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7月2日下午,应我院邀请,厦门大学金融系主任朱孟楠教授、副主任杜朝运副教授、郑荣鸣教授、陈善昂副教授参加了在我院举行的我院金融系与厦门大学金融系系际合作签约暨金融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开班仪式。  相似文献   

2.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22(3):I0005-I0005
财政金融学院于1999年在原财政系和金融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现有教职工5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研究生33人。初步建立起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队伍,师资力量雄厚。设有财政、税收、货币理论、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与金融工程、保险等六个教研室。现开设财政学(含财政学、注册税务师和税务方向)、金融学(含金融学、国际金融和证券投资方向)、保险学和金融工程学专业。其中,金融学、财政学属省级重点学科;有金融学、财政学、税收学、保险学、金融理财等五个硕士点,本科和研…  相似文献   

3.
多年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含义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专业英语教学存在模式陈旧、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对专业英语不重视、开设课时不足等问题,影响了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专业英语教学迫切需要在澄清自身属性和范畴的基础上,尝试创新教学设计方案,如将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考试制度(FECT)融入金融学专业英语教学设计.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开设的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研究教学层次上借鉴国外名大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使用英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既能够有效地培养出能够适应入世后急需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又能够快速缩短我国金融学科与国际金融学科的巨大差距。我们认为要做好双语教学这项复杂的教学改革工作,必须遵循教学规律,认真分析和选择合适的教学对象和系统,聘用曾在国外知名大学金融系曾留过学的专业教师授课,严密地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行为金融学是如何产生的,介绍了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经典金融学的区别与联系,讨论了行为金融学的产生发展对决策心理学和经典金融学的作用与意义,认为行为金融学是未来心理学与金融学协同发展的平台,行为金融学的壮大对心理学与金融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行为金融学是当前金融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与现代经典金融学不同,行为金融学研究中纳入人的心理行为,成为沟通现实和理论的一种方法。本文从有效市场假说(EMH)入手,对行为金融学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1978年建立,如今已走过28年的发展历程。1986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2006年1月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它标志着我校金融学科建设从此迈上更高的台阶。2006年6月18日,经学校批准,在原金融系基础上正式组建金融学院。目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下设三个系(金融投资系、国际金融系、保险系)、四个研究中心(金融政策与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理财研究中心、证券与期货研究中心、农村保险研究中心)、一个金融实验室(数字化金融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由于标准金融学无法解释现实中的大量异象,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迅速发展起来。行为金融学通过预设更具人性化的假设条件,形成了自己相对成形的理论范式,开创了金融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新思路。行为金融学的兴起揭示了现代金融理论发展的现实化趋向,给我们学习、研究和思考金融问题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
金融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金融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制度基础。清朝末年以至民国后期的新式学制沿革为金融学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平台,金融学在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教会学校和海外留学对近代金融学教育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现代金融概念的框架,引入了现代金融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成为民国金融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0.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与模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与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指导。行为金融学在对现代金融理论缺陷的修正中,在行为认知偏差、行为组合理论、期望理论、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了金融学理论研究向更现实的方向发展。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出炉将会成为行为金融学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从行为金融学看金融学的现实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行为金融学的内容体系及其与现代规范金融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行为金融学的深刻逻辑和金融学发展的现实化趋向。通过描述中国证券市场的特征,指出金融学现实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外金融学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金融学的发展,促使金融学本科课程设置重点由传统的货币、信用与银行为核心的学科体系转向一个内涵丰富、外延不断拓展和交叉的动态开放的综合性学科体系。本文通过对中外各大学本科金融学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发现国内外大学在专业划分、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导致课程设计上存在差别,并由此影响国内金融学学科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由上海市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我校财经学院承办的"上海市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暨上海商学院金融学(金融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于10月20日落幕。会议重点就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以及上海商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讨和论证。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傅建勤、我校副校长冯伟国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融学教学改革是金融活动国际化趋势的客观要求,是金融学课程微观化趋势的迫切需要,是金融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趋势的现实挑战.适应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并借鉴国外高校金融学教学的经验,我国金融学教学应从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面向"大金融"培养高层次的市场型、国际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市场中大量存在的“反常现象”,质疑传统金融学理论认为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完全理性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主要有两大理论基石:认知心理学和有限套利。本文从心理学及相关研究成果——有限理性个体以及群体行为——认知(偏差、非贝叶斯过程)决策、选择偏好(预期理论)和有限套利——非有效市场——资产组合及价格发生机制脉络梳理了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由于标准金融学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行为金融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基础,提出有限理性和非有效市场,来解释金融市场的异象,这是对标准金融学的强有力挑战。标准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之间的差异是研究目标不同。标准金融学描述经济个体的最优决策行为,而行为金融描述的是真实决策行为。文章综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对行为金融的渊源和定位作出综述,并提出目前行为金融的研究框架内容和在中国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金融学范畴界定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它以“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是先导”的思路为指导,逐步向深层次发展。在金融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金融范畴的界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它涉及整个金融教育的导向和最后课程设置。通过对金融学范畴界定的国际比较,分析和阐述金融学专业的概念演变过程,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学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是2004年依托我校金融系成立的“金融理论与业务研究室”。2009年11月,为加强金融文化研究,我校整合全校金融学科的研究力量,依托金融系成立了“吉林省金融文化研究中心”,中心下设3个研究室、1个办公室和1个资料室,并建有“东北亚金融博物馆(展示馆)”、“模拟银行”和“证券实训”两个实验室,满足驻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日常工作开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行为投资组合理论(BPT)是行为金融学的新发展,是行为金融体系迈向系统化科学化的里程碑,也必将促进行为金融学其他分支领域的发展。如果认为日新月异的行为金融学是金融学的未来,那么以BPT为基石和发端的理论体系的构架则是内在动力。本文从分析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的缺陷入手,重点阐释BPT的K-T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如何体现现代金融人才市场的需求特点 ,如何体现我国经济金融界各领域实践与发展的要求 ,以及如何体现金融学学科特征的应用性与操作性要求出发 ,对新时期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整体思路与重心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