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财会学习》2010,(4):35-36
我想修改基金分红的方式,但不知道现金分红与红利再投资两种方式,应该选择哪一种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基金运作形式会有不同的分红要求,其中,契约型基金的契约性决定了分红与否和分红方式都应由基金合同约定。如果基金管理人没有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实施分红应当承担返还管理费用的责任,原则上还对应分而未分红部分资产的投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在契约型基金一统天下的中国,契约精神的缺乏成为导致基金违约的根本原因,应当根据中国契约精神缺乏的文化背景改革中国基金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理财》2009,(4)
不拔一毛的“铁公基”,是连续两年多不分红的老基金,共计16只。Wind统计数据显示,从2007年1月1日至今两年多,华夏红利、东方精选等16只开放式基金从未进行过分红,合计“截留”了高达810亿元的可分配收益。统计显示,这16只基金在2006年、2007年度实际上都具备分红能力,其中一部分基金在2006年内进行了较大比例的分红,而在2007年、2008年则未就上年度的可分配利润进行分红。近日有消息称,证监会正在酝酿新的基金分红政策,此类现象有望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4.
今年一季度的报告显示,基金终于迎来了一年后的首度盈利。而与此相生相伴的却是,一方面,一季度的基金赎回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从基金通乾就分红与否问题在一周内相继发布两份公告。到南方稳健成长2号因2007年逾90亿元未分红的收益受到律师追讨,基金分红与否这一争议已久的话题似乎也从来没有如此惹眼地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分不分红,一时间真的成了一个问题。所幸,面对“分红”之争,一方面,监管层新规出台,对开放式基金的分红条款做了细化处理;另一方面,开始有基金公司主动“补分红”。这些新的动向该如何解读,它们对于从根本上消弭基金“分红”之争又有哪些积极的启示性作用呢?  相似文献   

5.
分红型基金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一方面,分红能实现收益落袋为安;另一方面,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分红亦可补充资金流动性。目前市场上带有"红利"或"分红"字眼的基金已多达50只,从分红水平来看,这些基金并无明显优势,一些成立超过3年的基金甚至仅分红过一次。而近两年资本市场"流年不利",基金的分红减少趋势愈加明显,引来不少投资者抱怨。这种市场环境下,一种提供稳定现金流的定期支付型基金孕育而生。目前已发行的该类基金有5只,从基金招募说明书来看,这些基金按照约定每月或每两月支付一定额度的现金给投资者,然而稳定的现金流并非等同于定期分红,在进行投资时还需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基金分拆和异常分红的现象引人注目.本文阐述了2006至2007年开放式基金分拆和大比例分红后的净值收益率的变化,分析了基金流动性风险和流动性压力的变化.通过实证方法,从流动性的角度出发,试图揭示基金分拆和大比例分红的目的,为基金管理者以及基金投资者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证券导刊》2013,(39):27-27
临近岁末,伴随着分红潮来袭,工银瑞信旗下工银四季收益债券封闭基金将于10月末派发今年第4次红利,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红利0.100元,这也是该基金自2011年成立以来的第9次分红,两年多来累计分红额达每10份2.03元,分红次数和金额均排名封闭式基金TOP10之列。  相似文献   

8.
曹芳 《上海会计》2007,(4):48-50
2006年,我国股市结束了多年的低迷,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证券市场之一,投资者大多取得了丰厚的回报,特别是有“专家理财”之称的基金纷纷大比例分红,分红方式可为现金分红也可为分红转份额,投资者可与基金作具体约定。除个人投资者外,很多资金富裕的企业也大量投资基金,在去年的大牛市中,这些企业也获得大量的分红。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际,企业取得分红收入是否还需要缴税问题困扰着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对此,笔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瑞灼 《金融博览》2009,(13):61-61
2008年是基金业不堪回首的一年,2009年3月31日,456只公募基金的年报已全部公布,全行业亏损总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按照相关规定,基金在亏损的情况下是不分红的。但是在股市红火的2007年,基金赚得盆满钵满,为什么同样也不分红呢?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北京的一位律师,这个简单的问题,触及到了基金业争议多年的一道伤口。  相似文献   

