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失业率之间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78-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消费与失业率、收入与失业率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失业率分别是收入、消费的格兰杰原因。长期来看,要刺激城镇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应该从改善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力技能和就业需求的匹配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运用协整理论,对山东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980~2003年,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具有协整关系,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具有稳定性,居民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收入。从长期看,要刺激山东城镇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刺激消费的降低利率、增加消费信贷等短期性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扩大消费,但不可能影响消费和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上一期扩大的消费将在下一期的消费中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0-2011年全国范围内的城镇居民平均旅游消费与人均收入的数据,运用动态协整模型方法,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到我国旅游消费与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再结合每个省不同的情况分别代入动态协整模型,得出以下结论:旅游消费与人均收入存在地区性差异,不同的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带动旅游消费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5.
甘肃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1997—2001年甘肃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月度资料,对甘肃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1年期间,甘肃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均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法和Engle-Granger协整分析等讲师经济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绝对水平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协整关系。但是,通过一个阶差分运算或对数化处理后的数据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尚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本文研究了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首先对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进行建模,了解我国的整体消费情况;其次对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消费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出各省市居民的消费行为存在较大差异,从居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两个方面分析得出近十年来我国居民消费一直低迷,消费需求不足.而低收入者过多和居民"重收入、轻消费"的行为是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低迷的现状,政府应充分发挥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更好地完善分配制度,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进一步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倡导文明合理消费,从而提高社会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把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上去,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斌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23(1):96-98
利用1990-1998年的季度资料,对山西城镇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裼 关系进行了协整研究。结果表明:1990-19996年期间,山西城镇居民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这期间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是收入提高引起的;1997年后,这种均衡关系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明君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4):81-83
本利用协整理论对辽宁地区消费与收入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1990-2009年省级人均GDP和分城乡的居民人均收入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分东、中、西、东北四大地区研究我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轨迹,并比较人均GDP和居民收入测度地区差距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地区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显著上升,1995、1996年有所下降,1997—2003年再次上升,2004年以后有所缩小;城镇地区差距在1995年之前显著扩大,之后在波动中下降;农村地区差距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以后有所下降。人均GDP地区差距显著高于分城乡人均收入的地区差距,两者变化的趋势较为一致;农村地区差距高于城镇地区。 相似文献
12.
王玮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12(2):6-9
21世纪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却持续拉大,究其原因有历史、政策、市场等因素。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采取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对促进农村经济行为给予税收优惠和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财政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高位徘徊、消费结构二元并行格局的研究要突破收入数量视角,从收入性质视角予以深刻剖析。基于经典消费理论核心思想,引申出收入的暂时性、流动性、相对性、可预期性和跨期支配性等性质,并采用1991—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收入量既定的条件下,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向上流动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才能使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农村居民对正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倾向于抑制,而对负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则存在棘轮效应;农村居民收入跨期支配性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弥合效应。因此,在增加农民收入数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其收入性质的改善,才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4.
郝克宁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6):70-75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来看,均处于偏低水平。文章基于初次分配视角,将消费率分解为Y/GPP与C/Y两个因子,提出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及预防性储蓄增加。针对如何使居民“有钱花”和“敢花钱”,提出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居民劳动报酬占比、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建立考虑人口因素的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城镇化率与总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的扩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助于扩大我国居民总消费,但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利于城乡收入分配调节。因此,基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农村收入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应是: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增加总消费。 相似文献
16.
17.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犯罪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持续扩大,基尼系数连续几年超过国际警戒线,全国刑事犯罪率连年攀升,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目前,国内学者对收入差距与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做了一些探索,普遍发现收入差距与我国刑事犯罪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犯罪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消费需求的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相关数据,将人群按收入水平划分为高、中、低三组,实证分析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和消费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