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及对我国收入分配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理论出发,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的公平效率观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主要包括权利平等的实质、权利平等的相对性、平等权利和公平状况的实现程度、社会中弱者的生存权以及按劳分配思想中所蕴涵的效率观点。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勤同志在《试论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见《经济问题》1982年第5期)一文中,表述了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阐述的按劳分配理论只是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分配理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和存在着两种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现阶段,只能实行相对平均分配与按劳分配原则并存的分配方式。笔者不能同意这一观点。现就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现阶段分配模式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王勤同志。 一、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不是只适用于某一阶段的具体分配模式,而是对社会主义分配方式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分配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分配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论、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上产生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分配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要以马克思所揭示的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提供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推动按劳分配的合理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罗宾逊的分配理论范式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从本质和总体上来看,两者有本质和深刻的区别.两种分配理论范式在立论基础、研究方法论、解决分配问题的途径上产生一系列的观点分歧.甚至是相反的结论.罗宾逊的分配理论以要素分配论为基础.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要以马克思所揭示的按劳分配的基本思想为指导.结合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提供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推动按劳分配的合理有效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张丽媛 《新经济》2022,(4):52-57
按劳分配制度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等同的理解误区,以及二者互相否定的认知错误。实际上,两者并不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实践并不违背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恰恰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处于马克思所说的落后国家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过渡时期,生产力水平和所有制关系都未达到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水平,因而不能实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马克思按分配原则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资本主义分配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逻辑起点。只是以往我们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最本质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实质上,应该说马克思设想的按劳分配原则最本质的内容包括三点,即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劳动量的大小为依据,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承认能力本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原则,仍然没有偏离这三点本质的含义,但已经有了新的特点和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有观点否认按劳分配理论的价值,认为按劳分配理论不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表现,仅是不能实现的一种道德化的追求。实际上,按劳分配理论不单是先哲们头脑里的构想和假设,在社会主义的现实中,它的合理性来源于实际的经济条件,并且由于实际的经济条件而得到实现。文章对四种有代表性的否定按劳分配理论价值的观点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8.
邓春玉 《经济师》2002,(6):45-46
实践是理论的源泉 ,理论与实践相比具有独立性 ,理论上的预测与现实实践的运行则更具有差异性 ,因此 ,对马克思创立的按劳分配理论应该运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给予新的思考和认识 ,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思维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探讨一下按劳分配学说是怎样在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那里形成的?又怎样从空想发展为科学?这个发展经历过哪些阶段?这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按劳分配学说,深入批判“四人帮”诋毁按劳分配的谰言,都很有好处。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联系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来考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提到按劳分配的理论,那么,该理论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能否兼容?学术界围绕此问题有颇多争议。事实上,按劳分配的理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不矛盾,二者可以达到良好的兼容,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读了张问敏同志在《经济研究》1987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按劳分配理论的思考》(以下简称张文),很受启发。文中提出了我国当前在分配领域中所出现的不少新问题,这是需要我们更加深入探讨的。但是张文提出的某些观点和得出的某些结论,我认为值得商榷。一、按劳分配的本义、前提和实现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张文提出,“如果我们把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加以概括,就可得到如下的按劳分配定  相似文献   

12.
胡钧教授多年来一直坚持和宣传的按劳分配中的"等量劳动互换"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关系,与等价交换相对立,从而排斥商品交换关系的观点,不能成立。他的这一理论观点,与马克思的观点相对立。马克思将按劳分配中的等量劳动交换称之为与商品等价交换是同一原则的"资产阶级权利",是与"旧社会痕迹"相联系的"弊病"。这一观点也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相悖离。胡教授用社会主义"等量劳动互换"本质论,否定我国实质的商品价值关系的存在,断言马、恩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关系会消亡的科学真理在我国已成为现实。这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胡教授宣称他的这一理论观点得到党和学界的"极大重视"和认同,是"最突出的创新性见解"和"重要学术贡献",并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我国的改革目标"提供了理论铺垫"、"做了理论上的准备",也不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13.
按劳分配之我见刘子有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但是,我国现实的社会条件与马克思讲的按劳分配的社会条件有很大差别。因此.理解按劳分配问题,就不能拘泥于马克思做的具体解释,而必须按照新情况做出符合我国现实社会条件的解释。我国现在处于社会...  相似文献   

14.
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这既是从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中可以得出的一个必然的逻辑结论,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分配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利益能否实现,决定着再生产发展,中国作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满足人民利益需求、保证经济增长,就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坚定马克思理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式分配制度。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以及新中国分配制度的演变和现存问题的概括,展示出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在我国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6.
分配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利益能否实现,决定着再生产发展,中国作为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满足人民利益需求、保证经济增长,就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坚定马克思理论指导,发展中国特色式分配制度.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以及新中国分配制度的演变和现存问题的概括,展示出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在我国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结合,理论上的难点可能在于它们结合的基础。表面上,按劳分配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按要素分配则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二存在明显的不相容性。实际上。如果从隐藏在按劳分配理论和按要素分配理论背后的理论逻辑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社会化大生产是它们共同的分配平台。直接而明晰的要素产权是它们共同的分配依据,各种要素的贡献大小是它们共同的分配标准,产品和劳务是它们共同的分配对象,货币价格是它们共同的实现形式。正是这些共同点构成了它们结合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军 《生产力研究》2000,(6):135-136
本文从介绍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经典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继而提出用股票期权解决“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按供分配”于刃刚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马克思当时提出的按...  相似文献   

20.
一、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特点弄清商品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特点,实质是弄清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和马克思当初设想的按劳分配有什么区别。由于马克思当初的设想,人所共知,故这里不再赘言,但为了叙述方便,还有必要提到。1、按劳分配所实行的经济条件或环境不同。马克思所设想的是与商品经济不相联系的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