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对"十一五"浙江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浙江发展应由“硬指标”向“软指标”转变:所谓“硬指标”是指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第一、二产业,所谓“软指标”是指主要消耗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第三产业。浙江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通过形态转化、资源转化、功能转化,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而浙江“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必须以发展生产服务业为主。  相似文献   

2.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所长柴田明夫指出,由于油价飞涨,世界已从过去的“廉价资源时代”向“高价资源时代”转变,世界经济平衡会从三个方面发生改变。原油价格的高涨导致有色金属、铁矿石、煤炭、稀有金属等资源价格高涨,并使“资源枯竭问题”再次摆到资源消费国面前。其中,如果石油生产达到极限,将无法避免出现原油减产和衰退局面,那时不仅油价要高涨,国际间对有限石油资源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国际形势将变得不稳。[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分别就《巴塞尔公约》、日本和我国对“废物”定义进行了分析,建议将“waste”翻译为“废弃物”,用“refuse”指代“废物”或“垃圾”;明确了“再生原料”(secondary materials)在不同场合的不同称谓——“再生原料”、“可以作为原料的废物”和“可循环资源(recyclable resources)”。根据“废弃物(waste)”的性质将其划分为“再生原料(secondary materials)”和“废物(refuse)”。对再生原料要进行回收再生循环操作,使其成为再生材料,最后流入市场;对于“废物(refuse)”,则按照环境法规,最终将其以填埋、焚烧等方式回归到自然环境中。  相似文献   

4.
资源短缺:高耗能工业的"大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调控”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次针对“过热”行业的“宏观调控”,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资源短缺问题,本期我们就中小民营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做以讨论一  相似文献   

5.
“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途径。“引进来”虽然给我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很多条件,但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走出去”不仅在国外获得资金、技术、市场、原材料等资源,而且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无论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拓展市场空间,获取国际资源;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等方面来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推动资源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杂志(月刊)2002年第2期在“工作研究”栏目发表了“中国物资再生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关于报废电子电器产品管理的建议”和“加大力度发展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刻不容缓”等3篇大块文章,从时代的高度和客观的角度说明了我国资源再生利用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并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立法”、“制定扶持政策”和“学习国外经验,确立生产者责任原则”等有益的建议。笔者基本上同意上述观点,并同时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6月29日通过并于当日经国家主席签发…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在分析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2010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引导投资及决策重大项目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佳玫 《浙江经济》2006,(20):34-35
农业“走出去”是浙江“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严峻的省内资源瓶颈、农民就业和收入压力等,有必要加快浙江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步伐。  相似文献   

9.
道家“天人合一”观的众多含义中,舍有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共同发展的层面。旅游业是一个对资源和环境严重依赖的行业。在旅游业迅速发展但又出现众多矛盾和困境的今天,要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重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运用辩证的方法,对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本色”概念及实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保持旅游资源的“本色”在旅游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以及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依托“本色”创造“特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田哲学思想根底的“纯粹经验”和作为西田哲学思想资源的老庄哲学中的“坐忘”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共通性,但两者之间在最终的指向上是决然不同的。不过,通过对庄子之“坐忘”的扬弃,西田以“纯粹经验”作为经验知识世界的思想根底,既为日本文化在经验知识世界中全面接受西方社会的影响提供了必要的合理性和推动力,也为日本文化精神保存了一块不大不小的居留地。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向海洋进军,已成为当今为资源和能源所困的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海洋经济迅猛发展,海洋产业总产值从1978年的60多亿元,跃升到2005年的近1.7万亿元,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4%,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沿海各省纷纷提出“海上辽宁”、“海上天津”、“海上山东”的13号,尤其是江浙两省均制定了由陆地向海洋延伸的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这种形势下,陆域狭小和资源紧缺的上海,更加感受到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性,而发展海洋经济的重点区域非南汇莫属。[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浅述城市生活垃圾"零排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零排放”的必要性;通过与美国城市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的比较。说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组成成分的特点和目前国内采用的垃圾处理政策:提出要实现城市生活垃圾“零排放”,达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目的,就要从政府、个人、企业三管齐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基于分工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安  罗必良 《南方经济》2003,(2):60-62,47
尽管“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各界的重视,但我国农经界往往就现象谈现象,缺乏对此的严格、系统的理论分析,因而无法给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方案。本文试图以分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发展一般过程的分析,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农业的分工发展,而这必须保证农业领域中各项资源的完整产权,因此,减少农业领域中各项资源的产权残缺是农业分工发展的前提,也是“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增量路径虽然是多维发散的,但增量的实际运行从来就不是随心所欲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经常遭遇“增量失措”。本文一方面解析了农业资源增量的三大实体性失措,即生态失措、开发失措和输入失措;另一方面又剖析了农业资源增量的动力失措,即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管理体制、农业市场机制、农业信息化四大动力机制对农业资源增量的匡束。其目的是期望增强农业资源利用的忧患意识,理性地拓展农业资源的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煤炭资源省份可能过分依赖煤炭产业而降低其综合抗风险能力。当资源枯竭时,留下的很可能是一个没有资源、没有环境和没有富人的地方,这就是通常比喻的“荷兰病”和“资源诅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教学过程出现了“新三中心论”,即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和以网络为中心。教师由“教”学者转变为“导”学者,学员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这种以丰富学习资源、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材料、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为依托,实现“教”变为“导”的过程,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提供了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王鹏 《山东经济》2005,21(3):110-114
“泉城”曾是济南的美誉,是济南人的骄傲,是济南旅游的吸引力所在,然而,现实的发展却使“泉城”大为失色,济南旅游陷入尴尬的境地。济南要重塑旅游形象,最有效的方法是整合泉水资源,打造“泉城”品牌;筹办泉水文化节,提升“泉城”品牌形象;促进旅游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丰富“泉城”品牌内涵,走品牌之路。  相似文献   

19.
用"红色资源"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省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重视“红色资源”研究,并运用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应该通过政府支持、情感教育、行动教育等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以达到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科技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2中国国际能源与环保展览会”2002年11月5~8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长春“一汽”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参加了这次展览会,并展出了质量可靠、有市场竞争力的铸钢丸、铝合金锭等综合利用产品。该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相关资料被索要一空。“一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于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以“一个基地(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基地———综合利用厂)、两个体系(废旧物资回收管理体系和综合利用科研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