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济南市住区建成环境对家庭出行能耗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济南家庭入户调研数据,构建了以住区建成环境为自变量,家庭出行能耗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本研究在控制了家庭社会经济特征可能影响的前提下,对家庭出行能耗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模型结果显示住区建成环境特征与家庭出行能耗相关,启发我们应该从土地混合利用、小网格街坊,以及步行、公交导向型城市设计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限制家庭出行能耗增长。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9,(30):241-242
环境信息资源规划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政府监管理念和服务方式,以保障决策科学化、监管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民化的建设目标,是贯彻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最佳实践。本文从环境信息资源的特点出发,在国际、国家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设计了环境信息资源规划与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可行的技术路线,并对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案例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正处于由外延扩张加速向内涵提升转变的时期,伴随着城市产业、生活与消费特征的阶段化演进,城市更新的内涵不断发生着扩张和转变,从最初的主要关注物质环境的更新、重建,逐渐转变为关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相契合,为实现城市发展目标提供空间支撑的目标上来.本文将对创新导向的建成环境更新的动力机制、发展特征和代表案例进行梳...  相似文献   

5.
社区生活圈的界定与测度:以北京清河地区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对人居环境关注的宽度与深度发展之下,居住区规划正在向注重社会生活质量的社区规划转变。在中国,社区存在概念不清,边界不明的问题,亟须从生活空间视角,对社区的概念和空间进行重构。在梳理了国内外社区建设模式、生活空间、生活圈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清河地区为案例,采用GPS数据和活动日志数据,基于个体行为方法,依照功能和可达性两个维度提出日常生活圈的基本概念;并运用Alpha-shape方法,选择18个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的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以往居住小区,社区生活圈更能反映居民真实生活空间。研究还证明,Alpha-shape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在测度生活圈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TOD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活动与出行影响——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OD建成环境塑造是TOD空间规划和管理的关键。以北京为例,对TOD区域建成环境对居民和乘客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构筑居民就业地选择、购物出行和休闲娱乐出行等三种活动和出行的Logit选择模型,定量分析了TOD土地利用、交通设施、街巷格局、商业设施等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活动和出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铁沿线建成环境对旅客换乘时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铁站是旅客实现跨地域交通联系的重要节点,其建成环境特征对旅客的出行行为和时耗具有重要影响。以常州市和无锡市的高铁站为研究对象,探索影响旅客换乘时耗的主要空间因素。研究得出三点主要结论:高铁站换乘时耗是旅客单程出行时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旅客的出行质量;旅客在不同类型的高铁站换乘,所需的换乘时耗具有差异,体现出“同一城市中,中心区高铁站换乘时耗短,边缘区高铁站换乘时耗长”的特征,旅客单程出行时耗有待进一步压缩;高铁站站区整体空间布局和站房空间内部设计,是影响旅客换乘时耗的间接因素,并且目前我国的高铁站设计仍然以“等候式”为主。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地铁站点地区的步行环境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站点地区步行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搭乘地铁的客流量,同时,步行环境也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加强站点地区步行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国内外关于步行环境适宜性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得出站点附近拥有好的的环境不仅吸引更多的出行者也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并提出相关的研究缺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智慧六盘水时空大数据项目建设的背景、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技术成果,重点阐述了基于混合存储模型的时空大数据分布式存储、跨终端大数据可视化、高性能矢量切片、基于WebRTC及GPU硬件解压缩的三维可视化等关键技术,并对平台在政府各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0.
