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G牌照发放拉开了中国3G发展的大幕;2009年,虽然3G商用刚刚起步,但竞争的硝烟已四处弥漫,且这种态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事实上,中国的3G运营仍在探索中,即使在国外发达国家,3G发展也基本处于负盈利状态;3G的魅力在于层出不穷的新业务,应用是3G发展的未来,故3G发展必须依托应用,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营销手段创造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3G牌照发放拉开了中国3G发展的大幕; 2009年,虽然3G商用刚刚起步,但竞争的硝烟已四处弥漫,且这种态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 事实上,中国的3G运营仍在探索中,即使在国外发达国家,3G发展也基本处于负盈利状态; 3G的魅力在于层出不穷的新业务,应用是3G发展的未来,故3G发展必须依托应用,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营销手段创造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信业》2009,(7):75-77
“3G将改变中国人的生活,”2009年,很多业内专家这样说。毫无疑问.2009年是中国3G的元年,3G将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除了能够满足日常通话.短信需求之外.3G手机还能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可视电话、手机电视.高速网页浏览、视频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即使2004年中国3G牌照谜局悬而未决,但3G测试结果的公布及电信运营商高层换岗都预示着2004年仍可称得上是一个”准3G年”。3G概念在2004年是被爆炒了一把,但是如果做到产业化还需要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下面主要分析2004年3G在中国的几大看点:  相似文献   

5.
截至2009年上半年,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部署7427张各种制式的3G网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3G的发展都在探索中前行。伴随年初3G牌照的发放,中国的3G发展拉开了序幕。由于中国通信领域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所以在大规模投入3G网络建设的同时,值得通信业思考和研究的是:中国的3G如何发展?3G的前途在哪里?笔者认为:3G的发展必须依托行业应用,换言之,行业应用是3G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慕名 《中国电信业》2008,(11):24-24
2008年无疑是我国电信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电信运营商实现重组、进入全业务经营、迈向3G时代的关键一年。面临全新的内外部环境,探讨全球3G技术、业务、运营等方面的趋势和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TD-SCDMA的试商用和规模发展变得越来越关键,来自政府及主导部门关于中国3G格局以及3G在中国发展的观点与基调相比以往也更具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5年的中国电信业界,充满各种关于3G的传闻,重组、发牌。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业界产生、流传而又破灭。然而,信息产业部最近的明确表态——“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发展3G的条件已经具备”,使得中国3G发展前景一下子明朗起来。2006年,中国步入3G启动前夜。在我们之外,全球3G市场取得可喜进展:新增加17个3G网络投入运营,现有有效许可证达到143张,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信业》2009,(12):75-75
今年年初3G牌照发放之后,3G业务即在全国迅速展开。那么,未来中国3G的发展将会怎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东进技术总裁贺建楠抛出了这样一个3G发展曲线:在经历兴奋—沮丧—淡忘—蓦然回首之后,中国的3G将在2011年迎来收获。  相似文献   

9.
中国3G的未来--2005年3G全球峰会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3G已基本具备条件2005年,3G在全球已进入规模发展阶段,影响3G发展的终端问题已基本解决,网络运营的盈利模式也取得了突破。但3G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新进入者风险较大、终端与2G还有很大的差距、市场需求格局仍不太明朗、仍面临新技术快速更新的挑战等。在中国,3G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具体表现在:☆中国拥有巨大的、潜在的3G市场。☆3G对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竞争的移动市场格局有优化作用。☆3G技术和设备的成熟度有了进一步提高(W CDMA及CDMA2000),3G商用已成为可能。☆TD-SCDMA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些独特的优势被…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是中国的3G年,也是国的TD-SCDMA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信息产业部牵头组织了由20多个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商参与的规模空间的3G外场试验,获得了3G商用化的第一手资料。而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信业》2013,(6):8-8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为活跃、最快速增长的手机市场。来自工信部电信设备认证中心的2013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手机市场在2013年继续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同时也里现出可喜的变化,例如3G手机正加速替代2G手机,TD手机出货量在2013年第一季度首次超过了WCDMA手机。中国制式的3G标准终于打破了终端瓶颈。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争论了近十年的“3G发牌”问题终于在2009年1月7日得到解决,三大运营商分别获得了3G经营许可。1月7日3G牌照的发放,正式开启了中国的3G时代。  相似文献   

