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家庭(简称为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主体。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被计划经济禁锢的农村生产力。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弊端逐步显现。其具体实现形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从农业发展现实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来看,合作制家庭农场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最佳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最近,读了我国青年学者韩喜平的《中国农户经营系统分析》一书后,印象很深。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户多种经营模式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生事物,系统分析其发展的形势和趋势,具有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也有理论上的创新。农户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作者从这一基础性命题出发,强调:“我国的农户经营就是在坚持土地等重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以农户家庭承包经济和自营经济为主要内容,在不确定的市场竞争中谋求家庭效益最大化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包括从事种植业的农户也包括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包括直接…  相似文献   

3.
论稳定土地承包制与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经勇 《财经研究》2002,28(1):47-50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必须赋予农民长期而又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发育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顺利流转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2013年"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称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但家庭农场的经营面临着土地细碎化、租赁短期化和农产品价格起伏剧烈等风险,需要有一定的金融扶持和政策倾斜。而一定程度的农村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有助于家庭农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敏和 《经济论坛》2004,(17):112-113
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代替了人民公社体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随着市场经济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民有了进入市场的客观要求,面对分散经营的农户在市场竞争中带来的困难,农民迫切需要以合作制的方式组织起来,联合进入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但迄今为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我国并没有形成大的气候。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家庭经济类型与分工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我国农户经济类型的特征、经营行为、分化趋势及其影响,并探讨了农村分工经济的现状。认为我国农村家庭经济的专业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各类农户的资产专用性增加,经营行为的分化对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必须继续保持纯农业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化,发展劳务经济。  相似文献   

7.
《经济》2014,(7)
正农业部2013年3月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农场发展较为乐观,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区、市共有符合调查条件的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家庭农场以种养业为主,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2亩,是全国承包农户平均经营耕地面积7.5亩  相似文献   

8.
家庭农场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在我国是由种养大户升级而来。国家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给出的定义是:家庭农场是同一行政村的农民家庭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文件中出现,让农村看到了一条改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浙江省一千多个农户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就农民对土地权利的现实状态及其意愿可以作出如下归纳:(1)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家庭承包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民作为承包土地的经营主体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强化,农民的承包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2)目前,广大农户对承包经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云南省在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活动中多是以农户家庭生态经济系统为主,但是对农户家庭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定量研究在云南几乎没有开展。我们通过调查和系统测定分析,对玉溪市大营街区赵桅乡张姓家庭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测定,作出物流、能流、价值流的框流图。以了解农户家庭生态经济系统生产力.为改变云南省农户长期以来的单一农作经营结构为农、牧、副等综合经营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一步提高系统生产力,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家庭承包制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因此,如何通过对现行土地制度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地的探索表明,实现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变股民,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是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小麦主产区4个省份946个不同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DEA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小农户和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特征;在影响因素方面,土地肥沃程度与农业技术指导对小农户和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农场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和增加单块耕地面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对农户年龄和农户从事农作物种植年限呈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基于此,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业技术指导,适度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加强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促进农业生产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积极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产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营组织的行为。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扩大了农业生产规模,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条件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兴  林梦琦 《经济论坛》2004,(16):119-119
一、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家庭承包制潜力已经用尽,农民收入低,增收困难。家庭承包制实行之初,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来自获得土地的惊喜与憧憬,那是与集体生产相比较而焕发出的生产激情。改革初期,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当高,而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至今,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农民收入增长率持续下降,从1996年的9.6%下  相似文献   

15.
农户土地退出风险认知及规避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重庆市l 82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土地退出风险认知及规避能力进行分析,并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宅基地、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的因素及方向.结果表明:①多数农户认为土地退出风险较高,同时农户对于退出承包地较宅基地存在更大的顾虑,农户更倾向退出宅基地;另一方面,多数农户规避土地退出风险能力较弱,相比承包地,农户具有更强的宅基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②宅基地风险规避能力来看,户主年龄、家庭有无稳定城镇住所、本村是否在进行农民新村建设、退地后能否享受高水平城镇社保对农户宅基地退出风险规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有无养殖经营对退出风险规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③承包地风险规避能力来看,户主年龄、户主是否购买商业保险、家庭有无稳定非农收入、退地后能否及时获得就业培训与援助、退地后能否享受高水平城镇社保对农户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家庭有无养殖经营对农户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存在显著负向影响.④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的因素少于影响农户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的因素,同一因素也可能对农户宅基地、承包地退出风险规避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农村改革的最重要成果之一 ,就是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施。这一举措对中国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是不可估量的。但是 ,自1984年首次出现“卖粮难”之后 ,这种政策所引爆的能量在逐渐减弱。目前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减缓 ,虽然不能说是土地承包责任制这种制度的必然 ,但它却是许多矛盾的焦点。1 土地承包责任制与资金投入之间的矛盾。投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没有农业适量的投入 ,发展农业经济是一句空话。由于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使得以家庭为单元的土地使用规模很小 ,加之农户自身经济力量单薄 ,这就限…  相似文献   

17.
农地股份合作制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余年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仍然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自然特点、技术水平和农村的社会状况。但家庭联产承包制采取按人均包、肥瘦远近搭配的办法,产生了农户经营的土地细碎化与农业生产现代化之间的矛盾。近几年来沿海一些地区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农地经营体制,形成农地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对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完善和发展,是在保留家庭联产承包制基本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农民对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运行二十多年来,对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解决了长期有以来农产品短缺问题,并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从事其他产业,因此制度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该制度也显露出了严重的缺陷: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规模与要素配制饱和;家庭承担经营风险的能力有限;小规模土地经营难于应对入世的种种挑战,等等。而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有着诸多困难。主要原因是土地规模小而难以流转,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强于生产功能。本文通过对农民关于土地规模经营意愿的调查分析,认为现行的土地经营制度尽管有众多缺限,但农民认为其仍然是相对最佳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现存农地制度的讨论一直很活跃,通过分析政府权力介入、国家政策以及制度本身缺陷等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突破,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1)通过立法限制政府行为;(2)清晰界定土地产权;(3)落实土地承包政策;(4)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体制;(5)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提倡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0.
王建军  王凯伦 《经济纵横》1993,(12):53-55,62
<正> 土地制度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之一。土地制度的变革,是历次农村重大经济社会变革的基础与核心。取得举世瞩目成果的农村改革,正是通过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土地的产出率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土地管理和使用中的一些矛盾也逐渐显现。突出的问题有:(1) 土地所有权在实践中的模糊化,导致对土地的管理不力。耕地被随意占用,土地肥力受损,水利设施老化现象十分普遍;(2) 农户通过家庭承包获得的土地经营使用权尚不稳定,承包的时效性还缺乏制度保证,因此农民对耕地缺乏长期投资的热情;(3) 部分地方土地的经营规模细碎狭小,妨碍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和土地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