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财政分权框架下,转移支付是平衡县级政府财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促进县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2010—2019年山西省县域财政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进行分解,分析转移支付对县域财力均等化的影响。结论显示,转移支付总体上能够发挥财力均等化作用,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贡献最大,税收返还也有助于缩小县域财力差距,但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了县际财力的不均衡程度。因此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2.
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利用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对税收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分区域看,提高税收分权度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消极作用。其原因并不是税收分权本身对经济增长有消极作用,而是不合理的税收分权制度安排,抵消了分权带来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提高税收分权对经济增长的激励效果,就必须理顺中央与地方间的税权关系,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理顺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关系,明晰各级政府的税权范围;理顺税费关系,规范制度外收入渠道,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4.
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本文通过一个均等化转移支付条件下的地方财政支出决策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出选择中的各种基本因素作了简单分析,并利用分税制改革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地方财政资金再分配地位与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关系特征。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不仅会带来地方财政支出的粘蝇纸效应;而且地方政府的财力改善后,还可能通过调整现有的财政支出结构,偏离转移支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即存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可替换效应;分区域的分析还表明,越是经济欠发达的财政资金净流入地区,地方政府对基本建设、行政管理支出项目的诉求越强烈。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在地区间财政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不仅要规范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程序,更重要的是应强化地方财政决策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5.
分税制改革加强了中央财权,在支出高度分权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利用大规模转移支付平衡地区财力,尤其是提高落后地区的福利性支出。这样的分权模式在制度设计上既注重效率也兼顾公平。然而数据描述却显示各地区福利性公共物品的差距并没有随着财力均等化而逐渐消失。为了解释该现象,本文利用1998-2006年地市级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显示,随着专项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加,地方福利性支出效率下降,而税收返还和支出效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这符合经典财政分权理论,即由缺少信息优势的中央政府安排支出会降低效率。此外,“粘蝇纸效应”也是造成地方福利性支出效率下降的另一个原因。这些结论为未来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央转移支付无论是总量还是在新疆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近几年来都有明显的加速增长势头,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后,中央转移支付的增长速度已然超过了新疆经济的发展速度。新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外部的帮助、国家的扶植和自身的努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看做外部的帮助,转移支付是国家扶植地方的重要手段,地方财政支出代表自身努力。基于此,结合转移支付、财政支出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回归和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分税制改革后它们对新疆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它们对新疆经济都具有促进作用。回归后发现转移支付和财政支出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而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并没有充分显现。运用灰色关联研究后发现非生产性财政支出与新疆经济关联性最大,其次是生产性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最后是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了解这种影响模式,为引导今后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分权化财政体制的组成部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在不同制度环境下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强调更多的是发挥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保证中央政府取得足够的财政资源,因此转移支付在很大程度上被用于弥补地方财政缺口,成为中央政府实现纵向控制的重要手段。改进中国转移支付体系的策略应当是进一步完善以公式为基础的分配标准,并在政治上可行的情况下促进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各种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进行检验,表明: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与上级政府的政策目标高度相关;专项转移支付若指定用于贫困地区或实现最低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其均等化效果往往会超过一般性转移支付;配套性专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在现实中会打折扣;一般性转移支付通常按公式计算,形式规范,预算约束强,均等化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财政分权制度体系下,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选用西部地区的199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实证的结果指出,由于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采取以支出竞争的方式,其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支出竞争同时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和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会扩大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Barro、Davoodi和Zou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一个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利用1980-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回归方法,分阶段实证研究了我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总体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且我国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显著的跨区差异,东部地区的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优势高于中西部地区.作者认为,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行为的差异与公共支出构成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效应跨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地方官员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官员行为的多个方面,即财政分权、政治晋升和腐败,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我们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官员行为(主要是努力和腐败)的影响,并得到了相关命题。与那些只研究一方面因素对地方官员行为影响的文献相比,利用我们的框架得到的结论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3.
基于财政收入视角,本文回顾了我国财政改革历程,认识到宪政背景、意识形态和地方可支配财力对财政分权的重要意义。分税制改革是政府间财力的重新分配。分税制改革至今,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分享不断调整。中央通过扩大共享税范围,增加了分享比例,集中税收,上收财力。分税制规定了政府间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并没有规定支出,实质上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配权。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减少,却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地方政府通过增加非税收入规模,提高中央转移支付额度,实现收支平衡。地方政府提高财政可支配收入的积极性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相互交织,成为地方非税收入膨胀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的证据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通常认为地方官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积极角色,近来国家也有意通过干部交流促进省区平衡发展,但国内还没有定量识别地方官员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本文基于1978—2005年间省长(书记)交流样本构造了省长(书记)与省区相匹配的面板数据,系统地实证分析省长(书记)交流对流入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即省长交流效应),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省长交流能够使流入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这种省长交流效应是通过在流入地采取大力发展二产、重视一产、忽视三产的产业发展取向实现的。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增进对加强干部交流破解省区发展不平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Maria-Soledad Castaño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2007,13(2):139-145
The main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ole of fiscal policy from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oints of view. To achieve this goal, “Human Capital and Public Capital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is focused on the effects of two traditional factors: human capital and public capital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Social Capital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considers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troducing some socioeconomic
effects on economic growth process analysis. In this case, social capital the main variable will be considered. “Empirical
Analysis,”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developed considering the case of European countries prior to the EU enlargement. Finally,
in Conclusions,” the main conclusions will be resumed.
相似文献
16.
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足以说明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我国的消费总量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消费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依据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辨证关系,选用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32年数据,使用不同的计量经济方法,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验证了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相互影响作用,同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确认了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的影响关系.数量关系的确立,为探求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数量依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了外部国际收支失衡的现象.文章根据1980-2008年间中国与他国相关数据,采用瑟尔沃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贸易收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国际收支约束下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总体上并没有受到国际收支的约束.据此,文章提出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协整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西部地区从1979年到2005年的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并且当滞后两期时,经济增长是外国直接投资的格兰杰原因,而外国直接投资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分别从长期和短期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给出了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political centralization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growth and inequality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hina's current fiscal system is largely decentralized while its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rather centralized with strong top-down mandates and a homogeneous governance structure. Due to large differences in initial economic structures and revenue bases, the implicit tax rate and fiscal burdens to support the functioning of local government vary significantly across jurisdictions. Regions initially endowed with a broader nonfarm tax base do not need to rely heavily on preexisting or new firms to finance public goods provision, thereby creating a healthy investment environment for the nonfarm sector to grow. In contrast, regions with agriculture as the major economic activity have little resources left for public investment after paying the expenses of bureaucracy. Consequently,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structures and fiscal burdens may translate into a widening regional gap.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4 (4) (2006) 713–726.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