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我国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应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全面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1·中国城镇化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既不能片面强调以大城市或大中城市为主,也不能片面强调以小城镇或小城市为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总量已达13亿,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大国,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都应当获得充分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各自的优势,使之互…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是提高黑龙江省城镇化水平的必然选择,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基于对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小城镇经济建设情况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对黑龙江省小城镇经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经济研究》2016,(2):181-185
<正>十八大后,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普遍共识。事实上,城镇化已经支撑了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未来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中国按城镇常住人口统计的城镇化率为54.77%,已经形成拥有城镇常住人口将近7.5亿,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目前的城镇化及城镇体系提出了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塑造区域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具体路径包括: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富喜  王仲智 《经济地理》2005,25(6):838-842
改革开放以来,以农村工业化为主要源动力、以小城镇数量及城市市区的双重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亦给山东全省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造成了诸多方面的影响。新世纪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方针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大城市建设;积极合理发展中等城市;重点发展小城市;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在此基础上,就推进全省城镇化有序、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史言信 《当代财经》2007,(10):88-9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逐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从新型城镇化的水平衡量、面临问题和经济影响三方面综述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以期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小城镇是中国城镇等级体系中最基层的单元,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文章选择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2004—2017年时段,运用GIS将全国统计数据、空间数据和网络数据等相互融合,构建中国小城镇空间数据库,以探究其时空演变格局及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小城镇数量在短暂下降后呈持续上升趋势,小城镇人口总规模、平均规模不断上升。(2)以“胡焕庸线”为界,中国小城镇发展水平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格局,但在研究期内东南部优势略有减弱。(3)研究期内小城镇规模类型以向上转移和不变两种类型为主,其中超大型小城镇在长三角、珠三角的集聚空间不断扩大,中型以上小城镇由沿海和大城市周边分布为主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中小型以下小城镇由京广—京哈铁路以西密集分布,收缩到“胡焕庸线”两侧和东北部分地区。(4)自然地理条件中的海拔高程、河网密度等内生性变量,区位与可达性中的对外交通网密度、所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性变量,对小城镇发展呈现为显著或较显著的影响,初始发展基础对小城镇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切勿重蹈小城镇遍地开花的覆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应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议将城镇化战略改为城市化战略,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为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另外,对"小城镇"发展要做出明确界定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0.
1.中国城镇化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1)要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小城镇建设规模要适度、要增强特色和强化功能。发展小城镇要与引导乡镇企业集聚、市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繁荣经济、集聚人口。要重点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2)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要挖掘潜力、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合理扩大规模、适当增加数量。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国中小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3)合理发展大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大城市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好,经济规模大,就业机会多,…  相似文献   

11.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讲,新型城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农业产业化带来集聚效应,能增强区域竞争能力,促进小城镇经济繁荣;小城镇的形成依托一定产业基础,而其建设又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在西北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与互动至关重要,文章以甘肃定西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得出一些结论,期许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给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如何明确;小城镇建设定位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长三角小城镇在持续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导向下,长三角小城镇逐步走上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但是,在国际经济环境、国内宏观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小城镇距离新型城镇化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正视客观现实,深入探索科学的新型城镇化之路,采取相应的策略: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扎实小城镇产业根基;二是继续坚持继续创新理念,推动小城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探索城乡统筹的现实路径,构建现代化经济社会结构;四是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小城镇。  相似文献   

14.
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为我们指明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民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一些国家集中发展大城市和农村劳动力都涌进大城市的路子,必须要走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1)发展小城镇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城镇数量的布局、城镇规模的把握、城镇功能的定位上,需要很好地规划,防止遍地开花,盲目铺摊子,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等公共资源。要把小城镇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王玫  霍玲 《经济论坛》2004,(18):24-25
加快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四大主体战略之一。在河北省小城镇发展步伐加快的同时,小城镇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使小城镇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威胁,不仅成为小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也影响到全省经济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因此,促进小城镇经济与环境同步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对于加快全省城镇化建设乃至全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国的广大乡村地区是整个中国经济的软肋,而目前阶段解决乡村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便是实现农村城镇化。而城镇化的主体是小城镇建设,是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而其关键是繁荣小城镇经济。以下是从乡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去阐述中国城镇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扩大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强城乡规划的引导,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江苏城镇化发展面临着战略转型、科学规划、提高质量的要求,打造江苏城市空间新格局是合理构建城镇体系,使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城镇化特征对推进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城镇化水平较高,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显性城镇化特征明显,城镇化对工业化反映为明确,城镇化发展不是过快,而是质量不高,针对吉林省城镇体系中存在的特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够,缺少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实力弱等问题,应集约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要素聚集和经济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德国为代表的均衡型城镇化与以日韩为代表的集聚型城镇化是两种典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两者的政策取向和实施路径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欲扬二者之长而避二者之短,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新路。文章总结了德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剖析其均衡城镇化模式的特殊成因,探讨该模式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启示。研究认为:德国均衡城镇化模式的形成,取决于它的历史渊源、法律约束、组织体制、经济基础及其一系列的体制机制创新;中国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但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的模式;针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现实困境,应重点实施"去等级化"和"去中心化"的两大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几十年的城镇发展尤其是小城镇发展实践中,中国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城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及小城镇战略的确定过程,提出小城镇战略实施中的问题,给出了中国城镇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