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华芳 《财会通讯》2006,(11):66-66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充分考虑了担保企业低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强调了稳健性和风险防范原则,从会计核算的角度降低担保企业风险、合理反映其收益情况,对担保机构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规范。不过,在某些问题上《办法》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没有涉及再担保业务核算以及没有明确规定一般风险准备金是否可以用来支付代偿损失等。本文针对《办法》在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解读。  相似文献   

2.
熊琼瑜 《价值工程》2019,38(27):81-83
当前,小微企业如何更好地融资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新型政银融资担保模式,较好地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2014年在安徽省率先推出,现已陆续在全国很多省份推广。然而在新的担保模式下,如何准确计提担保赔偿准备金,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担保公司实力,本文提出了创新型担保模式下担保赔偿准备金的计提办法。  相似文献   

3.
《财务与会计》2012,(5):44-4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一、准予税前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范围包括:(一)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二)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同业拆出、应收融资租赁款等各项具有贷款特征的风险资产;  相似文献   

4.
一、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对坏账准备提取的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并按照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而《企业所得税扣除办法》规定,经批准可提取坏账准备的纳税人,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对坏账准备金的处理,税法和会计处理的差异主要有/  相似文献   

5.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指出:"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国家税法规定提取的坏账准  相似文献   

6.
信用担保活动中的风险及其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红玉 《企业经济》2004,(8):171-172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成立了数百家信用担保公司,由于信用担保企业在中小企业融资中负有全部代偿责任,其经营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任何一项风险都可能使担保企业面临绝境,文章在对担保活动的各项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后,提出的控制风险的措施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充实资本金及提足各种风险准备金、建立风险机制、实施信用工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外部监管等。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准备金的支出不予扣除。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于2005年底出台了《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的颁布,对规范担保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担保企业财务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从1988年开始建立,2002年颁发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以资产的风险大小确定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足额提取。这个过程是准备金提取比例不断提高和计提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反映出金融企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意识在不断加强,表明我国金融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正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虽然呆账准备金制度已经过多次修订,但还不能彻底让商业银行真正实现稳健经营,也未能充分披露银行资产的实际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银行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选取重要的财务指标,实证研究主要影响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主要选择贷款损失准备金作为银行风险的衡量指标,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类似企业的坏账损失准备金。研究发现,银行的规模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有影响,而资本充足率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甚微,不良贷款仍是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会计核算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税法总体上不采纳按谨慎性原则进行会计估计的结果,而是强调税前扣除的确定性原则。《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6条中明确规定:“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短(长)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日趋复杂,赊销业务越来越多,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造成坏帐损失。为了均衡因坏帐损失而造成的费用负担,我国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按应收帐款的一定比例计提坏帐准备金。然而,企业提取的坏帐准备金是否得当,帐务处理是否合规,这就需要加强对坏帐准备金的审计。  相似文献   

13.
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方法主要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等.目前全融企业多采取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提取坏账准备金,一些会计教科书,甚至认为只能用此种方法,而笔者以为,采取账龄分析法,更适合金融企业。一、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具有的种种缺点决定了其不应成为金融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的主要方式。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坏账损失,确定消耗计人坏账准备的数额。目前,我国金融企业执行的比例是3%。。按规定,当年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上一年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部分,计入当期成本,收回已确认…  相似文献   

14.
《财务与会计》2012,(6):77-78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关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一、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担保赔偿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二、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50%的比例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上年度计提的未到期责任准备余额转为当期收入。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符合税收法律法规关于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规定的,应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担保赔偿准备,不足冲减部分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15.
赵璐 《会计之友》2013,(7):46-48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加上目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较差,融资比较困难,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担保企业的出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担保企业不仅要承受自身管理和业务操作方面的风险,更要承受来自担保客户和担保政策等方面的风险,这些内外部的复杂风险决定了担保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要承担较高的风险。文章以河南省担保行业为例总结担保行业的现状,并深入分析担保行业目前面临的风险,最后为担保企业如何控制和防范这些风险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税法规定: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0.5%,对于纳税人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税法准予确认,并按实际发生额做税前扣除。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提取比例等由企业自行确定。由于我国“三角债”等问题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7.
对银行业会计制度的两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贷款呆账准备金制度,呆账准备金提取比例应与国家财力保持同方向适度增长,并逐年核定。自1988年起,银行业会计制度准许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当时分行业按年初贷款余额的1‰—2‰提取,每年提取的呆账准备金远远小于实际发生的呆账贷款,导致呆账贷款不能及时核销而逐年累积。从1998年1月1日起,改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差额提取。以发展的眼光看,提取比例由1‰变为1%,是在金融会计制度上重视风险化解与防范的一大进步,但是10年才调整一次,还是未能尊重银行业呆账每年都在按远超过1%增长的现实。直到2002年底,提取比例还是1%未变。提取比例长期…  相似文献   

18.
担保赔偿准备金于融资担保公司而言至关重要,但是其会计核算一直以来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融资担保公司的健康发展.文章从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赔偿准备金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正确、全面没映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核销、收回、结余等情况,对坏账损失的核算和收回人账在会计上都通过“坏账准备”账户。由于每年的年终要把“环账准备”账户的余额与“管理费用”对应调整到规定的比例金额.所以在会计处理上应选择正确的方法。在实际业务处理时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笔者试就“备抵法”下“坏账准备”账户期末余额的调整;司题谈点技巧性建议,仅供参考。在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时.企业设置“环账准备”科目核算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冲销、收回等。当企业期末应提取的坏账准备金大于其账…  相似文献   

20.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应冲减坏账准备金;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的部分,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