13.
步入2008年,我们见证了全球3G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TD-SCDMA在我国的试商用并成功服务于北京奥运会、运营商重组以及马上面临的国内3G牌照发放,更标志着2008年必将成为中国3G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而3G牌照的即将发放也意味着3G市场发展的开始,但3G业务的推广并非会一帆风顺。通过对一些城市的3G试商用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3G业务的推广还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在笔者看来,3G要获得发展必须吸引一定基数的客户,实行差异化、个性化的战略,其根本核心是提供好的服务与内容,最终形成一个和谐共赢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3G新增用户数总计为1亿户左右。其中,中国电信新增3G用户3276万户,累计达到6905万户,3G用户渗透率为42%;中国移动新增3G用户3671.6万户,累计达到8792.8万户,3G用户渗透率为12%;中国联通新增3G用户3644万户,累计达到7646万户,3G用户渗透率为32%。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1.中国3G市场已经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从累计用户数看,份额最少的中国电信比份额最  相似文献   

15.
慕名 《中国电信业》2008,(11):25-26
“中国3G格局渐趋分明,中国3G发展迈向新征程。”这就是“3G在中国”2008全球高层论坛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而要说这一深刻印象的直观表现的话,那就是无论是在全球3G产业还是中国3G发展中,3G与宽带正发生着激情碰撞,随之而生的火花更是将中国及全球3G产业的发展推向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自1897年马可尼成立无线电报及信号公司,第一次利用无线电使船只实现在英吉利海峡保持连续通信能力后.人类借助微电子和微蜂窝技术.使移动通信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2009年中国3G牌照的落实.3G网络开始规模建设,并相继在4、5月份进行3G试商用.从此开启了中国移动通信的3G时代。3G应用的描绘让人期盼和憧憬,但是在技术、营销策略、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下,在高调推出的3G试商用背后似乎藏着一些隐忧。  相似文献   

17.
郦荣  杨凡 《当代通信》2004,(17):52-54
2004年2月23日,在法国戛纳召开了一年一度的3GSM World Congress(以下简称戛纳展会)。不久,国内一些有影响的媒体迅速做出报道,谓之“全球3G市场一触即发”、“3G之饼正在落下来”、“3G已经成熟”、“对于中国来说,出手3G已经是时候了”,形成了一段加速推进3G小插曲。  相似文献   

18.
距离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3G牌照已经过去4年多的时间,中国正处于3G快速发展期。近几年,随着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终端的日渐丰富,3G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数据来看,2012年3G用户总数仍是中国移动领先,其次是中国联通,再次是中国电信。而去年3G用户增长率则是中国联通第一,中国联通得益于WCDMA制式,3G业务增长快速。而中国移动正在把重点由3G转向4G(TD-LTE),3G发展并不理想。在近阶段,3G仍然是市场的主流。事实上,3G业务的主要应用是数据业务,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我国3G业务的开发与推广已经远远落后于网络建设,语音和短信仍然是主要的业务,而视频通话、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功能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这就需要运营商进行深入的发掘。尤其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在2G、3G乃至4G并存的情况下,如何继续推动3G业务发展,扩大3G用户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胡乐明 《中国电信建设》2005,17(6):6-8,10,12
西方通信业在2000年前后掀起了3G狂潮,甚嚣尘上的炒作、失去理性的豪赌,最终使3G热变成了泡沫,导致西方通信业一蹶不振。这段3G泡沫的历史已经成为业界的惨痛教训。在今天关于3G的讨论中,不少人反复提起西方3G泡沫的教训,告戒中国的3G决策要慎之又慎。可见,西方3G泡沫的产生和破灭虽已过去数年,但是其阴影仍长留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20.
“全球看中国,中国看高新,高新看通信,通信看移动,移动盼3G。”如果评选目前信息通信业内最热的话题,3G无疑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项。从全球范围来看,国际3G市场在经过2000年的泡沫,2001年的低迷,2002年的休整,2003年的筹备,在2004年初步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