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实施,各种促进精神文明的举措和行为向社会输送着文明之风,各种关于精神文明的见解、议论充实着人们的文明理念。然而对精神文明迄今仍有许多模糊认识,不仅误导着人们的理解方式,也妨碍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其中较突出、较典型的是有意无意割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关系,有意无意将二者视为各自孤立的甚至对立的事物和行为。此点在理论上的表现是:认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对立的事物,要发展经济就要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或片面抓经济建设会导致社会思想道德恶化甚至社会“变质”的“对立…  相似文献   

2.
魏喜龙 《发展》2007,(3):69-70
一、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规律 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规律,是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作用关系的内在要求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指出生态文明是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前提条件;物质文明建设,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与否,直接关系到现代化的兴衰成败。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这一思想贯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始终。认真学习、理解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把握全局,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来就是相伴而行的。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要“两个文明一起抓”。早在1979年10月,他就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  相似文献   

5.
周亚越  俞海山 《宁波经济》2005,(10):41-43,47
滕头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产业结构,追求先进文化,实现农村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滕头发展模式对于中国广大农村的发展具有众多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第一、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变化,对我国电力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任何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电力都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因此,在研究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电力与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时,就必须重视电力与产出量的增长、产出结构、投入结构、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等经济因素所组成的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公司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结出了丰硕的物质文明之果。公司发生了深刻变化:一、职工的政治、文化素质的深刻变化,四年中招收并引进了一批年轻的大中专毕业学生,狠抓了老职工的培训。目前公司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职工总数的25.1%;中级职称以上的占干部总数的14%。公司领导班子紧密团结,干部队伍齐心协力,全体职工思想稳定,积极向上,即使在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保持较高的士气。四年来共发展了10名新党员,他们  相似文献   

8.
9.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对两个文明的关系认识得正确不正确,处理得好不好,关系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能不能得到认真贯彻,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一、深刻理解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提高“结合”的自觉性同一切事物一样,两个文明建设也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伴而生,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共同发展。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只有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才能推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这是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也强调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同时,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搞上去。他还说:“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资本主义国家,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我们要讲政治、讲大局。这个政治、这个大局中包括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去要是由市场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在强调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会指出,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把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一重大  相似文献   

12.
13.
14.
论图书馆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是积累、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图书馆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段亦乐 《改革与开放》2012,(14):105+107
随着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建设,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以配合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但是至今人们还习以为常但却少有人搞清楚民主制度与民主意识的关系.本文力图借用辩证法的思想对民主制度与民主意识之间的分合性、内外性、质量性等三对重要的关系做出分析.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民主制度与民主意识在分合性关系上相互循环,在内外性关系上相互转化,在质与量的关系上相互递进.  相似文献   

16.
17.
18.
科学发展观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步协调、互相促进,必须始终坚持政府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是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环节。无论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看,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都负有重要的职责,面临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地区差距却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因此,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把财政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区域经济发展上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财政政策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的经验,并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开发中的财政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取得了迅猛发展。能否使人口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直接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清醒地认识我国的人口形势,认真研究人口的发展趋势及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必然联系等,这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人口与经济社会真正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困境的人口与人口的困境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原因的使得人们缺乏人口意识,更缺乏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意识。严重的失误必然会带来人口盲目增长的后果。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但由于人口问题副作用的巨大惯性,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会继续给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带来多重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