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旺林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5):79-81
目前国内关于拉卡托斯“将波普尔即时证伪关系转化为相对较缓和形式”的研究往往趋于简单,没有深入挖掘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温情”因素。本文分析波普尔称其知识进化论为“达尔文式”进化论的原因,充分挖掘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温情”表现及其与生物进化模式类似性,提出了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描述为“温情的达尔文式”进化论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小二黑结婚》为例分析了赵树理小说的模式:革命或者恋爱当中出现矛盾,坏人行为导致矛盾恶化,最终由于外部力量共产党的出现,并在矛盾解决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直接促成了矛盾的解决,这样,就以文学的方式完成了政治神化。 相似文献
3.
刘华初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Z2):251
科学在19-20世纪之交的巨大成就,对人类社会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扩展了思维视野,打破了许多以前认为不变的观念和规则,对实用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高波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8,40
近年来,我国居民结婚成本高的问题,给广大适婚人群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随着结婚成本的继续上涨,这个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上海市的结婚成本为例,结合相关调查数据,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简单分析结婚成本升高这一现状,并结合市场供求关系、成本和收益分析、商品差异性等方法能够探究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冀睿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19-21
结婚是每个公民的法定权利,我国现行的法律保护大学生的结婚权。但大学生结婚缺乏现实基础,并影响学业。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应当对大学生的结婚进行适当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郑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8):137-138
美国电影《结婚大作战》选取深受女性观众欢迎的婚礼题材,通过描绘一对好友错综复杂的婚礼斗争,揭示了爱情的甜蜜和友情的真挚,同时也展示了美国多姿多彩的婚俗文化。通过影片《结婚大作战》展示的婚俗元素来解读美国婚俗文化,从而实现对美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8.
9.
德莱塞的《珍妮姑娘》是围绕三个家庭的故事展开的。两个法律上成立的家庭在实际上却是失败的。第三个家庭是法律所不容的,但这里却充满了温馨和惬意。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对传统的家庭道德提出质疑,并继而对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进行抨击。文章评析了德莱塞的家庭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肖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8):119-120
本文拟从社会进化论视角对田纳西.威廉斯剧作《欲望号街车》中的南方绅士形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南方绅士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以及他们在时代变迁下如何抛弃原先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遵循社会进化论的规律进行演变。 相似文献
11.
12.
13.
范晴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4):66-68
在我的阅读世界里,《古炉》和《百年孤独》是相似的,相似的漫长、复杂和厚重,是本大书。《古炉》似乎切近些,毕竟是中国的事情,更因为有前几年读过的《秦腔》打底子,也有《白鹿原》和《平凡的世界》的遥望。 相似文献
14.
李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7):99-100
文学作品中最具表现力和震撼力的主题包括死亡和爱情,人鬼之恋可以说是这类题材的一个典型。一提及西方的鬼,最深入人心的形象莫过于吸血鬼,吸血鬼的爱很复杂,很深刻,也最惹争议。因为吸血鬼之爱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异性恋,她还有一个特殊的层面——同性恋。本文尝试从分析吸血鬼的同性爱情入手,说明了吸血鬼之同性恋的爱情本质及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孙文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8(5)
<合同法>总则在合同的定义、合同的效力、无权代理和越权代表、合同的变更和转让以及违约损害赔偿额的计算等问题的规定上均存在瑕疵.这些瑕疵之所以产生,其原因在于或与法理有悖,或与生活相违,或用语不够规范,或逻辑不够严密.消除这些瑕疵时,应当本着遵循法理尊重生活的精神,并兼顾逻辑严密用语规范等要求,以期使<合同法>总则的规定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6.
刘常轩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3):102-103
作为文学经典的《圣经》,几乎对所有的西方文学作品都有影响,其情节或被重述、续写;或被移植、异化。本文将主要分析《等待戈多》对圣经中情节的异化,以伊甸园和上帝为例,阐述贝克特通过将《圣经》中大家熟悉的意象异化与颠覆,描写现代世界的荒谬和人性的分裂,并且呼吁基督教精神的复归,同时希望在西方传统文明的废墟上重建秩序。 相似文献
17.
冉晓莉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1):111-112
对土地的热爱和守望是《大地》和《飘》共通的主题,也是它们的文学魅力所在,本文以“土地情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主人公的人生遭遇,揭示土地与人的亘古不变的血脉联系。 相似文献
18.
李永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8):101-102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的旦角,因在"情、理"对抗中对"情"不懈追求而感动受众。然影响其反抗精神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诗经》为影响其性格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诗大序》中"发乎情,止乎礼"的封建道德规范对其行为和心理有影响。由此,《诗经》在《牡丹亭》情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9.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01-104
《还乡》和《边城》分别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作家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尤苔莎和翠翠。她们是大自然的女儿,具有自然的外貌,自然的脾性,甚至连命运也和大自然的季节变换交相呼应,大自然的和谐美好铸就了女性美好的精神追求。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小说所反映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揭示作家渴望建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20.
西方《圣经》汉译者的翻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时期西方《圣经》汉译者的译作及译论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他们在翻译忠实观、"归化""异化"观、文化观、语言观、读者观和主体性意识上的变化。这对宗教经典或其他精典文献翻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