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盐城市是全国主产棉区,正常年景全市植棉面积380万亩左右,年入库皮棉500万担左右,拥有射阳、大丰两个百万担产棉县,整个盐城市的植棉面积和棉花产量均占全省的60%强。然而,今年新棉刚刚上市,就已预示着该市来年棉花生产将亮起滑坡红灯。  相似文献   

2.
2003年,我国棉花生产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加之纺织工业迅猛发展,使得国内棉花资源供求缺口较大,导致棉花收购价格大幅上扬,为2004年棉花生产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据最近各地对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04年全国植棉面积将达8389万亩,皮棉总产12000万担左右。然而,3月份突然出现全国范围内粮价巨幅上涨这个变数,使2004.年棉花生产形势变得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3.
棉花是射阳的传统种植项目,多年来一直是该县财政收入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植棉面积不断扩大。为了利用好资源优势,增强棉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该县于2001年9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县级棉花协会,探索出一条棉花管理新途径,有效地维护了棉花市场秩序,解决了棉农“卖棉难”的问题,提高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2004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达90万亩,棉花总产达210万担左右,第九次在全国夺冠,创下全国县级棉花总产新记录,23万户棉农来自棉花的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3个亿,人均增收162元。  相似文献   

4.
景县是黑龙港棉区的植棉大县,创最高记录的1984年植棉33.39万亩,单产皮棉48.6公斤,总产皮棉达到16230吨。在以后的七年时间里,单产始终徘徊在35公斤左右,种植面积、产量逐年下降。从棉花生产的现状来看,导致棉花生产滑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棉价波动大。棉花生产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保护政策、价格政策和扶持政策。1984年的棉花政策有力的促进了棉花生产的发展,1985年后国家对棉花生产采取了限制,标准级价格由1984年的180.76元/担1988年降到l76.42元/担,群众的积极性受到影响,1989年后,虽然连续调整到330元/担,比1984年提高149.24元,上长幅度为82.5%。而同  相似文献   

5.
建好供种服务体系促进棉花生产发展九江市种子公司九江是江西的主要棉产区。1994年全市植棉120万亩,平均单产超90公斤,单产名列全国前列,总产超过200万担,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总结全市棉花生产自1991年至1994年实现"四级跳"的经验,其关键之一得...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武城县是全国重点产棉县之一,全县常年植棉面积40万亩,总产60万担以上,有棉花收购加工企业230多家(其中400吨型企业20多家,占德州市改造企业总数一半左右)。近几年来,武城县已成为鲁西北、冀东南的棉花收购交易集散中心。  相似文献   

7.
射阳县地处苏北沿海中部,是全国知名的产棉大县,常年植棉80万亩左右,入库皮棉150万担以上,曾九次在全国县级夺冠。2004年,90万亩棉田入库皮棉突破200万担大关,再创全国县级新高。东南村是该县产棉第一村,现有人口5090人,耕地1.08万亩,常年植棉0.86万亩,种植棉花一直是该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谁来担当棉花产业化的重任?湖北省钟祥市棉花协会发挥职能作用,扛起了全市棉花产业化的大梁,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全市20多万亩棉花喜获丰收,单产近70公斤,总产超过30万担,棉花总产值3.5亿元.亩平收入1980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54000个植棉户,户平增收300多元。2004年,市棉花协会又与入会的12984户棉农签订了产、购、销合同,采取各种形式同棉农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向棉花产业化迈出重要的步伐。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一、全国棉花形势目前,我国棉花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十分严峻,加之国际市场棉花价格继续走低,1998年我国棉花计划总产8400万担,由于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灾,总产只达到7000余万担。前几年全国每年用棉总量在8000万担左右,由于近年化纤行业的发展较快,纺织替代品每年都在以20%的速度递增。1998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压绽1000万绽,按每万绽每年耗3万担用棉量计算,达到压绽1000万绽的任务,每年又要少消耗3000万担棉花。由此推算,1999年全国的棉花用量大约只在sh00万担至6000万担之间。国家和地方在1998年新棉没有上市…  相似文献   

10.
金乡县是全国产棉大县,也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六个棉花产业化试点县 之一。2001年,我县以强化领导为关键,以落实面积为基础,以科技兴棉为重点,以综合服务为保障,大力实施高产开发带动战略,促进了棉花产业化发展。全县植棉面积36万亩,预计总产54万担,同比分别增加43.8%、52.6%。目前,整个棉田碧波荡漾,丰收在望。  相似文献   

