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刘 《旅游学刊》2017,(4):78-86
从纯粹客观论角度研究旅游世界可能会遮蔽这一重要概念的研究潜力.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从主观视角出发研究旅游世界的时空维度经由体验而构造的问题,得出以下结论:(1)旅游世界的空间经由旅游者感知意识和旅游客体共同生成,旅游者经由"去远"使得旅游世界上到眼前,其空间呈现为一种感知场域的扩充;(2)旅游世界的时间经由内时间意识流构造而成,呈现为"期待-当下感知-回忆"三重维度的叠加融合,表现为与意识生活相勾连的延展;(3)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意向性,是人类在自由的意识状态下朝向世界的方式.旅游世界由旅游者主体和旅游客体相互作用而共同生成.  相似文献   

2.
Erick Cohen的旅游体验现象学研究没有为现象学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一个坚实基础,后续学者的工作也同样不能令人满意.文章从胡塞尔的体验学说开始,延伸到现象学运动中其他重要人物对这一学说的发展,最后尝试勾勒出现象学体验学说对旅游体验研究的3个方面启示:(1)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即以焦点-边缘的视域结构为基础的生活世界;(2)推出一些新的研究命题,如对于旅游的意义的研究;(3)引入或创立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包括多模态方法和富文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惯常环境及其体验:旅游核心概念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惯常环境、体验均是旅游定义的核心概念,关系到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和概念的周延性.在借鉴和思考的基础上,文章运用现象学方法,将惯常环境和非惯常环境分别细分成足迹环境和非足迹环境两类,并阐述了其概念内涵、特征、影响因素、发展向度以及相互转换消长、切换、投射等关系.同时,将非惯常环境下的体验分为一般性体验和特殊性体验,认为体验是人对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特定向度的探求和被给予过程,并分析了旅游体验的内涵、特性以及质量评估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观赏者出现的旅游者,在旅游及游戏的三元结构(游戏者-游戏-观赏者)中更具有一种方法论上的优先性.以上观念的提出为旅游体验阐释框架的建构提供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黑色旅游是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其开发实践和理论发展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尽管相关学术研究已开展20多年,但这一领域所存在的一些根本性理论问题至今仍未解决,许多理论观点尚未形成共识.文章针对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以动机和内驱力为出发点,试图系统地探讨黑色旅游的本质规定性,厘定黑色旅游与死亡主题之间所具有的特殊而复杂的关系,并借助审美和审丑、悲剧和喜剧、优美和壮美等范畴,在美学框架下拓展了Stone的黑色旅游谱模型,从更广泛和深入的意义上论证了“黑色旅游是一种既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愉悦体验又属于具有独特的死亡观照特性的旅游类型”这一核心命题,从而将死亡观照这一美学范畴纳入黑色旅游愉悦体验的理论分析视野.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黑色旅游这一概念,探讨了其类型,梳理了黑色旅游的完整谱系,试图在体验视角下对黑色旅游的概念框架及核心命题作出系统阐释,对国内外黑色旅游研究中的诸多争议给出全面的回应,以期为黑色旅游的开发实践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身体转向"的背景下,微观身体逐渐成为窥探旅游体验的关键视角。文章基于身体现象学,构建了旅游者心流(Flow)体验生成与意义分析框架,利用参与式观察、深入访谈、感官民族志等方法对稻城亚丁徒步旅游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徒步旅游者的旅游世界"知觉场"形成源于外部环境对其身体感觉、运动通道、多感官知觉等具身体验的不断刺激;(2)作为"具身-认知"的过程,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生成源于技能与挑战的平衡,且主客互动推动旅游者获得新的认知体验;(3)徒步旅游者Flow体验的意义蕴含在具身实践的身体知觉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并通过主体知觉意识、情感体验、价值判别呈现;(4)Flow体验状态意味着幸福情绪的获得,最终给予真实自我和真实世界的价值判断。研究尝试从身体现象学视角出发,对体验领域的Flow体验进行研究,是对旅游体验研究话题扩展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邓勇勇  魏向东 《旅游学刊》2023,(11):153-168
本质直观作为一种哲学方法,是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胡塞尔的整个哲学生涯。文章回顾了学术界关于旅游本质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评述。阐述了“直观”旅游的发生原理,构建了本质直观的7个步骤:“悬搁”旅游经验事实、选择一次典型的旅游体验、进行意识的自由想象、整合意识中的旅游体验、形成新的旅游体验摹本、聚焦旅游体验的感知和情感以及逐层地精神递推,并以此展开旅游本质的实践操作。在胡塞尔现象学“直观”视角下,旅游本质的确立不仅与研究者“直观”能力相关,也需要与他者进行深入交流,才能得以澄清并最终形成共识。借助“直观”,文章提出了旅游本质是“自在生活”的观点,阐述了本质直观对于旅游的启示意义,以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观察和反思当前旅游研究及实践。  相似文献   

8.
通过借鉴和思考,笔者认为闲暇时间是间隔镶嵌在个人一整段生存状态里的片段时间.同时,为了贴切描述旅游者的运动特征,文章引入了物理学中位移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旅游界定为:人们在一段离开惯常环境但位移为零的生存状态里,利用闲暇时间开展的体验活动,据此辨析了旅游与休闲、旅行和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切换复原之间的关系.将旅游划分为兴趣驱动型、事务引致型和综合引致型三种基本类型,并对旅游统计问题进行了探讨.明确旅游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后,对旅游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统领学科的理论范畴是个体或群体惯常环境与非惯常环境切换复原中闲暇时间的体验,即新概念意义下的旅游体验.最后,尝试构建旅游学科框架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旅游App间的激烈竞争不断升级.如何提高旅游App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是企业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信念→态度→行为"为框架,综合运用互动性理论与流体验理论,构建旅游App互动性影响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的路径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11份有效样本,执行偏最小二乘估计法,研究发现:预期互动性会正向影响感知互动性,但对用户满意没有直接影响;感知互动性不仅会直接影响而且还会通过流体验间接作用于用户满意;流体验和用户满意不仅会直接影响而且还会通过用户粘性间接影响购买意向;感知互动性和流体验对用户粘性与购买意向影响的总效应都很强.在理论上,发展了旅游App使用行为理论,丰富了互动性理论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上,提出时刻关注用户对互动性的预期与着力强化旅游App互动性体验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范式是研究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世界观,决定着知识生产的过程.方法论是某一种研究范式的体现,也是方法的理论.文章对建构主义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演进逻辑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分析旅游世界的本质指出其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从康德和李凯尔特哲学出发,文章指出,旅游世界是一个具有价值建构和带有主观体验的现象和意识的双重世界.旅游世界的本质决定了旅游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论不能在本体论上化约人的主观意识;同时指出科学主义立场和价值中立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概括阐释了建构主义运用的两大类方法:理解释义法以及表征研究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