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旭杰  付伟  张曼飞  凡哲 《山西农经》2021,(3):89-90,139
借助参考文献,定量分析了云南2008—2017年能源碳足迹和植被承载力,可知云南植被碳承载力大于能源消耗碳足迹,2008年碳盈余6704.04万t,2017年碳盈余9890.30万t,但中间几年碳盈余较少。由此得出结论:云南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应继续保持绿色植被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植被碳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碳足迹及碳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是当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采用2004~2014年河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土地利用结构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通过构建碳足迹模型,基于Arc GIS平台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1)2004~2014年河北省碳足迹由2.224 5亿t增长至4.792 2亿t,其中煤炭能源消费量占90%左右,唐山、邯郸和石家庄碳足迹值较高,分别占河北省碳足迹的33%、18%和16%;(2)2004~2014年河北省碳承载力由9 043万t增长至1.050 6亿t,其中林地碳承载力占河北省碳承载力的97%左右,西南地区农、林业发达,碳承载力相对较高;(3)2004~2014年河北省净碳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536 7亿t增长至4.236 5亿t,唐山、邯郸及石家庄净碳足迹较大,分别占河北省净碳足迹的40%、22%和16%;(4)除保定外,其他10个地级市的碳足迹压力指数变化强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此次研究成果将为河北省未来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政策的建设提供参考。[结论]整体来看,河北省碳足迹及碳承载力呈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应加强温室气体的管控力度,减小碳排放给河北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改进的区域旅游业碳足迹测度模型及张家界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成分法和生命周期法结合运用,建立起区域旅游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测算模型,将区域旅游业的碳足迹分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碳足迹,旅游消费过程中的旅游交通碳足迹、旅游餐饮碳足迹、旅游购物碳足迹、旅游住宿碳足迹、旅游游览碳足迹、旅游娱乐碳足迹,旅游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旅游用水碳足迹和旅游固体废弃物碳足迹,并对张家界旅游业碳足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张家界的旅游业属于低碳旅游业。  相似文献   

5.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 误区,主要是碳流路径的短路和指标逻辑起点不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与扭曲。该文论述了全环式与半 环式碳流路径的利弊,提出了改进3原则,对当前世界流行的5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综合、筛选、补充 与改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包括碳流路径、指标体系及相应参数的碳足迹方法论,并通过 1950年以来的全国性农田系统碳流分析和现代高效农田的案例加以验证和剖析,与当前流行的一些主流观 点相悖,运用改进的碳足迹法进行的案例研究发现:(1)与多年生林木相似,农田上连年种植的一年生作 物同样具有净固碳作用;(2)1952~2012年期间,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 效率仍保持在正平衡状态;(3)尽管农田化合物大量投入,但在农田生态系统内增加的固碳量仍超过耗碳 量,化学合成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应用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近10多年来,国内外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研究蓬勃开展并取得了某些成果。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误区,主要是碳流路径的短路和指标逻辑起点不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失真与扭曲。该文论述了全环式与半环式碳流路径的利弊,提出了改进3原则,对当前世界流行的5种指标体系进行比较、综合、筛选、补充与改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包括碳流路径、指标体系及相应参数的碳足迹方法论,并通过1950年以来的全国性农田系统碳流分析和现代高效农田的案例加以验证和剖析,与当前流行的一些主流观点相悖,运用改进的碳足迹法进行的案例研究发现:(1)与多年生林木相似,农田上连年种植的一年生作物同样具有净固碳作用;(2)1952~2012年期间,随着农业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效率仍保持在正平衡状态;(3)尽管农田化合物大量投入,但在农田生态系统内增加的固碳量仍超过耗碳量,化学合成物在农田生态系统的合理应用也有减少温室气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本文选取了2000~2017年潍坊市种植业数据核算了其碳足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复种水平、农产品出口依存度与种植业规模对碳足迹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复种水平抑制作用最强,而种植业规模抑制效果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支持制度、因地制宜提升复种水平、全力助推外向型农业发展以及推进种植业生产目标由增产向提质转变的低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文章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垦区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类作物的碳源/汇变化特征,明确影响碳足迹的主要因素,旨在为促进垦区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发展低碳农业和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2—2019年黑龙江垦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产量和农业投入等数据,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分析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 1992—2019年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但碳吸收量明显高于碳排放量,两者比例为22.8∶1,且碳足迹占同时期种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较低(在4.0%~5.0%),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较强。(2)农田灌溉和氮肥施用是碳排放的主要贡献因子,占比分别为38.0%和34.4%。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在145.2~401.9 kg/hm2,高于全省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稻、玉米、豆类、小麦四大类作物贡献了垦区94.9%的碳吸收量。(3)在空间上,黑龙江垦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和东北部的宝泉岭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新疆最受欢迎的4条旅游路线为例计算旅游线路碳足迹对环境的影响,分别从饮食、住宿、交通、游憩、购物及娱乐六个因子计算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与其他省份相比,新疆的旅游碳足迹较低,但高于国家平均水平。