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文化其核心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同时也包含大学的物质环境和大学的文化活动。文章分别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环境四层面探讨了大学文化的含义及层次关系。据此,文章提出大学应该在精神理念、制度、学生活动和物质环境中融入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内容,并且将大学文化建设与实现大学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大学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大学精神的衰弱现象,阐述了新世纪大学精神的涵蕴,提出了新世纪大学精神重塑的文化基础:既要发扬本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大学文化的优秀部分;又要用发展的、系统的观点整合中西大学文化;在前进中审视大学精神的效能,保证大学文化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从水的品性看现代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赖以生存的支柱和动力。通常学术界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为: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教授治校、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等等。大学精神应关注人的精神的培育和发展,乃至对一所学校、对传承人类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关怀和使命感。因此,现代大学精神更应加关注培养学生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组织特性的标志,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所在。然而,在大学与社会诸因素的多维互动中,大学所独有的精神意蕴却常常受到诸多影响和干扰而发生错位或失位,大学精神的式微、甚至失落已是不争的事实。本文试图从对鲁迅一生的大学教育实践经历研究出发,介绍他丰富的、精辟的大学教育观,从鲁迅关于大学精神论述的主要视角来反思和梳理大学这一特殊组织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大学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在大学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大学精神、大学整体价值观、大学伦理、大学形象构成了大学文化内容体系的结构框架。大学文化内容体系的构建将为大学文化研究提供重要基础,也将为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学作为社会法人机构,能够独立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实施。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数量不断增多,大学层次与类型的分野日渐清晰。但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大学本质、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相悖的现象与做法,诸如学风浮躁,追逐名利、学术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等。建议现代大学理念为指导的大学治理应做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建立一种服务性、开放性的大学制度、敞开胸襟,开放办学。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斌 《经济师》2003,(10):90-91
先进文化是促进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提升的文化 ,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先进文化指导和融入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才有其应有的先导性和全局性。在目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等教育迎来大发展的良好背景下 ,体现大学神韵和意义的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建设 ,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并采取有力措施 ,这样大学精神才不致于在高教快速发展中失落自身品格 ,才能显示其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迅速转型,大学文化的滞后性日渐凸现出来。如何重塑大学文化,发挥其文化与精神风向标的作用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学院作为大学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主体。兼具了大学文化风格共性与个性的双重特质,学院文化建设对于大学文化建设的方向、进程和效果也将产生直接影响。鉴于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院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对提高育人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杨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81-282
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环境育人起到重要作用。简而言之就是,环境育人是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就是要注重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文化素质,加强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大学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不仅是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目的和结果,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和重要内容。环境育人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根本任务的需要。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环境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刘斌 《经济师》2007,(6):131-131,136
传统文化精神作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今大学文化的重要思想源泉。文章拟从四个方面论证传统文化精神在构建大学文化中的作用,以期对大学文化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闫广实 《经济师》2012,(7):62-63
大学文化是在大学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而逐渐积淀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学术氛围、大学制度、价值观念、学风校风、科技成果的物质形态、校园环境、行为模式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文化不是自在自为的发生,普遍具有实践生成、民族生成、时代生成和功能生成四种机理。培育大学文化,应在突出大学精神、搞好顶层设计、深入文化育人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2.
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在高职院校把工作重心从外延建设转到内涵建设、文化建设的今天,笔者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站在运用大学精神的文化力量的角度,就如何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大学精神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文化是对社会文化的传承、批判、选择和创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大学只有通过营造扣谐大学文化才能完成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谐大学文化必须在传承社会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和谐协调,必须以崇尚真理追求科学为本质以传递价值文明,必须是理想主义的精神家园以引领时代潮流,必须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为标志确保独立发展,必须与时俱进以实现自身超越,必须体现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以完成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4.
和谐的大学文化,是大学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相互影响而成为的一个整体。建设和谐大学文化,必须继承弘扬优秀中华文明、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通过打造坚实的文化阵地、培育优良的文化风气、繁荣文化组织、优化文化环境来提高大学核心竞争力,发挥大学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本质上却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各要素的一种系统组合。它包含了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大学的办学特色则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办学历史中积淀而成的办学特征和风格,以及大学在紧跟时代步伐、锐意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气质,是一所高校独特的本质内涵,是它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如何通过大学文化品牌,彰显大学办学特色,对于大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于方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2):152-15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根本保障。现代大学具有精神内核的原则性、学术研究的本位性、权力结构的二元性和目标系统的多元性等特征。我国大学制度还存在一些与现代大学组织特征相违背的问题。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需要从现代大学的组织特征出发,有针对性地寻找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促进现代大学的成长与发展;同时,文化素质教育推动着大学生文化的建设,促进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两者相辅相成。通过对文化素质教育现状、大学文化内涵的分析,着重说明了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关系,并阐明了二者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作为社会法人机构,能够独立地决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并付诸实施.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数量不断增多,大学层次与类型的分野日渐清晰.但实践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与大学本质、大学精神、大学理念相悖的现象与做法,诸如学风浮躁,追逐名利、学术管理行政化倾向严重等.建议现代大学理念为指导的大学治理应做到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建立一种服务性、开放性的大学制度、敞开胸襟,开放办学.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全面认识大学在文化建设的角色,明确大学文化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推进大学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明确大学文化的内涵,必须明确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文化,必须构建大学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大学精神、图书馆文化内涵及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滨州医学院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阐述高校图书馆以大学精神为引领,创新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