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东亚模式”的制度性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在战后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将东亚的现代化进程总结为“东亚模式”。亚洲金融危机后,一些经济学家对“东亚模式”提出了质疑,引起广泛的争论。虽然危机已经过去,但如何看待“东亚模式”仍是当前应认真思考的问题。一、“东亚模式”的含义对“东亚模式”的解释不尽一致,大致有以下几种论点: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指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战略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2、“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体制模式”。即认为东亚模式是指近几十年来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一整套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江浙工业化模式的形成机理作为研究对象,认为民间企业家的主导及其创新活动是江浙工业化模式形成的动力,江浙模式的演进路径可概括为"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自发的和内生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吴越创新型文化对江浙工业化模式的形成具有内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疆“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土地流转是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当前主要有两种土地流转模式,即以政府为主体实施的强制性土地流转模式和农户自发进行的诱致性土地流转模式.本文运用博弈模型对两种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新疆典型的两种土地流转模式,即大泉湾乡模式和玛纳新模式,提出新疆应建立强制性与诱致性相结合的“政府+合作社”土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4.
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分业经营主要目标是防范风险,是政府组织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而混业经营是由市场力量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目前应该在控制风险投资下做好分业经营,同时推进制度创新,在将来实行混业经营与国际金融接轨。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问题形成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中体现为“收入低、地位低、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农民工问题成为近期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对农民工认识的基础上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提出了农民工形成的新解释 ,进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7.
王佳伟 《经济论坛》2009,(2):113-117
近10年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长足发展与进步,汽车营销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4S营销模式逐渐成为现阶段汽车营销体系中的主流模式。针对营销模式的变化,有必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来论证4S模式在我国导入成为主流模式的背后是否存在着制度变迁的内生机制,是否具备了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专业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制度求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业市场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创新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新的流通组织形式。本文从制度变迁的三个经典理论模型出发,探寻专业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制度求解。  相似文献   

9.
非正式制度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看,其发展模式的形成,就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拟以非正式制度理论为线索来探求西部地区的思想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奇迹”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奇迹的真正原因来自于经济自由主义,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一是市场秩序,形成所有经济个体之间的自由自愿的交易规则;二是产权界定到个体。这两点支撑了我们改革开放以后基本的制度框架,正是这种制度框架,导致了中国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制转轨的经济秩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卿志琼 《财经研究》2002,28(9):14-18
中国的转轨秩序是多重秩序的共存与冲突,它带有明显的计划秩序痕迹,转轨秩序的基本特点是违规,违规既是计划秩序的内在变异,又是市场秩序冲破计划秩序“壁垒”的基本手段,它能满足秩序的“共同”要求,市场秩序替代计划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主要障碍是“关系”秩序已有普遍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会计准则制定的规制经济学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准则是政府对会计信息生产的规制措施之一.目前主要有两种规制观点:公众利益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本文运用这两种理论,对会计准则制定进行了具体的解析.笔者认为,公众利益理论更加注重会计准则制定的效率目标,而利益集团理论则更加注重公平目标.结合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选择,笔者认为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制定的目标定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提出应当以发展的眼光认识这个问题,逐渐吸收更多的利益相关集团参与到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认为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源泉,经济增长成果与经济增长效益三个基本层面,而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这三个层面的整体表现形式或联动方式,源泉为手段,成果是目的,效益是关键。并由此逻辑地推出三对类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外延型经济增长与内涵经济增长,数量型经济增长与质量型经济增长,粗放型经济增长与集约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郭路 《经济经纬》2006,98(1):24-27
主流的增长理论缺乏对制度的分析,认为制度是外生的。在实证方面,对于制度的研究又缺乏精确的分析。笔者以新古典增长和制度学派为基础,对制度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增长的特点是产出、资本、消费和制度都存在一个最优的值。通过实证分析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中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的影响比资本投入和制度因素要小。制度因素主要是通过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的投入来影响经济增长的。尽管在直接效应中,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起反向作用,但在总效应中,制度对经济增长起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就业问题的制度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探讨当前的就业问题,认为只有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考虑,形成有效的劳动就业制度,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旨在分析中国乡村工业发展与制度变迁的关联性,以增强对制度变迁因素重要性的认识.文章回顾了中国乡村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分析了廉价劳动力资源、农业剩余积累和市场环境等重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制度变迁对中国乡村工业增长与发展的根本性作用,为中国乡村工业化乃至国家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行业协会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俊峻 《生产力研究》2004,(4):103-104,12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行业协会作为典型的中介组织对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方法 ,通过对企业、协会、政府选择行为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行业协会产生的机理 ,并提出要发展和完善行业协会 ,公平和效率的均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