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大岗山水电站在右岸坝肩槽开挖过程中,形成了高陡人工边坡,由于该边坡受多组软弱结构面的控制,形成了不稳定滑体,影响工程安全。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拟采用以抗剪洞、锚固洞为主的加固方案。通过对3种备选方案的计算分析,提出了最优加固方案。同时,针对当前锚固洞无成熟设计理论的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边坡锚固洞结构布置位置及其长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缩短了锚固段长度。可为类似边坡的加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卢军  丁俊 《陕西水利》2013,(5):98-99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发育多条卸荷裂隙及断层,主要可归纳概化为XL316-1和XL09-15两条中等倾角卸荷裂隙密集带及f231、f208等断层。为了保证边坡稳定与安全,采取了抗剪洞、锚固洞、斜井、锚索等加固措施以及防、排水等措施。三维极限平衡法计算成果表明右岸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加固措施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坝肩边坡具有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卸荷风化强烈的显著特点,受岩脉、卸荷裂隙、断层切割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关键块体,而在开挖过程中,这些块体底部剪出口附近受到开挖卸荷、爆破震动和地下水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沿边界结构面的多次变形开裂与错动。对右岸开挖边坡变形开裂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从边坡的开挖稳定、变形及塑性破坏区等方面,对原设计拟定的三种深层加固方案进行比选分析,选用方案二作为推荐优化方案。为了保证深层抗剪结构施工过程的整体稳定性,建议先开挖并回填低高程的三层抗剪洞,然后再进行高高程的抗剪洞施工。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岗山水电站大坝及坝基变形成果,研究了大岗山混凝土双曲拱坝初期蓄水的变形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分析了大岗山水电站蓄水期的工作形态。监测成果表明,大坝及坝基变形符合一般规律,量值在设计控制指标范围以内,其变形监测成果对其他特高拱坝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岗山水电站坝址具备修建高拱坝的优越地形条件,但坝址区地质构造复杂,岩脉、挤压破碎带、断层和节理裂隙发育,必须进行加固处理。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大岗山拱坝坝肩天然地基和加固地基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天然地基条件下,超载安全系数为4.0~5.0,加固地基条件下,超载安全系数为5.0~6.0。说明加固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坝体的稳定性和安全度,并且明显改善坝体应变及坝体的塑性变化范围,为工程设计和施工以及类似工程加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岗山水电站自2014年12月开始蓄水,至2015年11月库区水位从975 m升至1 130 m。水电站右岸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发育有辉绿岩脉、卸荷裂隙带和断层等不良地质体,降低了岩体性状,使右岸边坡在蓄水期存在局部或整体失稳的风险。通过对右岸边坡实施微震监测,获得了蓄水过程中右岸边坡微破裂的演化规律。结合微震监测信息,应用三维岩石真实破裂过程分析方法(RFPA3D-Centrifuge)计算蓄水期右岸边坡在渐进性微震损伤效应下安全系数随库水位升高的变化过程。经计算,边坡安全系数随库水位升高而降低,库水位升高对边坡稳定性有不利影响。最终安全系数为1.76,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蓄水过程中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坝肩开挖高边坡区地质条件复杂,岩体风化卸荷较强烈,浅表部风化卸荷强烈,呈碎裂-块裂结构,岩体质量较差,坡体深部发育有中缓倾坡外的XL316和XL9-15两个长大裂隙密集带。在右岸边坡监测设计中,遵循边坡地质条件、开挖支护设计及边坡稳定计算,并根据施工地质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为右岸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8.
邓忠文  黄春  李思嘉 《人民长江》2012,43(22):51-53
大岗山水电站右岸边坡发育有辉绿岩脉、中倾坡外的断层、卸荷裂隙密集带及裂隙等,构成了控制边坡稳定性的主要结构面。主要介绍了右岸边坡控制性结构面的工程地质性状及不同组合模式对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通过大量的地质测绘和试验研究,得到了详实、准确的地质参数,采取了锚索加固,抗剪洞+锚固洞+斜井等处理措施。治理后的监测和分析表明,右岸边坡加固措施有效,整体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大岗山水电站3号胶带机洞在2009年8月5日发生了大规模突水塌方,并形成泥石流,危及隧道施工、场内交通和砂石加工系统安全。通过对塌方段地质条件、水源补给条件、隧洞围岩稳定性和塌方演变过程等的分析,探讨了该次塌方产生的具体原因。根据国内外隧洞施工经验,结合此次塌方具体工况,对原隧洞进行了封堵施工,并选定了改线方案,最大程度避免了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10.
