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高管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最早是用来描述员工和企业双方不成文的、内隐的契约或相互期望,后来把它界定为员工和企业双方对相互责任的信念,具体体现为双方对相互责任义务的主观约定。心理契约可以分为两大类: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它们在关注点、时间框架、稳定性、范围和明确程度上存在差异。交易型心理契约追求经济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是一种无形的契约,但是它却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心理契约的违背对建立企业与员工之间良好,稳定的关系有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心理契约违背的原因及其产生的严重后果,然后通过博弈分析,得出规避心理契约违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如何维护与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霞 《人力资源》2009,(13):66-67
心理契约是组织和个人双方对彼此之间付出与回报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其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含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这种责任是没有明确规定和成文的.心理契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隐性契约,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和谐的劳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心理契约管理得当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组织变革中的员工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组织对员工的责任和员工对组织的责任。与经济契约相比,心理契约的内容虽大多以模糊性和隐蔽性为特点,但它同样是影响员工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它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变革是新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系列的改变使员工心态、期望都发生了变化,雇佣双方的心理契约也随之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研究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对于改善组织与雇员之间的关系,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度和积极性,参与组织变革,并推动变革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初论心理契约和经济契约的耦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契约和经济契约是联结企业与员工关系的纽带,两者共同组成企业的契约系统.企业通过招聘预告、差异化激励、情感管理和动态契约管理等措施,营造"场"效应,实现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的耦合,最终可达到人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朱峰 《财会通讯》2008,(2):107-109
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稳定性,影响着审计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努力程度和最终的审计报告质量。本文对在信息不对称和博弈双方心理预期不一致的条件下,运用Stackelberg博弈均衡理论,讨论委托代理关系的稳定性和最优契约的建立,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对强化委托代理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调节机制应该具有多元性,无论是劳动契约还是心理契约都无法单独地对劳动关系进行有效地调节,只有把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有效地调节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全面契约管理——经济契约与心理契约有机结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契约与心理契约是企业组织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或缺,应该把经济契约与心理契约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全面契约管理。组织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全面契约管理模式。文章着重介绍了组织在员工职业阶段的全面契约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员工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需求也日益复杂多变。企业劳动关系的管理不再是单纯的劳动契约中员工经济需求的满足.还包括建立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能够互相感知和期望双方权利义务的心理契约。因此,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之间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对于促进组织内部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变革的问题,从契约关系的角度,运用契约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对其变革动因与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日本企业传统的终身雇用契约基础遭到动摇。新的雇用契约与激励机制呈现多元化特征,更加注重竞争带来的市场化优势而非传统协调优势;依靠信誉机制维持的隐性契约作用减弱,而体现市场化特征的显性契约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
刘大帅  孙刚 《价值工程》2006,25(3):65-67
盈余管理现象在理论界、实务界都受到广泛关注。而盈余管理是影响盈余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运用契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影响企业盈余质量的契约关系,为提高企业盈余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现象在理论界、实务界都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企业盈余管理的必然性及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契约的交互作用,指出企业盈余管理活动是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并通过运用契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影响企业盈余管理的契约关系,为企业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解军强  杨飞 《价值工程》2010,29(35):174-175
契约是关系确认与秩序保障的常用工具之一。教育作为师生双方参与的培育人的重要社会活动,其参与双方的教育关系与心理契约均存在着很高的耦合性[1]。本文即从心理契约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和特点着手,重点探讨了心理契约理论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5,(32):30-31
高校青年教师与高校之间除了雇佣关系以外,还存在一种心理契约,这里的心理契约是指青年教师对高校双方责任和义务的信念和期望。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契约对其离职行为的影响,结合青年教师自身心理契约的特性,提出以心理契约管理为基础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体现在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两种契约行为上,因而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时必须将两者相融合。一方面企业要运用法律、政府、经济、道德等调节机制及其企业人力资源调整机制,建立良好的劳动契约;另一方面企业要帮助员工建立适宜的心理契约,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供应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是导致企业在外包合约签订之后所面临的外包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合作双方关系的锁定以及对外包中的资产专用性产生的可占用准租的争夺。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契约的合作期限、合约的完备性以及合约的激励因素对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并相应的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代理理论与债务契约的需求代理理论认为 ,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 ,“在这种契约中 ,一个或更多的人 (即委托人 )聘用另一个人 (即代理人 )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 ,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代理人”(Jensen&Meckding ,1976)。在经理人员与债权人这一代理关系中 ,委托人是企业债券的持有者或借款人 ,而代理人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的经理人员 ,由于双方当事人都追求各自的效用最大化 ,经理人员 (代理人 )不会总以债权人 (委托人 )的最大化利益而行动 ,导致出现债券价值降低的管理行为 ,这就是所谓代理问题 ,由于代理问题而产生的债…  相似文献   

18.
李志东 《价值工程》2014,(24):10-14
文章从"经济人"的自利性、公平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分析创业投资活动中道德风险产生的理论原因,并根据投资方和创业方对创业投资契约条款的认知不同,对创业投资契约条款进行分类分析,找出双方的主要分歧,分析创业投资道德风险产生的现实原因。根据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建立契约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合理分配投资方和创业方的收益,减少投资方与创业方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这种动态调整机制包括企业价值动态分配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支配权的相机调整机制、双向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人们将信用作为一种资金借贷活动,仅表现为基于交易理性,体现契约精神的一种关于各种财产跨期交易活动的制度规则,而对信用在市场交易中表现为信用双方对契约的默认这一深层次的特征并没有被深刻认识。信用默认契约表现为它对交易双方利益的维护,但是它并不出现在交易双方正式契约中,而是作为一种双方心照不宣的,对双方有约束力的制度规则隐含在正式契约中。  相似文献   

20.
文章界定理念型心理契约为心理契约的高级阶段,运用理论推演的方法,基于关系资本视角,研究理念型心理契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与雇员之间一旦形成理念型心理契约,便会在企业内部产生一种新的资本形态——雇员关系资本,在雇员关系资本的作用下,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资本增值绩效,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