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兵 《农家之友》2009,(14):12-14
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耕作制度的改变以及抗药性上升等因素,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在江苏盱眙地区发生严重。本文基于盱眙地区近几年褐飞虱发生规律调查,分析了褐飞虱暴发原因,同时通过褐飞虱药剂防治田间试验,探讨了药剂防治使用技术,为当地更好地防治褐飞虱和有效合理地使用农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苏农村经济》2008,(8):45-45
烯啶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为明确烯啶虫胺对麦田灰飞虱和稻田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今年5月份,江苏省植保站委托本省的常熟市、姜堰市植保站和广西区的合浦县植保站,分别开展了麦田灰飞虱和稻田褐飞虱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麦田灰飞虱防治效果与氟虫腈、醚菊酯相当,比吡蚜酮差,对稻田褐飞虱防治效果较好、控制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农家致富顾问》2011,(10):14-14
2011年8月15日,国际上首个红莲型抗褐飞虱三系不育系“珞红4A”在湖北武汉通过鉴定。专家对“珞红4A”进行了田间考察,镜检了花粉育性。专家组一致认为,“珞红4A”不育系不育性能稳定,抗褐飞虱,开花习性好,制种、繁育产量高,配合力强。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密度变化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捕食褐飞虱的数量与褐飞虱的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 0.1528N0/(1+0.0024N0)。在试验设计密度范围内,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褐飞虱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褐飞虱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捕食量趋于稳定。每捕食1头褐飞虱所需要的时间Th为0.0158d,瞬时的猎物发现率(攻击率)a'为0.1528。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密度变化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黑肩绿盲蝽捕食褐飞虱的数量与褐飞虱的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拟合的圆盘方程为Na=0.1528N0/(1+0.0024N0)。在试验设计密度范围内,黑肩绿盲蝽的捕食量随褐飞虱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褐飞虱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捕食量趋于稳定。每捕食1头褐飞虱所需要的时间Th为0.0158d,瞬时的猎物发现率(攻击率)a’为0.1528。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村经济》2010,(9):38-39
虫情预警:据8月中旬统计,苏南、沿江、丘陵与淮北局部褐飞虱虫量上升迅速,已超过大发生的2005年同期虫量,发生态势严峻。褐飞虱危害性极大,历史教训十分深刻。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褐飞虱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科学防治不放松,力争防治主动。  相似文献   

7.
8月15日.国际上首个红莲型抗褐飞虱三系不育系“珞红4A”在武汉通过鉴定。武汉大学朱英国院:扛团队抗褐飞虱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熏大突破。据介绍,“红莲型杂交稻不育系珞红3A”是朱英国团队培育出的超级杂交稻珞优8号的亲本.珞红4A是在珞红3B和珞红3A的基础上利用杂交和分予标记辅助选掸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褐飞虱分布于广大亚洲稻区,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相关数据显示,其为亚洲头号水稻害虫。近日,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成果首次完整揭示了褐飞虱表皮蛋白质组及功能,并发现了32种对褐飞虱胚胎、若虫及成虫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表皮蛋白,以此为靶标的绿色新型农药设计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3019万公顷,总产2.1亿吨,2018年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35%,是我国60%以上人口的主粮。水稻病虫危害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因素,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华南、西南、黄淮、北方稻区,常发的水稻病虫害主要有二化螟、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病毒病等,年发生面积7200万公顷,2018年导致稻谷损失约280万吨。  相似文献   

10.
褐飞虱是江苏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10年来,受耕作栽培方式调整,以及暖秋气候常态化等因素影响,褐飞虱在江苏高产水稻生长后期重发频率明显增加,失治田块出现严重“冒穿”倒伏,造成大幅减产,成为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种类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江苏农村经济》2014,(9):49-49
近期,苏南、沿江、丘陵局部褐飞虱虫量上升迅速,已超过重发的2005年同期,发生态势严峻。各地要加大病虫监测预报力度,落实“治前控后”策略,确保控制危害,为夺取今年水稻丰收打下基础。一、当前褐飞虱虫情近日,苏南、沿江局部灯下出现褐飞虱成虫峰,峰期累计诱虫150~230头。截止8月6日,全省约60%地区灯下见虫,单灯累计迁入虫量。苏南、沿江、丘陵局部180~320头,列近十年来第3位,其他地区大多~U2005年来第7~9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花溪地区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和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三螟一虱”是指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包括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是水稻上最主要的害虫。它们中的两种或三种往往在水稻的孕穗期至乳熟期同期发生。如果对这些害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等不了解,盲目用药防治,费工、费力,又不经济。因此,了解相关技术知识,恰当选择药剂,利用化学、物理等方式综合防治,对于防治水稻孕穗期至乳熟期发生的“三螟一虱”虫害,就可省工、省力,达到经济实惠、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目将详细介绍水稻螟虫和稻飞虱的发生及防治。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我国农用杀虫剂使用量最多的作物,占农药使用总量的达10%,占农用杀虫剂使用量20%左右。水稻上杀虫剂使用比重大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年种植面积在4.3亿亩;二是水稻上害虫发生种类多程度重,常年发生严重的害虫主要有水稻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螟虫等4种以上,比其他作物多2—3种。  相似文献   

15.
褐飞虱多在水稻植株中、下部危害。水稻生长中后期植株郁闭,用弥雾机喷雾,药液很难喷到植株中、下部,防治效果不理想。对弥雾机喷头稍作改动,就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9月晚稻病虫种类多,气候和晚稻生育期适于病虫发生为害。1.防治对策。根据当前病虫发生情况和特点,主治褐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二化螟、纹枯病;重视穗期病害的预防;注意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病源物为RSV,属于纤细病毒属。它的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一代灰飞虱的数量、带毒率的高低、感病品种种植规模等,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措施是控制灰飞虱的发生量。避免媒介(灰飞虱)的传毒。2007年,通过对易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几种防控措施的试验对比、分析,初步验证,在灰飞虱大发生、条纹叶枯病大流行的环境下,运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进行秧田覆盖,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控效果较理想、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江苏农村经济》2014,(6):48-49
根据传毒介体麦田灰飞虱虫量基数、发育进度、越冬代灰飞虱带毒率及水稻品种抗性等因素,预计今年江苏省灰飞虱传水稻黑条矮缩病及条纹叶枯病总体偏轻发生。里下河、沿海及淮北局部黑条矮缩病中等偏重,苏南及沿江局部条纹叶枯病中等发生。各地要切实做好监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指导,确保打赢水稻病毒病防控主动仗。  相似文献   

19.
《上海农村经济》2005,(11):42-43
今年沪郊水稻褐飞虱为什么会大发生?松茸的价格为什么会那么贵?杰克豆为什么又称魔豆?如何种植?芽球菊苣是什么蔬菜?如何栽培?兰花常发生烂根是什么原因?使用叶面肥有哪些优点?拔棉杆机和粉碎机能否进行联合作业?  相似文献   

20.
克胜之约     
2006年9月,一场历史罕见的稻飞虱疯狂肆虐了我国长江下游、江南和江淮东部地区。江苏、浙江单灯累计虫量普遍超过5000头,最高超过80万头;上海单灯平均累计虫量近10万头,为有记录以来最高值,农民损失严重,苦不堪言。面对长期使用噻嗪酮、吡虫啉等药,飞虱的抗荮性上升,防治效果下降。飞虱的猖獗,拉响了害虫抗药性的警报,面对市场的需求、农民焦虑,新的替代产品的出台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