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动分解为钢铁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钢铁行业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2007年间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年均下降率为4.87%,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6,钢铁行业经济增长和与能源消耗总量实现相对脱钩;如果钢铁产业在2020达到产能峰值,产能为9亿吨钢铁;只要保持钢铁能耗年均下降幅度在4.8%的水平上,可以实现将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零增长,将钢铁行业能耗总量保持在2007年的水平上。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下降将主要依赖于各经济区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和产能结构在各经济区之间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本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并取得成效.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将是中国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履行对国际社会承诺的重要突破之一.能源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能源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方式的选择又是能源战略的核心.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新能源结构上.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全球能源消耗量比2001年增长54%,工业国家的能源消耗量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量将比目前增长一倍,占全球能量需求增长量的40%和发展中国家增长量的70%.  相似文献   

3.
从开放式区域经济系统的研究视角出发,构建了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能源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消除模型的多重共线性,估计了参数。并利用1995~2010年的数据,定量测度了新疆的能源增长尾效。研究发现,能源对新疆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逐年增加,均值为2.17%,高于全国的尾效值。利用灰色预测法,可以预测2015年新疆的能源"尾效"将增大到2.75%。能源约束对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能源消费分解是研究能源消费变动影响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利用LMDI方法对曲靖市2005-2008年问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变动情况进行了分解,将能源消耗增长的总效应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计算的结果显示,曲靖市经济增长中的能弄消费的总效应小于产出效应,效率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建议政府构建“能源分解指数体系”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工业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产业,同时也承担了节能减排的重大压力。了解工业中各产业的能源需求、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是工业部门共同完成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问题。以无锡装备制造业为例,以Vensim为平台,建立经济与碳排放综合模型,进行2005~2025年工业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仿真模拟。模型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能源需求量在模拟时间范围内仍保持增长趋势,至2025年达到4.72×106 tce,年平均增长率为10.31%;相应地,碳排放量在2025年达到17.83×106 t(以CO2计算);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在2005~2025年持续下降,2015年后逐渐趋于平缓,在2025年分别下降至0.09×104 t/CNY和0.36×104 t/CNY;装备制造业在模拟时间范围内GDP将保持稳步增长,2025年达到5014×108 CNY,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14.27%。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适当缩减能源实物投入量、提高科研投入、降低高碳能源比重是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的最优途径,同时可实现经济增长与缩减碳排放量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碳减排的约束条件及碳减排成本弹性系数引入生产函数,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引入效用函数,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框架内系统分析了碳减排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以及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碳排放双重目标的条件。研究表明:在低碳基础设施不完善及低碳技术应用不广泛的阶段,加快碳减排将给经济带来较大的负效应;控制碳排放除了与碳减排速率、非化石类能源的增长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与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观意识有关;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长期经济增长与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存量的双重目标,碳减排最终将依靠科技进步以及非化石类能源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能源消费、结构突变与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5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师博 《当代经济科学》2007,29(5):94-100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撑,但是在理论上,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确.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结构穿变分析,实证检验基于生产函数的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跃进"的终结与大庆油田的量产,引发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变迁,导致1961年能源消费也现结构突变.这使得1952-2005年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1962-2005年二者间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能源消费内生于经济增长,长期中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变动的诱因.需要指也的是,如果忽略产业结构的影响,会低估能源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当前可持续发展中日益凸显的能源供应、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文章在详细分析"环境-能源-经济"理论模型、能源环境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全要素能源效率计算方法、面板数据处理方法,计算2006—2016年我国不同区域的全要素能源经济效率,比较分析能源经济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最后得出:我国总体来说能源和环境经济效率正在逐年增长,但地区差距依然非常明显,东部地区的表现最为理想,中部地区较为满意,而西部地区仍需投入巨大精力改善。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进程中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伯强 《经济研究》2022,57(1):56-71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能源系统,化石能源占比为84%,碳中和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届时能源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80%以上。本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对2030年的碳达峰情景进行了分析。一般将碳中和简单理解为能源结构调整,分析结果表明:2030年碳达峰的峰值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需要通过平衡清洁能源发展速度与能源需求增长速度以控制碳排放峰值。碳中和背景下的经济高质量增长要求实现“双脱钩”:经济增长需要尽可能与化石能源消费和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涵盖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碳中和系统性方案,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行的市场化手段以支持方案的实施。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经济清洁低碳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能源系统转型的主要挑战,因此需要先立后破,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电退役和低碳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线性关系假设为前提,并未对这一假设是否合理进行严格的经济计量学检验。本文率先将近年来发展的非线性STR模型技术具体应用于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内在结构依从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如下几个结论:(1)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并可以通过LSTR2模型来表达。(2)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当GDP增长绝对下降时,能源消费比GDP有更快的下降速度;当GDP增长率不超过18·04%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为0·9592;当GDP增长率超过18·04%时,能源消费较GDP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完全以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因此,应尽可能地避免经济的负增长和超高速增长。(3)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1956—1976年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在1977—2005年间,则呈现明显的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化石能源耗竭与气候变化约束下的经济低碳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锋 《当代经济科学》2012,(3):1-11,124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产品生产、技术研发、新能源生产和温室气体减排四个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理论,研究了在化石能源耗竭与气候变化约束下,经济低碳转型中的一系列关键变量的长期行为方式和中短期平衡增长路径;进而刻画了劳动力在各部门间的配置和转移、化石能源价格、排放空间价格对能源结构、碳强度、消费、单位劳动碳减排量、单位劳动产出等变量的影响机制;同时揭示了运用一些政策工具实现经济低碳转型的时机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1988 - 2007年20年间省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分解方法,根据人均GDP和对数相对人均GDP两个指标描绘出1988 - 2007年我国省域经济发展分布状况,通过对省域经济增长分布函数进行因素分解,以考察省域经济发展中增长与不平等对于分布变动的相对影响.研究发现,20年间我国省城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双峰趋同”的态势,说明了异质性群体的存在.在对分布函数因素分解过程中,研究表明分布变化的首要原因为均值效应(省域经济增长),其次为方差效应(省城经济不平等),残差效应(省域经济中的异质性群体)的效果最小.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煤炭资源具有其他化石能源不可比拟的数量优势,在能源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将逐步优化、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会有所下降,但煤炭的需求量仍将迅速增加。按照高端预测方案,到2020年我国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仍将保持在65%左右,需求量将会达到28亿吨,较2002年的煤炭产量高出1倍,未来煤炭供应面临较大的压力。如何发展我国的煤炭工业,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一、我国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特点以及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保障煤炭长期稳定供应还存在诸多问…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一,使能源发展和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中国对煤炭的需求居高不下,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能源结构显示出不合理性,为了应对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中国应该在未来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使其优质化、合理化.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应充分考虑能源的影响作用.我国现在处于高速的经济发展阶段,国民生产总值每年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在这样的增长力度下,能源结构调整应做出充分适应,以保持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汽车需求量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交通拥堵问题十分突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相对匿乏的国家来说,过度依赖化石能源来发展传统汽车,不仅会面临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也会对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中国能源安全对策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及全球制造业向我国的转移,我国能源供应全面吃紧,“煤、电、油、运”的“瓶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经济的发展。同时,由国际油价持续飙升保持高位,到国际石油资源争夺战近乎白热化的格局,再到国内部分地区曾一度出现的“油荒”现象,以及我国对石油进口依赖性不断增加的现实。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在2005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已达1·36亿吨,占石油全部消费量的42·9%左右。在第九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国内石油消费量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的特征及未来的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重化工业的持续高增长,我国能源和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等主要矿产资源的消耗快速增长,总量持续扩大,工业化进程中资源紧约束状态加剧,能矿资源保障矛盾日趋突出。基于未来10~20年我国工业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交错的外部环境,预测到202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2030年基本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届时,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分别比2012年增长50.6%和68.9%,除煤炭资源的保障支撑能力基本可持续外,铁矿石、铜铝矿、油气等其他矿产资源和能源保障能力将面临较大考验。  相似文献   

