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转型已经基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促进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需要将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和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作为优先领域;将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农村发展的公共支撑体系、强化农民工就业发展的公共支撑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需要强化的支柱。  相似文献   

2.
2月2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在曲靖市调研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他强调,“十一五”期间,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省工作的重点和“三农”工作的核心,围绕增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缩小差距的思路,切实强化各项措施和支撑体系,确保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培育新农民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培育新农民需要有强大的支撑体系作为基础。政府应当实施相关政策,逐步消除制约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和机制障碍,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推动农村人力资本发展。本文对我国新农民培养的支撑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借鉴、比较和以往自身的经验分析,最终总结了一套适应我国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民培养的完备的支撑体系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农业部为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全力组织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和农民增收。记者近日就两大培训工程及农民培训工作情况专访了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杨雄年。  相似文献   

5.
“科技兴农”,涵盖农民、农业、农村“三农”全部范围,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的始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竭动力。以科技培训为先导,全方位塑造新型农民加大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的经费投入,确保农村教育的稳定,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一位农民都能受到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根本措施。建立健全完善的科技培训组织。要加快建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健全的培训制度,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宣传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在广大农村推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的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素质各个方面。在探索实践中,我市提出了实施“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镇村清洁、结对帮扶、农民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等“六大工程”的战略构想,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张家口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70%以上,其中贫困人口达80多万。在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重点,把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通过实施“工程带动”战略,集中力  相似文献   

8.
实施国家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彻底解决农村放电影难及农民看电影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任务。广东省汕头市西社村实施富民工程,夯实发展基础;实施“阳光”工程,促进和谐稳定:实施素质工程,培育新型农民;实施环境工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找准了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努力方向,选准了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国家体育总局最近宣布,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同时推动农村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点的建设,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鉴于我国农村的复杂性,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实施方案,各地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农民减负增收、建设资金来源、农民素质提高等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期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教育“三大工程”,推行“两免三证”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职业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王延军 《农业经济》2007,(12):34-35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刚出台,国家电网公司就及时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就是要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推进城乡同网同价,改进农村供电服务,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建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新型农网、统一品牌服务、惠及家家户户”。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加快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从今年起,农业部与财政部开始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主要对务农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及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2006年,农业部、财政部根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粮食部门是农业的基础部门,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基础在农村,粮食收购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农民,粮食流通的重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因此,粮食流通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相联。“十五”期间,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十一五”期间,粮食部门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调控监管,发展现代粮食流通,引导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一、全面落…  相似文献   

16.
“春风扑面来,农民乐开怀,五项新工程,来到农家院……”这是记者近日在梅河口市农村采访时,听到的一段顺口溜。年初以来,梅河口市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实施“五项工程”,开展“五进农家”活动,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人本管理理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人为本”理论,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赣州模式”、“徐闻模式”进行分析,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实质含意,即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在农民群众收入增加的前提下,从实现农民群众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性,让农民群众自己来解决当前农村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方简讯     
宁夏实施40条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1月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40条政策措施,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形成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长效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推进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活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农村治理机制;搞好村庄规划与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切实加强领…  相似文献   

19.
农民科技培训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是惠农富农的捷径。大力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技入户培训工程等,对农民开展以农业科技知识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培训,有利于培养大批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有利于促进新型农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务经济发展,最终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阎良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目标,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今冬和明年,总投资3968万元,加快实施10万亩无公害瓜菜基地、10个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10农业综合服务项目、10农村生态化建设项目、10农田主干生产路等“五个十”工程,全力发展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城郊型新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