最后针对各项构成因子的碳排放特点,提出减少碳排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海南岛热带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厘清农田生态系统碳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海南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文章基于1999—2018年海南岛县域尺度的农田生产投入及作物产量等数据,构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模型,利用ArcGIS 10.4、SPSS 21.0等平台,探讨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总量呈波动增长,年均增幅1.15%,其中,土壤呼吸占碳排放量比例最高,为52.52%;碳吸收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拐点发生在2013年,作物结构调整是碳吸收总量下降主要原因;海南岛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总量呈波动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94%,2016年农田系统碳平衡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从空间上看,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总量都呈四周沿海地区高,中部内陆地区低的分布格局;但单位面积碳足迹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规律。结论 研究期间海南岛各县市的农田系统碳足迹呈持续增长趋势,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持续减弱,并在2016年由碳汇转变为碳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强田间管理是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聚焦开放环境中本地居民对"本地"耕地的生态占用以及生产活动对耕地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提升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研究方法:扩展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碳足迹模型、贸易调整系数法。研究结果:(1)经贸易系数调整后,开放环境中江苏省耕地生物资源足迹远小于封闭环境中的测算结果;(2)反映人类活动对耕地带来生态负面影响的碳足迹虽逐年递减,但始终高于反映人类食物性需求的生物资源足迹,江苏省耕地破坏性利用较为严重;(3)全省生态足迹呈总体下降趋势,生态赤字逐步缓解,耕地可持续利用不断向好。研究结论:基于承载力系统开放性与耕地利用生态破坏考量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区域耕地承载状况,为土地耕作方式的优化和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服务土地管理实践,从耕地人口承载力、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角度研究了安徽省及各市县的土地承载力,还从生态环境承载量的角度研究了建设用地最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建设用地还有很大挖潜空间。按人均100m2计算,安徽省及各市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在20%~40%之间。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区域常住人口、土地总面积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水平的影响显著。但GDP、人均GDP和二三产业占比对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利用GIS的研究表明,在扣除生态必需用地后,安徽省建设用地生态适宜量为36 847km2,超过目前的建设用地总面积。耕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目前的耕地面积能满足全省常住人口粮食需求,但各市县差别很大。若不提高单产,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安徽省到2020年可能会面临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13.
采用修正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从时间和空间对玉树州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2008年间,玉树州相对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但富余量在逐渐减小;土地资源承载力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其中牧草地资源和林地资源对综合资源承载力贡献最大;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和南北部的资源承载力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丽江市旅游产业游客碳足迹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旅游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但目前国内游客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度不是很高,对低碳旅游的态度与行为偏差较大。为了探寻低碳旅游这一种新的绿色旅游模式,这里以丽江市旅游产业为依托,通过交通、住宿、饮食、游览、娱乐五个方面对游客在旅游中所留下的碳足迹进行分析,找出丽江发展低碳旅游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低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以泉州市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测算了生态足迹和其动态过程.研究显示,泉州市2000-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的六年均值分别为2.614、0.275、-2.371公顷.表明泉州市的生态足迹已经大大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逐年扩大,处于一种环境超载、生态极限的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省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通过应用景观生态学干扰理论,分析旅游资源系统和旅游活动的耦合关系,建立旅游生态承载力和旅游干扰强度的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为:旅游生态承载力TECC=2.913 437万元/d,旅游干扰强度TDI=1.809 370万元/d,TDI/TECC=0.621,接近于优选法确定的黄金分割点,说明蒙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的生态状况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游客的接待能力尚具一定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区域国土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承载力是资源评价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但以往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只是单方面的 ,缺乏对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文在对资源承载力重新审视的基础上 ,以全新的视角重构国土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含义 ,并对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大连市2002年生态足迹及其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通过盈亏平衡分析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的比较分析,讨论了大连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武汉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929555213 hm2,生态承载力为0.336233856 hm2,生态赤字为2.593321357 hm2,表明当前武汉市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