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点四则     
《金融博览》2013,(6):36-37
1金融时报:中国增长放缓危及银行业英国《金融时报》在其5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中国经济放缓,使增长质量得到改善,不是件坏事。但是,短期内,经济放缓会对中国排名前几位的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造成一次负面的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严重担忧  相似文献   

2.
《金融博览》2006,(7):12-12
英国《金融时报》6月9日的一篇文章写道:中国股市轰轰烈烈地重新”开张”了。一年来首只以人民币计价的A股发行受到狂热追捧:面向散户投资者发售的4800万股中工国际股票.已经收到276亿股的认购申请。  相似文献   

3.
《金融博览》2011,(7):39-39
英国《金融时报》3月11日刊登文章:《中国企业仍不够强大》。 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10%,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额为1260亿美元.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相当于哈萨克斯坦(全球第55大经济体)2010年1300亿美元的GDP。到2010年,中国10%的年经济增长的增加额为8910亿美元,  相似文献   

4.
《金融博览》2007,(2):42-42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刊文对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发表评论。 有人认为,老龄化将意味着中国的衰落。对此,文章不以为然:“老龄化与一个国家的衰退并没有直接关系,老年人也要消费,而且消费能力甚至可能高于年轻人,同样也能支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11,(4):39
英国《金融时报》3月11日刊登文章:《中国企业仍不够强大》。"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10%,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额为1260亿美元,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相当于哈萨克斯坦(全球第55大经济体)2010年1300亿美元的GDP。到2010年,中国10%的年经济增长的增加额为8910亿美元,超过全球第16大经济体荷兰  相似文献   

6.
报摘     
《中国外汇》2007,(2):13-13
黄金机遇还是股市泡沫?《福布期》第1期;中国开始进入“选拔”外企时代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1月3日;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 美国《时代》周刊1月22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英国《金融时报》1月8日  相似文献   

7.
《金融博览》2009,(21):38-38
英国《金融时报》10月7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社会福利,似乎正把中国农村地区从穷乡僻壤转变为未来5~10年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  相似文献   

8.
《金融博览》2009,(13):38-38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华记者詹姆斯·金奇最近撰文指出,中国正向”大陆型经济”转变。正如19世纪的美国经济,其增长模式从以出口为导向,转向更多地依赖内在动力.目前中国也正“向内”寻找驱动自身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09,(11):38-38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文指出.中国信贷投放应“降温”。贷款增长是向企业提供资金的所有政府追求的目标,在中国.它正以接近25%的年率增长。仅在3月份.中国各银行机构就新增贷款2800亿美元。相比之下.欧元区的信贷却在不断萎缩。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3,(16):57
英国《金融时报》5月15日报道称,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简称标普)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将在未来两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非金融企业的最大企业债务市场。据报道,标普在报告中预期,中国企业的债务需求到2017年底可能达到18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0万亿)以上,占未来五年全球企业53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5万亿元)新债和再融资预测需求的三分之一。报告称,基于更为强劲的经济增长推动债务发行的推断,中国非金融企业到2014年底可能欠债13.8万亿  相似文献   

11.
投资文摘     
欧元大跌可能推迟中国汇改作者:彼得·加海姆罗伯特·库克森出处:英国《金融时报》5月19日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不断走低的欧元之际,中国汇率改革问题似乎被撇在一边。然而,欧元的命运最终可能与人  相似文献   

12.
《时代金融》2014,(10):50-50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财长奥斯本和中国副总理马凯9月12日宣布,英国将成为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国家。9月12日,中国和英国财政高层在伦敦结束了第六次中英经济和金融对话。会后,奥斯本宣布,随着人民币日益国际化,英国将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以增加英国的外汇储备。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4月19日发表的《中国准备将坏账证券化》的文章说,“中国政府官员和分析师表示,中国日益准备通过证券化来摆脱银行系统的巨额坏账包袱”。最近,国内经济界人士认为,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来推进中国的金融改革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成为第143个成员国.一晃15年过去了,笔者在此剖析一下过去这15年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的深远变化,并对未来中国在这-格局中的角色和地位作一点展望.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著名的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发表文章称,西方引领贸易繁荣的时代也许已经结束.未来若贸易增长复苏,那也将是由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亚洲大国所推动.  相似文献   

15.
公告栏     
原田 《税务学习》2003,(5):14-14
素有“钢铁大鳄”之称的日本第一大钢铁生产商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与中国的宝山钢铁公司达成协议,双方投资1000亿日元(约合65亿元人民币)在上海建立一家高等级的汽车钢板生产厂。英国《金融时报》以《新日铁与宝钢组建中国最大合资企业》为题报道了这一新闻,称这笔交易将使新日铁直接进入全球增长最迅速的汽车市场,中国规模最大的合资钢铁项目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前不久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美国须检讨"亚投行教训"》的文章认为,美国反对中国创建亚投行的做法,正在弄巧成拙,沦为一出自己打败自己的闹剧。英国《金融时报》9月28日发表独家报道称,新一轮"习奥会"促进中美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事宜上取得共识。美国承诺不再抵制亚投行,而中国也会增加在世界银行可能与亚投行构成竞争关系的区域性机构的出资。  相似文献   

17.
观点四则     
1金融时报:中国增长放缓危及银行业 英国《金融时报》在其5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中国经济放缓,使增长质量得到改善,不是件坏事.但是,短期内,经济放缓会对中国排名前几位的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造成一次负面的冲击. 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严重担忧一定程度上是银行信贷高速增长带来的,现在中国的信贷总量已经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  相似文献   

18.
相关背景继罗杰斯接受央视访谈时暗示A股出现泡沫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日前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股市泡沫正在形成,七成上市公司没有达到国际标准。另一派显居主流地位的代表性观点则认为中国股市只是恢复性上涨,以价值重估为首要主题的牛市行情  相似文献   

19.
<正>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财长奥斯本和中国副总理马凯9月12日宣布,英国将成为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发行以人民币计价国债的国家。9月12日,中国和英国财政高层在伦敦结束了第六次中英经济和金融对话。会后,奥斯本宣布,随着人民币日益国际化,英国将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以增加英国的外汇储备。此前,英国的外汇储备中还没有人民币。这笔国债的具体金额尚未披露,不过将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12日在伦敦发行的20亿人民币债券的规模相当。英国政府计划在2014-15财年发行1272亿美元的国债,相比之下这次发  相似文献   

20.
报摘     
1美国失业型复苏无异于衰退英国《金融时报》7月11日美国经济已复苏两年之久。但对许多人来说,经济仍处于衰退之中,当前失业型复苏实际上是一轮工资无增长的复苏。政策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