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从城市质量和城市距离两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以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处于“双核心”地位;其它各市与核心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差距明显。可通过实行“双核”、“圈层”和“组团”空间整合模式,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依据统计年鉴数据计算一个城市外向功能所产生的影响量——城市流强度,以此对引力模型中的质量进行修正并计算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引力,意义更加明确。计算表明近十年来,浙东北城市群发展十分迅速,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嘉兴—绍兴—宁波城市集群已经形成,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十分紧密,辐射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系统视角下的旅游城市游憩空间整合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游憩空间是旅游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旅游城市的游憩空间在建设中存在游憩空间分布不均、游憩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需要从游憩者、游憩资源、游憩服务与设施这三个游憩空间构成要素对旅游城市游憩空间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从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化的格局现在正发生着演变,其主要变化就是有由个别城市的一枝独秀、单独"冒进"的发展状态转向城市的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区位相近的一些城市为了谋求发展,主动加强联合,加强彼此间的联系,明确各自的发展目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有利于提高湾区凝聚力和全球竞争力。通过城市流强度和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之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初步的产业分工,但是产业同构现象依旧存在;中心城市在湾区内发挥了主要的对外服务作用,但内部发展不均衡,多数城市存在经济发展与对外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广州、深圳辐射周边的能力最强,珠江西岸发展水平和周边影响力落后于东岸。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跨境协调机制,明确城市定位与合作分工,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管。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题形态,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流空间”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为城市群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基于文献分析法对“流空间”视角下的城市群研究进行分析与梳理。研究发现:研究历程呈现出较显著的阶段性;研究主题与社会技术发展及政策指向密切相关;从研究热点来看,研究内容不断多元化,研究区域向中西部城市群拓展;研究作者呈现“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特点。最后对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功能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中城市群已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功能联系阶段;同时义乌的城市流强度超过金华市区的城市流强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京津“双核”增长极空间经济联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又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腾飞,关键是京津能否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发展,辐射"三北",对接东北亚,能否充分展现区域"龙头"的作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和天津双核心的带动并没有完全发挥。本文应用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及其两个经验性推论、城市流强度等对京津产业雷同性和京津因相互竞争,产生的辐射干扰性进行了数据分析、原因解释。指出北京、天津两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祥 《南方经济》2016,35(10):109-1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市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西省城市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地位变化,探讨了城市经济空间分布特征、产业结构特征,揭示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并运用区位熵分析方法,对典型行业在各城市市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①江西省城市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其地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有待进一步增强。②南昌市是带动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萍乡市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凸出。③江西省城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与优化,不同城市的优势行业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张红梅  谢鹏 《特区经济》2008,(2):192-193
将各年外商直接投资额按当年加权平均汇率折算为以亿元人民币为单位,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对贵州省FDI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关系。由于FDI规模较小、行业分布不尽合理,导致FDI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经济增长对FDI的促进,且作用时滞相对较长。贵州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FDI的行业分布,全面提升FDI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基本现代化视角下的苏南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田桂 《特区经济》2009,240(1):46-4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南的"三农"问题开始呈现出新的转型特点,城市与农村距离拉近,但城乡居民在收入及生活水平、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仍然存在着非均衡性的特征。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总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于城乡一体的发展要求,探索城乡一体发展的新途径,努力开创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促进苏南整体优势的不断增强,对于苏南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加快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勤 《特区经济》2011,(8):281-282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之间优化组合、集聚、扩散、渗透的相互作用形态,体现为城乡之间在产业结构、收入分配、投资和市场交换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实现河南省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在对河南省城乡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前,找出导致不能协调发展的原因,解决掉城乡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使用有效的解决途径来完善河南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是全球的制造业基地,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然而,却鲜有学者对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本文选取广东省2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东省各城市2009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定量和实证分析,从而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广东省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这为广东省政府进行规划和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杨光 《特区经济》2010,(12):191-193
河南中原城市群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未来必将成为中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区。而郑汴一体化正是河南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增长极。本文从人口与地理环境、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科教实力等方面对郑汴一体化在中原城市群的地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快郑汴一体化建设,促进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文虎 《特区经济》2010,(11):277-279
房地产业己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系统而全面地探讨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泡沫检验以及政府如何进行有效调控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体现出了较高的虚拟经济特性,而传统的房地产泡沫研究,大多是基于房地产的实体经济特性展开,已不能很好地解释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虚拟经济视角,分析房地产的虚拟经济特性及其泡沫形成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明菲  罗显敏 《特区经济》2006,211(8):209-210
面对加入世贸后过渡期,汽车行业的保护政策即将消失,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显著,为提高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从关系营销的角度分析物流企业实施汽车物流共同化的优势和运作模式,提出了基于关系营销的汽车物流共同化策略,以维持整个物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SARS突发事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长远需要的角度,根据不同地区民众面对危机突发事件时的心理行为,将京、赣两地民众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相关分析,得出了两地民众SARS期间社会心理行为的结论,并提出了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魏冉 《特区经济》2010,(12):189-190
由于环保、资源、成本等原因,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指出相对于传统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下河南省产业集群具有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低能耗、低物耗优势、低排放以及绿色创新等竞争优势,并提出深化河南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治国 《特区经济》2010,(1):201-203
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混沌体系,其众多的因素及其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它们以不同方式促进城市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城市发展的十大动力因素(经济因素、金融因素、政府因素、发展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城市服务因素、资金因素、交通因素、信息因素),利用灰色关联构建城市发展动力系统,最后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计算了城市发展的动力值,并针对这十大因素提出了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