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农民科技培训》2005,(11):16-16,15
六、上蔟采茧 上蔟就是将熟蚕放到蔟具上让其吐丝结茧。 1.上蔟前准备 蚕农应重点做好三项准备工作:准备好蔟室蔟室应选择地势高燥.便于通风排湿,光线均匀的房屋。蔟室门窗要安装帘子,避免强光直射和强风直吹,保证室内光线暗淡均匀。蔟室面积应比蚕室大1倍。如室外上蔟,要准备好上蔟棚,搭好挂蔟架。蔟架要求2-3层,层距65-80厘米,最下层离地面75厘米以上;蔟架方向,应与门窗成垂直方向,便于通风排湿。架与架之间留通道,便于上蔟人员操作。  相似文献   

2.
农信 《农家之友》2011,(9):22-22
蚕喂豆浆蚕进入4龄盛食期或到5龄的第3天时将新鲜的豆浆洒在鲜桑叶上饲喂能减少用桑量,增加蚕体重,提高健蛹率。饲喂方法:将50克黄豆粉兑到1公斤40~50℃的温开水,浸泡30分钟后将其制成豆浆,均匀喷洒在10公斤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及下午4时各添喂一次。熟蚕快速上蔟据试验,一匾500头熟蚕用手捉上蔟需7~8分钟,而利用塑料蚕网上蔟仅需1分钟,且蚕体不易受伤。具体方法:蚕有5%见  相似文献   

3.
盐城市是江苏和全国的重要蚕茧生产基地,现有桑园20余万亩,年产鲜茧32万担。近年来,该市东台等地通过组建蚕业合作社,努力推进蚕业产业化,取得了很好效果。一、蚕业合作社运行的效果明显1、提高了蚕茧生产水平。蚕业合作社以服务为宗旨,以推广普及适用科技为己任,促进了科技兴蚕工作。据东台市梁垛镇调查,合作社社员应用技术达到了5个百分之百,即:小蚕共有率、桑园摘芯率、大蚕省力化技术应用率、方格蔟使用率和室外预挂率达到100%。各地都反映,合作社社员的茧质各项指标普遍化比面上蚕农高5-10个百分点。由于蚕业合作社的普及和社员茧质的普遍提高,东台市的茧质已从省内中等水平跃居为全省前列。2、增加了蚕农收入。社员由于技术到位,蚕茧的产量、质量显著增加,收入也相应增加。东台市统计,去年社员春茧张单产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0斤,亩产茧高18斤,张茧产值在700元左右,亩产  相似文献   

4.
三农 《农家之友》2007,(10S):40-40
新买回的方格蔟蚕儿往往不愿意上,因为新蔟具上没有它们熟悉的气味。用新鲜桑叶汁水均匀喷在消毒后的蔟具上,晾干后再使用,蚕儿就喜欢了。  相似文献   

5.
木竹签簇,就是以木棒、竹签为材料制成的蚕簇。它具有材料易得、制作简便、成本低廉、蔟枝规则坚硬不倒、摘茧方便、能长期重复使用的特点。同时具有控制双营茧、避免或减轻蚕茧污染、黄斑、霉变的作用,从而提高蚕茧质量。采茧后,在火上烤去浮丝,又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在高温闷热的环境下,蚕极易发生白肚(中肠性脓病),且常在上蔟结茧前大量发生。现将白肚的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白肚常见症状病蚕群体大小不一,眠起不齐,发育缓慢,蚕体细小,食桑减缓,行动不活泼,粪便变形并有粘液;5龄期发病多表现为空头、乳白色、假熟,常爬散到蚕座四周静伏不动,排出微绿色或带白色的粘粪,临死前有时吐出大  相似文献   

7.
一、掌握好蚕儿各期用叶的老嫩标准、数量,让蚕儿吃好吃饱,同时注意调节蚕儿各期的饲养温、湿度。 二、把好蚕前蚕期消毒关,克服因蚕儿发病所产生的死蚕血茧、薄皮茧、内印茧,污染茧。具体做法:蚕前用1%浓度漂白粉沉清液对洗刷、打扫干净的蛋室蚕具进行全面喷湿,并保持湿润半小时,关门窗闷上一段  相似文献   

8.
头批春蚕和晚秋蚕饲养,由于气温变化较大,蚕室温度一旦控制不好,就会影响蚕儿正常打眠和延迟上簇结茧,直接影响蚕茧质量。采用以下加温措施,蚕的全龄期一般保持在24~26天,而且蚕的产量和质量等各项指标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9.
养蚕新技术     
一、添喂豆浆   在蚕进入 4龄盛食物或 5龄第三天用 50克黄豆粉,加 40~ 50℃的温开水 1000克,浸泡 30分钟制成豆浆,均匀地洒在 10公斤鲜桑叶上,每天中午和下午 4次各添喂一次,这样可减少用桑量,增加蚕体重,提高健蛹率,缩短蚕龄期。但是在添喂过程中要避免与氯霉素、磺胺脒等药物一起使用。   二、添喂蜕皮激素   在正常蚕贝熟 5%时添喂一次蜕皮激素,或在蚕 5龄末期贝熟前两天内用于缺叶或病蚕上,可调整蚕熟期,使蚕成熟一致,将 5龄期缩短 8~ 12小时,便于集中上簇和管理。添喂的方法是:每张蚕用 1支 40毫克脱皮激素兑 …  相似文献   

