中村的治理困局,较全面地评析既有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揭示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治理误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了破解城中村困局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8.
管晶  焦华富  耿慧 《经济地理》2022,42(1):168-175
采煤塌陷区农民居住空间重构后的居住满意度是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市为例,对安置后的采煤塌陷区农民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其居住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居住空间重构后的农民居住满意度具有6个维度的结构特征,其评分由高到低分别为:配套设施、住宅条件、人际交往、社区环境、社区参与和经济收入;农民对总体居住满意度的评价一般,且自建类独院社区高于统建类多层公寓社区;农民的教育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住宅条件、社区环境、经济收入、配套设施以及人际交往显著影响重构后的总体居住满意度,其中住房条件是最主要因素,而经济收入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优化采煤塌陷区农民居住空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嘉兴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水是这个城市的灵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涉水问题越来越多,水灾害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本文着重以水灾害现状、成因及对该市经济社会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保障体系的确立、生态保护的法制建设、城市生态工程建设以及营造城市的生态文化等城市治理措施是取得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的重要保证。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杭州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局面,其原因与城市治理理念、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人文精神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李友东  闫晨丽  赵云辉 《技术经济》2022,41(11):140-151
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智慧城市为经济社会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现有研究缺乏对智慧城市影响因素和治理路径的深入探讨。针对这一现象,在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基础上,构建了智慧城市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中国35个重点城市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大数据发展水平缺乏是低水平智慧城市治理绩效的瓶颈条件;高水平智慧城市治理绩效存在4条“殊途同归”的驱动路径,具体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技术+组织”主导下的治理模式,“组织+环境”主导下的治理模式;低水平治理的前因组态与高水平治理的前因组态形成非对称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智慧城市的治理路径与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依据治理理论,本着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与居民自治组织相结合,变纵向强制型的社区管理为新型横向交叉式的契约型社区管理的原则,使政府、企业、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管理与社区建设.为强化社区管理意识,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社区治理结构与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本文从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制度和治理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不仅涉及城市自身的存续与发展,而且会影响区域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吉林省辽源市为例,从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含义入手,介绍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背景和过程,分析了其转型的内容和策略等相关问题,以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焦点内容之一.本文从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基本导向和政策目标三个维度,对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现实状态进行梳理和分析,阐述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地方政府治理行为创新的必要性和内在功效,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创新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创新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走内生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地方政府的体制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4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之间和相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内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得到极大发展,已经具备建设全球城市的条件。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符合国家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定位。中国改革的愿景目标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海全球城市的建设必须符合中国改革的愿景目标。上海需要在全面开放的环境、全球配置资源的市场化水平、法治化制度环境、城市治理模式等制度环境方面取得突破,营造与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普遍性问题,当资源型城市发展成综合性工业城市后,人口结构最终呈现老年型结构,三产从业人员知识和就业结构单一,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和隐性失业人口增加。同时,第二产从业人员比重扩大、性别比失调,最终产生"婚姻拥挤"现象。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必须考虑协调城市资源与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事关民生民心。当前我国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质量建设事业步入重要窗口期。质量强国建设是国家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过程中,关键是要构建新型国家质量体系,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加快构建新型质量创新体系、新型质量供给体系、新型质量保障体系、新型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和新型质量治理体系,由此形成新型国家质量体系的框架结构。在实现路径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可以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同时综合利用市场机制、政策手段与社会力量,推动新型国家质量体系构建,强化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供给支撑、环境支持、技术基础与治理保障,更好更快地实现质量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丽华 《时代经贸》2014,(2):281-281,28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