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企业和传统产业集群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传统产业集群为家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最为适宜的产业生态环境,极大地放大了家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家族企业的成长是集群演进的动力源,其不仅从根本上重塑了集群结构与形态,而且引领了集群的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2.
国外传统产业集群高端化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造持续创新的环境,促进当地企业相互学习,培育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提升传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普遍做法。总结了发达国家传统产业集群高端化的经验,分析了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传统产业集群高端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有关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策略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论题,但是当前的研究多数是对某一种创新模式进行分析,而事实上,随着集群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创新策略的选择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对传统产业集群实力积累过程中创新策略动态演化规律的探讨,为传统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和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创新集群的本质涵义及其与产业集群的区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集群作为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和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目标已取得高度共识。然而对创新集群的本质涵义是什么,其独特的理论内涵是什么,其与产业集群有何区分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基于研究维度、地理接近、知识创造三方面的研究认为,新知识和新产品大量生成是凸显创新集群本质涵义的指标。然后从分析焦点、创新过程、学习过程、产出特征及必要条件等多方面研究了创新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传统产业集群空间指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产业集群问题的讨论一般都界定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对于传统产业集群空间指向和空间位移的动态研究显得缺乏,至多也是个案的研究。本文在“集群最终的形成和转移是以经济的自利性为基础”的前提下,从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角度用经济学的模型分析其演变的规律。最后本文提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网络(信任等)的构建将对传统产业集群空间指向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产业中小企业集群中,普遍存在的企业模仿为什么没有抑制企业创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和对现实中集群发展历程及企业行为的现察,可以发现其中的内生性模仿机制和竞争性、合作性创新机制,从企业行为机制视角观察集群创新是如何启动的;在企业不同阶段和不同集群类型中,企业模仿和创新的路径也不同.由此得出了培育产业集群和升级产业集群方面的政策含义,指出政府对于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升级方面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7.
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网络—资源—能力"分析框架,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了集群创新的功能效应,认为其主要取决于创新活动发生的条件和过程,并提出了联结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政府推动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助于集群创新产生的假设,且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苏州IT产业集群和宁波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差异,得出了创新条件和创新过程对于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具有不同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CAS理论可以弥补传统经济学方法在产业集群研究上的一些缺陷,受到研究产业集群学者的关注。内生型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系统,这表现在内生型产业集群系统的主体演化性、非线性、层次性和动态性上。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困境描述主要体现在主体演化的困境、基于非线性、层次性、动态性的困境。对策与建议是发挥系统协同性、层次性作用推动内生型产业集群涌现性的持续出现,发挥主体自适应性、自组织性的作用并结合政府作用推动主体的演进,寻找内生型产业集群最优的动态性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集群竞争力:创新网络演进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集群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创新网络作为集群内相关主体的创新平台,能够产生持续的集群创新优势。探讨了创新网络演进与集群竞争力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视角,构建了集群竞争力的静态和动态分析框架,为地区通过培育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传统产业实行集群式成长模式正在成为新世纪我国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大趋势下,促进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创新是提高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促进措施是科学界定政府功能、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以及发挥集群内企业自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传统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在产业生态学视角下,对集群生产和循环生产两种产业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区域产业集群的现实演进应构建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并对循环产业集群模式的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创新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目前主要存在技术水平不高、创新动力不足、合作创新缺乏等问题。集群网络的优化、知识溢出与技术吸收效率的提高,以及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是实现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创新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复杂系统理论、制度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等多个理论视角,讨论了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动因,提出了集群创新环境因素和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两类动因,并讨论了各动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集群创新环境因素通过影响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进而影响其创新合作行为,从而导致不同形态特征的集群创新网络形成;集群创新环境的演进也是通过借助集群创新主体因素中的经济理性动因和企业家动因的传导进而使集群创新网络发生演进的。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为例,对其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质性研究。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正式制度对集群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经济理性动因中的创新合作利益来实现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是通过影响企业家动因中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认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耦合点是产业集群的生态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也是产业集群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循环经济思想,把产业集群生态化改造看成是一项渐进的系统工程,并以南通市为例,在对其产业集群发展及生态化演进整体判断的基础上,从企业、产业、政府等多层面提出传统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战略重点和思路设计.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企业集群的进化博弈链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进入效用为负值的情形下企业集群进化博弈演进过程进行系统仿真,提出了企业集群演进的临界条件和自发演进条件的概念,揭示了企业集群演进的内在机理和动态过程,为探寻企业集群演进的本质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组织模式与集群内企业合作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郑彦 《经济经纬》2006,3(1):35-37
产业集群内的合作创新是在一定制度框架下构成的组织模式中进行的,它涉及到复杂的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对静态的组织模式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专业化分工程度,集群中既存在分工对集群合作创新施加影响,也同时存在集群合作创新促进分工深化的反馈并改变原有组织模式的过程。通过对其组织模式与合作创新所处阶段进行动态研究,则得出”少数龙头企业 众多中小企业”的集群组织模式是形成完善的集群合作创新网络的前提的结论,这也是我国众多传统产业内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的升级依赖于其知识系统的持续创新,知识系统内的知识资产质量、结构和形态转化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影响着集群升级的过程。本文突破传统的物质系统生产驱动论的理论与现实局限,以知识系统驱动思维深层次阐释知识系统创新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的内在机理。在新技术扩散速度递减、全球化红利消失等力量驱动导致世界经济运行方式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对指导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创新集群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产业创新集聚现象的关注产生了创新集群理论。从创新集群的概念界定与内涵特征、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拓扑结构与演进机理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创新集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刻分析了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之间在基本特性、创新能力、网络功能以及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进一步揭示了产业集群的内在经济机理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传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陷阱和盲区。  相似文献   

20.
高科技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其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都存在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进行积极转变的趋势下,研究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对促进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转型以及高科技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两者的发展差异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出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内在发展动力,定量化地分析相关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