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如:法律权威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由平等意识。通过三个课堂的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使其能更好的参与社会生活,服务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它要求全体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同时,较高的公民法律意识也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和可靠保证.然而,从我国法学教育和群众普法情况来看,公民法律意识远远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曾经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个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普及法律知识入手,在公民平等意识、诚信意识、自由意识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对公民法律意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培养,才可以更加接近实际,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在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法制教育,要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但是在现实情况是,现在高中生的法律意识都很淡薄,他们在生活中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还经常是因为意识淡薄而触犯法律,以身试法,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在自己未来的道路上经常是有违纪行为,为自己人生的档案增添黑历史,所以本文主要浅谈高中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热点案件为例,解析热点案件的成因,从公民意识的角度出发,解析热点案件对于公民的法律意识、 法律理念的理解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逐步良性变迁,公民思想观念和法律意识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逐步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但通过对四川省泸州市实地调研发现,公民对法律的认识较为肤浅,法律意识淡薄。为此,拟对现代社会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展开深入论述及研究,以期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实现泸州大发展、大跨越的目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丁萱谊 《大陆桥视野》2013,(18):124-125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对现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对法律的制定、实施、公民遵守和执行法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德育工作中,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具有客观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民是国家的主体,公民意识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础,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法律规范,但公民意识的缺失却阻碍我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公民意识结构基础上,对公民意识对现代法治国家的作用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培育我国公民意识的具体举措,以期丰富和发展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而这种全新的文明范式不会自发自觉地出现,它需要有承载的主体基础,那就是生态文明的主体——生态公民。从生态公民的概念着手,有必要从两个方面系统地理解生态公民,需要把普遍认为的个体的生态公民进行扩展,扩展为理念上的生态公民、企业公民和政府公民这种组织上的生态公民,而从环境公关的角度来分析生态公民,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3,(9)
企业公民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企业,而且涉及政府、社会等各个方面,不仅需要企业的自觉,而且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配合。企业公民建设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五年、十年就能完成,它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11.
公民意识教育主要是对公民法律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义务意识方面的教育。对大学生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回归,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以公民意识教育为主线改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要有民主法制的社会环境作保障,大学生有不断的公民价值体验积累,才能循序渐进地养成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是法治社会之魂,一个社会如果缺失公民意识,仅有法制规则条文,那仅仅是一堆僵化的律条而已。就像典章制度史的研究需要了解社会的历史形态一样,法治社会的建立和形成需要全民的公民意识构建与养成,社会秩序与公民意识是表里关系,互相依存。只有国民形成了公民意识,才能主动的参与到法治秩序的建设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13.
庄洲鸿  邓丽宾 《经济师》2013,(10):162-162,165
近些年,高校频繁出现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充分暴露了当下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严重欠缺,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当今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特点、意义及途径研究,力图提出如何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指在呼吁家庭、高校以及全社会多加强对当下大学生犯罪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平达 《经济研究导刊》2010,(14):210-212
军队的法治建设依赖于全军官兵法律意识的提高.军校学员是特殊的军人群体,其法律意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我军法治的前景,加强军校学员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军队法治建设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意义.我们应充分认识军校学员法律意识不容乐观的现状,着重培养学员的法律至上意识、积极维权意识、权力限制意识和条令条例是法的意识等,积极探索以课堂教学改革和营造法治化校园相结合的提高军校学员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石奋斌 《经济师》2004,(10):251-251
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法制经济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防范营销风险 ,就必须强化法律意识 ,在营销活动中充分运用法律武器 ,这样才能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社会法治建设的中流砥柱,其法律意识状态,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要求的需要,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在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社会重视的情况下,其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然依旧薄弱,主要表现在法律知识的缺乏、法律观念的淡薄及法律信仰的缺失。而加大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培养的路径有改革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设置、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法律素养和建立大学生自主的法律咨询中心,以此来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政治文化发挥的作用、意义,并结合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对政治文化这个领域研究的新观点新思路,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法和历史逻辑分析法,提出了和谐社会构建中有必要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9.
虎岩 《经济师》2008,(3):54-57
企业公民是社会责任理论的完善和升华。由于企业缺乏自行产生主动承担与企业战略无关的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加之我国企业公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是目前我国企业公民建设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红 《新经济》2013,(17):38-39
造成企业社会责任[1-2]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因素,又有社会的因素,既有政府的因素,又有历史文化的因素等等,本文着重从以上几方面剖析了我国企业公民建设存在的问题,对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