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保障部提出,劳动争议仲裁要走实体化、人员职业化的路子,要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大力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全面建立实体性的劳动争议仲裁院。我省自1988年恢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以来,积极处理劳动争议,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裁审程序、机构设置、职能发挥等诸多方面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黑龙江、浙江、辽宁、安徽等省已经成立省本级…  相似文献   

3.
为了方便劳动争议当事人依法行使仲裁权利,实现劳动争议案件快立案、快办案、快结案,体现公平、效率,切实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制定了《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实施便民劳动仲裁意见》。全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在案前调解、立案、审理和仲裁文书的制作与送达等全过程中实施19条便民措施,为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了更多的仲裁便利和知情权,体现了劳动仲裁的人文关怀。一是便于劳动者准确理解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规定,正确行使仲裁权利。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的处理体制为“协商—调解—仲裁…  相似文献   

4.
《山东劳动保障》2010,(6):60-63
鲁高法[2010]84号全省各中级人民法院、济南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青岛海事法院,各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山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山东省人  相似文献   

5.
昌乐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仲裁裁决文书改革的新路子,注重提高仲裁裁决书的说理性,有效地维护了劳动仲裁的公正和权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昌乐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仲裁裁决书中,全面推行三个突出和一个强调,即突出依法论理,对争议案件从事实上、法律上、法理上进行充分论证;突出案件争议的焦点。针对诉辩双方主张是否成立,诉辩意见是否采纳,逐个展开说理论证,逐一进行评析。对双方当事人适用法律方面的不同意见,作出明确的回答,并阐明理由,以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突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  相似文献   

6.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做好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  相似文献   

7.
《山东劳动保障》2006,(7):41-42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现就解决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适用范围本意见所称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籍,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且有劳动能力,与城镇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二、保障原则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对应原则。各地要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下,根据农民工年龄相对较轻、发病率低、工资收入低、流动性大等特点和不同的医疗需求,实行低标准准入、渐进式过渡的办法,确定不同的保障层次和资金筹集…  相似文献   

8.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各大企业: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通知》(鲁政发[2001]66号)的要求,现就我省技工学校调整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技工学校调整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总体布局(一)指导思想。技工学校调整改革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发挥培训资源优势,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出发,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教育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技工教育整体上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进一步贯彻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促进我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把城镇民营经济组织及其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并与国有集体企业及其职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仲裁是具有准司法性质的非诉讼程序,它是国家依法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法律程序,具有与司法审判机关相类似的机构设立、职责、权限、组织活动原则和方式,其形成的法律文书——仲裁调解书和仲裁判决书依法生效后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劳动争议仲裁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可以使大部分劳动争议得以解决,不必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预防和减少了劳动争议双方矛盾的激化,保证了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还是不属于司法机关,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无权采取强制措施。仲裁程序也不似诉讼程序那般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要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办案效率,必须有完备的仲裁规程为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仲裁法规还不完善,本文仅以劳动争议仲裁中的举证责任问题为例,谈谈对劳动争议仲裁法律应用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劳动厅日前来函就已按撤诉处理和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是否可以再立案的问题进行请示,经研究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协商一致,劳动部办公厅于1997年7月8日以劳办发[1997]61号文答复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5项关于“对判决、裁定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当事人又起诉的,告知原告按申诉处理,但人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除外”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  相似文献   

12.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现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劳社部函[2004]256号)转发给你们,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的通知(鲁政发[2003]107号)的有关规定,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一、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其职工发生工伤,由用人单位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标准向工伤职工支付费用。(一)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的职工发生工伤的;(二)用人单位少报职工人数,未给部分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其少报职工发生工伤的;(三)…  相似文献   

13.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为认真贯彻《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  相似文献   

14.
《重庆劳动保障》2006,(4):35-37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以下简称《条例》)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国务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手段,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规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行为,健全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维护劳动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保证《条例》的全面贯彻执行,切实维护广大劳动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15.
鲁劳社〔2005〕22号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现将《山东省实施技能扶贫计划的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附件:山东省技能扶贫计划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略)二○○五年五月二十六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不仅是保证公民基本生存权利的需要,也是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6.
《山东审计》2000,(7):39-40
[近日 ,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监察厅、山东省物价局、山东省审计厅和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联合印发《关于2000年山东省“收支两条线”工作实施意见》 ,现予刊出。]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世界各国(或地区)根据自身的社会发展情况逐步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步趋于完善。仲裁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及时化解和缓和劳资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摘编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与公司因工伤问题发生争议后,已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至今已经2个月了还未裁决。当我去询问原因时,工作人员说已经中止仲裁,并让我签收了中止审理通知书,理由是要等伤残等级鉴定出来。请问,这种说法能成立吗?赵亚宽  相似文献   

19.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抓好落实。省劳动保障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实施。各市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报省…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一个时期以来,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及时受理并依法处理了大量劳动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少数地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工作中存在不接受当事人申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