11.
威县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更加突出重点抓棉花,促进了棉花生产、经营的新发展。1999年度全县植棉38万亩,总产45万担,是近年来棉花收购进度、质量、效益最好的一年。 一、抓关键,打基础,引导推动棉花产业化 威县供销社从棉花生产入手,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运用经济手段,密  相似文献   

12.
20项农业重点推广技术(三)棉花综合增产技术目标:到2000年,棉花增产1000万担,棉花总产达到1亿担。l、推广“两膜棉”(即棉花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棉花播种用地膜覆盖,有利于一播全苗,苗壮易早发。用营养钵培育棉苗,待棉苗长出2~3片真叶,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棉花生产滑坡的原因与持续性发展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棉花生产滑坡的原因与持续性发展的构想胡凤玲上官学进一、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出现下滑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1990~1997年全国棉田面积平均为5516.3千公顷,总产平均为438.0万吨,单产(每亩,下同)平均为53.1公斤,波幅分别为14.7%、1...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植棉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植棉省份之一,现棉田面积居全国第六位。1981年,全省棉田面积493.6万亩,亩产63斤,分别比1949年增加1倍和3.6倍。总产312.8万担,相当于1949年的9倍,但尚未恢复到1974年历史最高水平,与毗邻的山东、江苏、河南等省相比,差距更大。1981年与1976年相比,山东省棉花总产量增长326%,江苏增长37%,河南增长66%,而安徽只增长9%。此外,安徽省1974年棉花调出多于调入,原棉足够本省纺织工业及民用需要。1975年以后,原棉调出数量逐年减少,1981年调入24万担,而调出只有11万担。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棉田布局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棉花生产的地区优势。因此,认真研究全省棉花生产的合理布局,探讨调整全省棉田布局方案,择优而行,对加快全省棉花生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周建儿一、全省棉花生产的现状从全省棉花生产布局情况看,1994年种植面积为245万亩、总产350万担。1995年计划种植面积为205万亩,由于遭受严重水灾,绝收面积80万亩,预计全年总产量为200万担。1994年主产区九江...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42号文件确定,1999年进一步拓宽棉花经营渠道,放开棉花收购和销售价格,棉花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形成。据业内人士透露,1999年新棉上市后,标准棉价格不会突破400元/担。这个价格比原计划价格700元/担下降了43%,比1998年收购价格下降了35%,比国家年初预定的中准价500元/担下降了20%。供过于求,销售困难将在很长时间内左右国内棉花市场。然而吴桥县1999年植棉又有较大幅度增加,播种面积在20万亩左右,总产皮棉将达到1500万公斤以上。为此,要深刻领会国家关于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针对宏观政策的调整,结合本县实际,积极主动地做好棉花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棉花生产滑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靳剑峰,王延增,郭俊杰,杜红心,俞浚一、棉花生产发展的历史与目前形势河北植棉业始于唐代,大发展于清朝初年。到1919年,河北棉田面积42.60万公顷,居全国第二位;至1936年,全省棉田面积增加到69.53万公顷,位...  相似文献   

18.
随州市曾都区(原随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发展棉花生产,植棉历史悠久,素有“棉乡”之美称,常年种植棉花面积20万亩左右,常年收购20万担左右,最高年收购量超过50万担,1994年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百强棉花生产县市”之一。棉花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几年,随着棉花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市场有序放开,随州市棉花总公司顺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关于粮食、人口、土地的一些资料▲1994年我国大灾之年仍获较好收成。粮食总产4446亿公斤;棉花总产8500万担,比上年增产1000多万担;油料总产190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糖料比上年略减;肉类4200万吨,增长9%;水产品2000万吨,增长12...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德州市政府提出植棉400万亩、总产600万担的目标。市供销社组织人员经多方调查分析,认为这一目标从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方面都是可行的。 一、从当前棉花需求情况分析 有关信息表明,2000年度世界棉花产量比上年减少28~32万吨,消费量将增加24~32万吨,达到1986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预测当年资源缺口130万吨。从国内情况看,2000年全国棉花总产量预计可达7600万担,而全国消费量9000万担,缺口1400万担。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棉纺企业走出低谷,纺织品服装生产和销售快速增长,纺织品服装出口增幅高于40%。由于利益驱动,一些国有、集体、民营企业,在国家压缩1000万落后纱绽的背景下,新上棉纺设备,使国内用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