10.
理财资讯     
《安徽农村金融》2005,(8):70-70
我行代理认购新世纪基金:7月28日至8月26日。新世纪优选分红基金在我行代理销售。新世纪优选分红基金是国内首只强制分红基金,到点分红,使投资赚到的钱能及时落袋为安,保证了投资的利益;同时,该基金运用了目前国内最好的选股方法,即剩余收益模型(RIM模型)。即使在弱势环境下,也可以从容选出优质股票,用一句话总结本基金的特点,就是“优选好股票、安心享红利、固定分红点,到点必分红”。该基金的TA代码为099,基金代码为519088(后端),  相似文献   

11.
《证券导刊》2011,(12):83-83
华夏基金近日发布公告,旗下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基金兴华、基金兴和三只基金近日实施分红方案,具体包括华夏大盘精选基金每10份分红1元,权益登记日、除息日为2011年4月6日,  相似文献   

12.
行情低迷连累基金分红能力下降,能够在当前市场中给投资者持续回报的基金便彰显出较强的引力。嘉实基金2月15日公告,曾创下2011年债基分红最快纪录的嘉实信用债基金将以2月9日为分红基准日。  相似文献   

13.
张先生一次性交纳保费4万元,购买了某保险公司的一款分红险,几年来分红基本上都在400元左右,与所交保费相比约为1%;最多的一次分了580元,与所交保费相比约为1.45%。他觉得还比不上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很不划算。与张先生持有类似看法的人并不少。他们在投保了分红险之后,往往把分红额与所交保费相比算出所谓"分红率",与1年期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基金、信托等的收益率做对比,然后大呼上当受骗,有些人甚至据此不理性地作出了退保决定。不要把分红险看作纯粹的投资品!对一款具体产品而言,不能否认也许存在不适合你的可能,但"投资收益"不应该成为你拒绝它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叶辉 《投资与理财》2014,(23):49-49
华夏红利成立以来累计分红达142.03亿元,累计分红总额在全市场基金产品排名第一。累计分红超过80亿元的11只基金,仅仅它们的分红总额就超过千亿。 股市大涨,赚钱了的基金纷纷大派红利,超过285亿元的分红让基民“心花怒放”。百年前的2009年11月,《投资与理财》杂志首次提出了“奶牛基金”的概念:寻找高分红的“奶牛基金”,牛市赚钱了可以落袋为安,拿着分红当零花钱。  相似文献   

15.
基金分红类似上市公司分红回馈股东,理应受到投资人的追捧,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国内基金在分红条款上规定模糊,条款设计不易被投资者理解,加上一些基金公司甘当"铁公鸡"不及时分红,或用大比例分红做诱饵进行持续营销等,基金分红规则"潜伏"不出,这引起了持有人的不少诟病.  相似文献   

16.
《证券导刊》2013,(7):8-8
相比于去年不到一成基金分红的惨淡景象,2013年初基金大发红包的场景足以令人兴奋。  相似文献   

17.
张尧  晓霞 《云南金融》2009,(5):36-36
现如今,很多人开始热衷于购买分红保险产品,一则有固定收入,二则还有红利可分。但往往都是盲目跟风,一旦提到分红保险的分红方式后,多数人都对两种分红方式——保额分红和保费分红,在认识上显得很模糊。不知道究竟这两种分红方式有什么不同?在选择分红保险产品时怎样分红才会使自己更实惠,保险方面的专家结合实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伊始,各类基金纷纷加入到分红大军,再次把人们的视线聚焦到基金分红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据Morningstar晨星(中国)数据(见下图),截至2010年1月29日,年初以来已经有128只基金分红,相当于最高分红记录2007年整  相似文献   

19.
《证券导刊》2011,(37):23-24
基金动态 基金分红同比缩水近六成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9月28日,今年前三季度有258只基金分红311次,分红总额为407.68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个数目高达958.33亿元,分红规模同比缩水57.50%!统计同时显示,今年以来分红最频繁的是富国天丰,该基金为封闭式基金,年内分红次数已达8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将分红型人寿保险产品拆分为一份纯消费型的寿险保障保单与一份具有投资储蓄功能的理财产品,并在合理假设下,创新性地研究以英式分红(保额分红)的红利分配下的分红型寿险产品的投资绩效,运用水晶球插件进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过程,得到第t个投资年度的投资收益分布,结合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计算夏普比率,并与常见的两种低风险的基金产品(共同基金与交互式基金)的投资绩效进行对比,结论是分红型人寿保险的投资绩效高于共同基金,但低于交互式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