傅颖  李方平 《人民长江》2011,42(14):31-34
在水电工程建设中,监理效果评价可以反映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业主通过对监理人员的监理效果进行评价,可以达到提高监理单位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目的。结合大岗山工程监理管理的现状,提出了监理效果评价的指标,建立了监理效果的评价体系,希望能够促进监理工作的规范管理,为大岗山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和总结,针对西南岩石高边坡特殊的地质特点,提出了边坡表面、浅部、深部和微震监测相结合的新型变形稳定监测方法;利用边坡监测成果,结合地质条件和边坡失稳模式,对大岗山右岸边坡卸荷裂隙密集带变形的施工响应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卸荷裂隙密集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其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最后通过与RFPA3D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常规监测、微震监测、数值模拟成果相互验证了卸荷裂隙密集带对边坡安全稳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边坡岩体沿结构面的错动变形上。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将计算机、GIS、数据库、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相结合的施工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大岗山水电站中的运用,并详述了三维可视化仿真、施工灌浆、混凝土温控及安全爆破监测4个成果实例。该系统可建立符合现场大坝施工特点的数据采集模式,实现三维可视化查询、混凝土温控查询和分析,以及基础处理工程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数字化体系的建立能够实现施工数据的集中整合管理与共享,促进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为建设方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吴忠  谢宵易 《红水河》2002,21(3):30-34
金山水电站在右岸山体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右岸山体发生变形,经分析认为右岸山体顺坡卸荷裂隙、山体本身存在的F8及F13断层组合体及雨水的渗入是使山体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工程处理措施采用削坡减载、建立山坡截排水系统、F13断层局部置换及表面封堵、延长并加深右岸帷幕及局部锚杆支护处理,右岸山体变形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王凤莲  刘峰 《人民长江》2014,45(22):30-33
水电工程安全监测项目,对于验证设计、指导施工及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实施安全监测仪器埋设、设备安装及施工期监测与反馈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协调推进。以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安全监测管理为例,阐述了精细化管理模式、体系、运行程序及验收规程,介绍了其基本作法及取得的成效。为提高工程安全监测质量、规范安全监测项目在施工期的管理活动提供了的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伦森  李焰 《红水河》2005,24(4):36-38,41
溪洛渡水电站左、右岸各布置3条导流洞,以6号导流洞堵头段的上层开挖为例。介绍开挖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溪洛渡水电站右岸尾水洞的施工进度安排和安全监测仪器布置。根据已获得的监测数据,对右岸尾水洞的围岩变形和围岩应力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右岸尾水洞围岩目前的稳定状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开挖支护控制较好,溪洛渡水电站右岸尾水洞围岩总体变形不大。  相似文献   

17.
林丹  杜锴  谢长水  赵瑞 《人民长江》2012,43(9):24-27
为科学控制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应力和变形,针对厂房的结构特点及地质条件,通过采取地质预报预测、控制地下水、优化施工程序、控制爆破、先洞后墙贯通工艺、及时支护、提高开挖支护质量、加强安全监测管理及信息反馈等综合措施,使地下厂房实际发生的围岩变形总体较小,变形控制达到国内同类工程领先水平。详细介绍了施工控制过程,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较为详细的介绍了预裂爆破技术在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高边坡开挖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开挖中预裂爆破的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9.
鉴于赵山渡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老化,运行故障率高等问题,对监控系统的结构、硬软件配置、功能等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监控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奔流料场高边坡断层及结构面发育,开挖高度巨大,边坡变形特征及破坏机制十分复杂。在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计算,分析了边坡变形特征、破坏机制,评价了边坡稳定性。研究表明:边坡开挖变形以卸荷回弹为主,竖向变形大于水平变形,层间错动带及陡倾断层错动变形较大;浅部的层间错动面多处于剪切极限状态和不连续张开状态;边坡局部存在塑性破坏区,主要分布于薄层砂板岩、剪切错动带及坡体浅表,以拉伸破坏为主,少量剪切破坏;边坡潜在破坏机制为溃屈破坏。开挖后的边坡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