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治山理水是中国古代苑囿建造过程中所采用的极其重要的造园艺术手法,在简要介绍中国古代苑囿中的山水的基础上,论述了治山理水这两种造园手法的特点、种类和意义,其目的在于增加人们对中国古代苑囿的造园艺术及文化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清代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本文从平面布局、空间布置、景观要素安排以及一些特殊造园手法这四个方面浅析清代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希望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的研究和学习,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杨长玉 《城市建设》2010,(3):364-365,367
该文所论述的山石与竹的搭配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典的配置手法。自古至今,无论是造园还是诗词绘画都有很多竹石搭配的记载。为什么竹石搭配的造园手法会受到文人画家以及造园家的如此青睐?这种搭配手法是从古典园林流传下来的,如何将这种搭配手法有机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该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将这种经典配置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4.
该文所论述的山石与竹的搭配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经典的配置手法.自古至今,无论是造园还是诗词绘画都有很多竹石搭配的记裁.为什么竹石搭配的造园手法会受到丈人画家以及造园家的如此青睐?这种搭配手法是从古典园林流传下来的,如何将这种搭配手法有机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去?该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将这种经典配置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理景艺术不仅表现为对自然之道的理解, 更在于艺术的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将传统的 理水艺术与当代数字景观方法相融合,通过定量解析引导山 地水环境的生态与形态生成,实现山地理水科学与艺术的融 合。长期以来南京紫金山风景名胜区水环境问题突出,以山 南部霹雳涧水系为例,综合运用生态智慧与数字景观技术, 探讨优化生境条件、彰显山地水景特征的策略,解析当代山 地景观的理水方法。  相似文献   

6.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 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 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 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 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 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 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 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 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的中日园林,都是优秀的园林艺术,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中国古典园林有“无园不石”之说,深受中国造园思想影响的日本园林。对于石头也是喜爱有加,发展出了著名的枯山水石庭。可见置石在中日园林造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中日园林置石手法的不同进行比较,旨在从造园要素和细节入手,分析中日园林的风格和内涵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从新的视角去理解应用,对我们的风景园林设计有很多的启示.然而在现今的园林设计中,吹捧"洋风、洋腔、洋调",追求"洋树、洋花、洋草",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本文介绍了做为三大园林体系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着重阐述了如何学习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和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9.
借的智慧     
《园治》是讨论中国庭园艺术最完备的一本书,而且是世界上谈论造园艺术最早的一本书,该书作者计成,字无杏,号否道人,明代杰出的造园艺术家,自幼倾心艺术,擅长书画,游历了天南海北的名山大川,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绘画对造园影响深远,二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由中国画独特的画面秩序和组织结构产生的以非透视手法空间营造的现象引发了对于园林中类似效果的观察与思考。总结了5种用于对照分析绘画与园林的非透视性手法:时空连续与无尽空间、分解重构与消解空间、内部画框与重叠空间、镜像构图与虚实空间,以及近小远大与尺度模糊。意在找到一个新的角度解读古典园林的空间构成,为当下传统造园的传承和创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代王朝都建有自己的皇家园林,由于历史的沧桑巨变,现存的皇家园林数目已极少,但它们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而又深厚的价值。本文总结了现存皇家园林的五大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对现存皇家园林资源进行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西湖行宫初创于康熙,兴盛于乾隆,是清帝南巡线路上一座重要的也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行宫。西湖行宫后苑园林体现了我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高超水平,是清代皇家行宫园林的重要例证。以西湖行宫园林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变迁脉络,论证西湖行宫的初创时间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利用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对行宫园林的变迁过程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雍正时期浙江总督李卫的圣因寺山园开发奠定了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八景”的基础,总结西湖行宫的园林特色表现在因山构园、院落结构与八景题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洞天福地是道教的理想修行地,也是人居环境的理 想模型。依据历史影响力及现今建设现状,选取江西6处代表 性洞天福地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江西洞天福地在选址、理景两 方面所蕴含的独特景观营建智慧,得出:江西洞天福地一般位 于盆地,并以江西形势派风水理论为指引;绝大部分洞天福 地借鉴壶天仙境来营造仙界景观,整体空间布局模式为:山 门——“壶口”,道教建筑所在盆地——“壶腔”,沿山势曲 折上升的山道沟通内外,并呈现出“虚(水)实(山)结合”的 特点;植物配置具有浓重的道教色彩,且以常绿乡土古木为基 调,寓意万物共生;建筑营建深受“仙道意识”影响,仙境信 仰影响了建筑营建思想,仙灵信仰影响了建筑装饰艺术。通过 研究洞天福地所蕴含的道教哲学思想,总结出有益于现代社会 健康发展的积极处世观、生态发展观、养生观及物种保护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形成与发展具有“知行一体”的特点和内涵。“山水形胜”“人本思想”和“人与天调”构成的思想体系,以及“山水名胜”“园林”和“大型工程风景营建”构成的实践活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环境的认知、精神追求,以及空间艺术和技术上的营建智慧。“知”“行”关系建立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使得中国风景园林的价值与特征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延绵不断,历久弥新。以独立一级学科发展的视野认识和梳理,对我国生态文明与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景园林学价值观和理论知识体系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对传统叠山理水艺术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往届世园会园区以及多个中国经典山水园林案例,从世园会项目的本质入手,总结山形水系营造理法。方案依托延庆优良的山水格局,充分利用园区的现状竖向条件、植被和水文地质资源,提出了北京世园会园区竖向规划的总体理念和原则,确定了园区的山水格局,着重论述了主山主湖营造的过程,并且结合园艺,形成具有独特意境的山水景观,通过中国园林叠山理水向世界诠释“园艺”。  相似文献   

16.
腿足是家具的主要构件,它既是家具视觉形式的构成要素之一,又对家具功能起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根据其关键构件的形式特点,中国古代木家具腿足可分为板足式、跗足式、立腿式、架座式、壶门、式、托泥式等六种基本形式。分析和研究这六种腿足形式的演变及其结构方式,将有助于人们形象地了解中国古代家具艺术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7.
杭州灵隐寺前的冷泉亭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历经 1 200多年变迁,从一座山中路亭演变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 点。它的演变极具代表性,反映了中国古代风景建筑的文化特 征和风景营造中的审美嬗变,具有研究价值。梳理了冷泉亭的 景观变迁历程,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总结各时期发展特点。 重点辨析了冷泉亭变迁过程中的建筑选址、体量、存废三方面 的权衡关系。认为在长期发展中,风景建筑受人的审美和环境 作用,其形式和位置不断被调整,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该案 例的研究,对于理解古代风景建筑的营造逻辑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思杰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4):92-93,121
作为一个女性绘画的潮流,明清闺阁绘画群体性特征在我国历史中绝无仅有,对于我们重新解读中国古代绘画史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文章从明清时期的闺阁画家入手,探析明清闺阁绘画产生的原因、风格和艺术特点,讨论这些女性绘画之于中国绘画史及女性艺术史的价值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假山是历史园林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材料、 结构和工艺特殊,受影响因素较多等特性,是遗产构成要素中 异常脆弱的元素。环秀山庄假山是中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作品 的典型例证,亦是该园林的关键核心遗产,对其开展系统性监 测尤为重要。假山遗产监测必须运用系统论方法,采取跨学科 合作路径,整合多学科方法与技术,运用多种设备协作、多源 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假山综合性动态监测,提升遗产监测的 有效性与智慧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