10.
一防高温闷热。蚕室内的温度要控制在27 C左右。选择高大阴凉房屋作为蚕室,并进行室内喷水降温;蚕室内做到蚕架稀,蚕匾稀,蚕头稀;做好大蚕期的通风换气,切忌关门窗养蚕,有条件的可在户外养蚕。  相似文献   

11.
赵美雪 《农家之友》2010,(20):36-36,38
调查发现木薯蚕制种繁育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是原种蚕饲养点分散,蚕农饲养技术和管理水平不一致,种蚕和制种蚕室消毒不严,收茧动作不规范,受简陋的场地条件制约、出蛾时间参差不齐,并提出了原种茧基地建设、提高原种茧饲养质量、抓好制种室的建设和提高制种技术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给蚕吃"补药"使用种特种针剂,常用的有两种:一种叫"保幼激素",主要成分是化学物质萜烯;另一种叫"蜕皮激素",是由化学物质类固醇等组成的。把这种针剂配成稀释液喷在桑叶上,让蚕吃个痛快。还可以把这种溶液直接喷在蚕体上,让蚕的皮肤吸收"补药"的营养。经过处理的蚕,蚕体壮、结茧大、产丝多、质量好。应抓住蚕大量长丝的五龄阶段,给它添吃"保幼激素",使它"青春"缓逝,多吃桑叶,多产茧丝。  相似文献   

13.
家蚕蚕脓病是养蚕生产上最常见、危害较严重的一种疾病。它多发生于5龄后期至上簇前。发生蚕脓病的蚕儿表现为:环节中央肿胀拱起,形如算盘珠子状;体壁紧张发亮,体色乳白;爬行缓慢,终因腹足失去把握力,从蚕箔或簇中坠下流脓而死。发病迟者死于簇中或结薄皮茧而死。其防治方法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宋时期的秦观(1049~1100)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是一位多方涉猎、学识渊博的学者。他写的《蚕书》在我国蚕业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展秦观《蚕书》的研究,不仅对探讨北宋时期我国蚕桑生产状况、蚕业科学技术成就,十分重要,而且对研究诗人对生民农事的关心,也具有重要意义。秦观《蚕书》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蚕书》共十一节。第一节,讲作者写《蚕书》的原由、写作方法。第二节至第四节,记叙从蚕种保护、催青直至结茧的有关蚕体生理和饲养技术。第五至第九节,讲缫丝的操作  相似文献   

15.
尽管蚕儿吐完丝结成茧后转变为蚕蛹,但它还是个活体,在蚕茧内进行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果蚕农将其装在蛇皮袋内,水分就很难散发,导致茧层过分潮湿,蚕蛹活动产生的热量也不能散发,造成蒸热,使蚕茧处在高温多湿环境中,从而严重破坏蚕茧质量,使解舒率大大下降。内印茧、死笼茧明显增多,上茧率下降。农户也由于茧层潮湿使干壳量下降,上茧率下降,蚕茧收入也.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一、选养良种法。此类良种主要是指彩色茧蚕品种,中国有碧连、大造、绵阳红、巴陵黄、安康四号等;日本有钟光×黄玉、PNG×PCG、群马中125等。饲养这些蚕品种可以直接获得五颜六色的天  相似文献   

17.
一、制种时间宜早 贵州无霜期较长,适合秋柞蚕放养,一般都能在霜期来临之前完成放养工作。但由于在结茧期易受低温多雨天气影响,蚕常常不能适时结茧或不结茧。为避免气象因素造成的危害,应根据贵州气候情况,控制好制种日期和收蚁上山日期,做到早放春蚕,早制秋种,保证能在7月底8  相似文献   

18.
一、养蚕前用漂白粉、甲醛、优氯净及蚕季安、蚕康宁等药物对蚕室、蚕具及养蚕环境进行消毒,杀灭传染源。二、养蚕过程中定期用防病一号消毒蚕体、蚕座,同时用漂白粉液消毒地面和贮桑室,尽量降低蚕座及养蚕环境中的病原菌密度。三、日常投喂新鲜桑叶,避免投喂湿叶、贮桑叶,禁饲发酵霉变桑叶,以提高蚕消化液的抗菌活性,增强抗病能力。四、及时防治桑树害虫,避免害虫的粪便及尸体污染桑叶,对虫尸、虫粪污染过的桑叶需用漂白粉消毒,严防桑叶带菌。五、科学拾熟蚕与上簇,避免熟蚕堆集,减少蚕群互相抓伤。平时操作要小心,避免人为创…  相似文献   

19.
周扬家 《农家之友》2007,(11S):42-42
一、选养良种法。此类良种主要是指彩色茧蚕品种,中国有碧连、大造、绵阳红、巴陵黄、安康四号等;日本有钟光×黄玉、PNG×PCG、群马中125等。饲养这些蚕品种可以直接获得五颜六色的天 然彩色茧丝。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据《广西日报》报道:近日从广西农业厅获悉,2005年广西蚕茧产量达到14.03万吨,占全国蚕茧总产量的25%左右;排名从2000年的全国第6位跃居到第1位,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原料茧产区。全区60.26万养蚕农户有11万多成为养蚕万元户,小蚕虫结出了“大元宝”!截止2005年底,广西逐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