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应用杭州市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当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是否为当地人、贷款价值比、期房还是现房、月还款额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还款方式、家庭收入和建筑面积。本文进一步应用不完全合同理论解释了结论背后的制度含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该文应用杭州市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当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是否为当地人、贷款价值比、期房还是现房、月还款额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还款方式、家庭收入和建筑面积.该文进一步应用不完全合同理论解释了结论背后的制度含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颖  谢芳 《经济前沿》2009,(8):48-56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个贷的违约风险也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对个贷违约风险的研究也更为迫切。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某国有银行的信贷资料,通过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就如何控制和防范违约风险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期权数值方法分析住房抵押贷款借款者的违约行为,主要是分析抵押贷款违约期权的最优实施边界。这使得我们能够解释哪些房价和利率组合会引发借款者违约以及未来的违约概率。我们发现导致违约的房产价格高度依赖于同期市场利率,而且违约与贷款类型高度相关。我们考察了次优出售和再融资的情形,还考察了借款者面临违约声誉损失的情形,结果表明期权数值方法是稳健可靠的。本文的分析还使我们对美国次贷危机有更为客观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重润 《生产力研究》2002,(5):27-28,290
我们从规范与实证角度分析了影响借款人违约行为和违约发生时间的因素以及违约对贷款人的影响。借款人的被动违约主要与支付能力有关 ;理性违约则受到负权益、交易成本以及心理预期的共同影响。违约发生时间与贷款人的损失程度有关 ,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支付能力。加强对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有助于减少理性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违约问题已经成为了银行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文章简要介绍了国外学者对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问题的研究内容,包括影响违约的因素,基于期权的违约模型,比例危险模型以及违约过程中的拖欠决策等。  相似文献   

7.
银行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领域面对的各种金融风险中,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就是借款人的违约风险.国际上普遍认为房贷风险暴露期是3~8年,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都是在1998年以后发放的,很可能正在进入风险暴露期.  相似文献   

8.
随着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快速上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日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应用杭州市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当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是否为当地人、贷款价值比、期房还是现房、月还款额占家庭月收入的比例、还款方式、家庭收入和建筑面积。本文进一步应用不完全合同理论解释了结论背后的制度含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论住房抵押贷款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抵押贷款债务人不仅会进行提前偿付型理性违约 ,在相关机制不健全时也会进行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是指在住房抵押贷款存续期内 ,债务人在自身财务状况正常的情况下 ,因经济理性而从某一时刻起终止继续履行对尚欠贷款本息的偿还责任的违约行为。它发生的客观性在于住房抵押贷款债务人对所购住房损失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的财务预期能否顺利实现。建立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发生的条件模型 ,可找出抵押率、贷期、已还款量和已履约时间等变量与条件模型的内在关系 ,进而设计出我国金融机构主动防范终止偿付型理性违约风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住房抵押贷款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薪萍 《经济师》2002,(4):48-49
文章对住房抵押贷款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住房抵押贷款流动性风险应采取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蕾 《经济视角》2013,(9):39-4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以来,房地产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1970年美国首度发行了住宅抵押贷款转付证券(Mortgage Pass Throuh,MPT),揭开了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序幕。从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为各国普遍实施的分散商业银行风险的重要工具。但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也暴露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因此,我国在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同时,必须防范其风险,避免发生像美国次贷危机一样的金融灾难。  相似文献   

12.
潘鹏  刘朝马 《当代经济》2006,(22):88-89
中国建设银行在去年年底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撑证券,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将面临诸多风险.为了降低风险,保护投资者的收益,促进证券化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本文对影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设银行在去年年底首次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撑证券,作为一种新的投资工具,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将面临诸多风险。为了降低风险,保护投资者的收益,促进证券化在我国的顺利开展,本文对影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风险防范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捷 《经济论坛》2010,(4):61-63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生于美国,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创新的一个新亮,点,也是我国发展住房金融的一个切入点。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与其他金融工具一样都是风险与收益的结合体。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业务刚刚起步,所以深入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及其风险防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透析与规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是呼之欲出的必然趋势。但是应该指出的是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品种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过程 ,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即将推行的今天 ,有必要分析其风险 ,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范于未然。本文从风险来源的角度 ,具体分析了证券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 ,并提出了相应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办兴 《经济评论》2007,145(3):90-93,140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违约损失率的因素依次为企业的信用等级、贷款担保方式、企业的行业属性;企业规模、企业经济类型、经济周期等因素对违约损失率的影响却很弱。此外,客户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非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7.
李进  张凯 《经济前沿》2007,(10):49-52
本文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其快速发展的原因,并论证了次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贷款-分散”模式链条上各主体的收益激励结构和次级贷款品种设计导致的次级债市场扭曲繁荣。本文还从次级贷款品种设计出发论证了次级债问题将在较长的时间里纠缠美国经济,从次级贷款支持证券及其衍生产品的分档设计得出该市场的绝大部分投资者不会因次级债危机而经受损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使用中国某主要商业银行2004年4月至2009年5月发放的大样本房贷数据考察了房贷拖欠和违约风险决定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发现:(1)房价余额比(PTB)显著影响房贷拖欠风险,但债务收入比(DTI)不显著,这表明借款人通常因权益为负而非负担不起而违约。(2)房价只对1个月房贷拖欠具有显著负影响,贷款余额对所有房贷拖欠和违约风险具有显著正影响,而收入和月供无显著影响。据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大额房贷违约风险的管理。(3)房价增长率对所有房贷拖欠和违约风险具有显著负影响,而收入增长率只对1个月拖欠风险具有显著负影响。因此,只要房价和收入保持增长,房贷拖欠和违约风险将下降。(4)房贷拖欠风险具有明显的城市差异。因此,地理位置多样化有助于降低房贷拖欠和违约风险。(5)二手房房贷比一手房房贷具有更高的拖欠和违约风险,商业银行应加强二手房房贷的拖欠和违约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 《经济论坛》2009,(18):59-61
本文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的几种风险和产生原因,在分析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现状及其问题基础上,提出了防范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的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