首先,本文基于城市层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整体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但城市间出现三个梯队不均衡发展态势。其次,运用泰尔指数法考察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时间演变,结果发现其差异性和非均衡性整体上逐渐改善,且非均衡早期主要表现为区域间明显的差异,2018年之后转变为区域内差异占主导地位,这种差异结构变化主要源于政府和社会数字化的发展演变。再次,运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局部莫兰指数法和时空跃迁测度法分析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空间异质性,同时运用耦合度模型和kernel密度估计法考察长三角省际与省内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结果发现,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空间上不充分和不平衡的特征,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均衡特征主要源于数字经济四个维度在当前发展阶段的相对重要性差异;分别归属于4种空间关联模式的长三角城市数字经济分布差异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跃迁的“金字塔形”,“三省一市”间数字经济发展尚处在严重失调的“拮抗阶段”,各省内差异亦有不同程度两极分化现象。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8,(6):205-206
基于消费者购买的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在汽车购买方面的行为模式。社会生活信息化后,消费者在售前、售中、售后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分析这些行为对汽车的市场营销推广和销售起到什么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居民户外活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居民规律性的户外活动是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并有利于节约能源、增加社区活力。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500余个家庭样本和500余个居民个体的调查为依据,采用定序回归方法,从个人、家庭和小区建成环境三个维度分析影响居民户外活动的各类因素。研究发现:居民性别、年龄、户外活动态度,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小区周边路网密度、服务设施混合度,小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等,与居民户外活动强度有显著相关性。为此,建议:重视户外活动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倡高密度、小网格的道路系统设计,增强土地利用的混合度;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提高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以宁波市为例,基于6个住区的598个住宅样本,通过构建包含住区建成环境、家庭特征、居民个人生活方式以及节能态度变量在内的住宅用能分析模型,并将住宅以不同类型进行划分,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比较分析了住区建成环境对不同类型住宅用电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宁波市而言,建筑密度对住宅能耗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容积率...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7,(21):215-217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迅速增多,人类正面临着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绿色出行对缓解由机动车尾气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具有重要影响,引导城市居民形成常态化和主动化的绿色出行行为已成为必须有效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泰州市社区居民的调查和访谈,具体分析了影响居民绿色出行行为的因素,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汽车依赖已成为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为此,整合福州中心城区的社会调查、兴趣点、道路网、公交线路等数据,探究各类城市建成环境特征对居民通勤方式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土地利用密度与绿色通勤的概率呈倒U型关系,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小尺度街区对步行、骑行或公交出行具有显著正面作用,反映出适度集约利用土地和保障非机动化路权的重要性。②居住地与就业地的建成环境影响不尽相同。住所周边多样化的城市功能将促进居民选择步行通勤;加密单位附近的公交线路不仅会提高公交出行比例,也能为慢性系统改善创造积极条件。③除纳入态度偏好变量外,对单位大院、房改房、保障房住户另行分析可规避居住自选择的干扰。经检验,上述建成环境特征的影响是独立且稳健的。  相似文献   

17.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建成环境的人地关系评价体系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网建成环境现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从人地关系的概念入手,引入人地关系(MLR)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探讨绿道建设中出现的相关矛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使用者(人)-绿道(环境)"关系为中心的区域绿道网的建成环境人地关系评价体系研究假设以及研究思路,并进一步阐述绿道网建成环境人地关系评价研究对实现珠三角区域绿道网建设优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筑所构成的建成环境是人们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空间场所,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关系着居民的交通出行方式和社交行为的便利性,对城市建筑的合理规划及建成区的城市更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23个区域城市建筑的空间形态,以及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得出不同地区城市建筑空间形态的特点,以期为陕西省各地区城市建筑规划及建成区城市更新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低碳交通作为日常出行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交通方式,成为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趋势。当前,公共自行车等慢行交通作为一种健康短程的低碳出行方式受到广大杭州市民的青睐。但是,近年来由于杭州市慢行交通公共产品在不同时空维度上的需求存在差异性特征,导致政府供给与居民需求出现脱节。论文针对不同区域居民出行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上的现状特征,提出了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供需状况失衡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理视角下的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鲜有研究系统分析各类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及其异质性作用。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抽样数据,采用多层定序逻辑模型检验了社区与城市建成环境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相关变量后,社区及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会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降低的可能性,住所距最近公共交通站点越远,个体主观幸福感降低的概率越大,而城市每万人公交拥有量的增加对于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影响;进一步异质性研究发现,建成环境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