18.
德国新世纪能源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能源供应和消耗   从初次能源拥有量来讲,德国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国内资源可以说只有硬煤和褐煤。而其开采量每年还在减少。这种情况在德国仅有少量的天然气和油田开采上也是一样的。因此德国的能源供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能源。   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尽管德国的经济在不断增长,其初次能源消耗量却一直呈下降趋势: 1990年为 6219拍它焦耳、 1994年为 4364拍它焦耳、 1999年为 3792拍它焦耳。   目前,德国一次能源消耗最主要的还是石油,约占总消耗量的 40%。天然气位于第二位,超过 21%,而且近年来消耗量持…  相似文献   

19.
我国税收统计数据中,1985年的数据比较以前数据有巨大的增长,形成了一个数据异常点,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在1984年10月实施了第二步"利改税",同时颁布实施了六部新税收条例.本文假设"利改税"发生在1978年,于是对1978-1984年"虚国营企业所得税"进行补值,这样就消除了1985年数据异常点的影响.经过相关性和时间序列分析,本文认为1978-2005年间,我国经济总量的变动决定了税收总量的变动,税收增量的变动主要受税收政策变动影响,其与经济增量变动的相关性微弱.因此,税收与经济总量保持了协调增长,增长率却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时间趋势外推法和国际比较法,对2025—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经费进行了预测。基于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和经济增长趋势并结合国际经验,本文认为使用国际比较法的保守预测结果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经费的适宜目标,即: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分别达到63.4%、70.4%、77.4%,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将分别达到4885万人、6292万人、6897万人,高等教育经费将分别达到约2.0万亿元、3.1万亿元、3.8万亿元(按2020年价格计算),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48%、1.75%和1.77%。根据这些预测结果,203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高等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比发达国家目前的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左右。由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应合理规划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保证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变动趋势相协调;切实提高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努力降低办学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