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张观文·康涛一、我国的粮食问题依然严峻不要因为粮食生产连续三年获得大丰收,就以为我国粮食生产没有问题了;不要因为近两年粮食市场粮源充足,粮价下降,就以为我国粮食过关了。其实,全球的粮食问题严峻,我国的粮食问题也严...  相似文献   

2.
粮食生产和流通是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 2000年 11月初,我们对湖南省祁阳县的 4个镇及所属 10个村和 4个国有粮食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说明,粮价持续走低给该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数被调查者反映如今种粮亏本。近几年,粮价持续下跌,尤其是在早籼稻全部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后,市场粮价更是急剧下跌,跌幅达 32%,而种粮成本却与原来持平。一些村干部和农民代表算了一笔账, 2000年早籼稻平均亩产在 400公斤左右,每亩收入为 280元。种…  相似文献   

3.
比较效益低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首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即稳步提高粮价,提高农业补贴,加强粮食储备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对粮食直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上半年以来国际粮价高涨,将粮食安全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人们面前。生产是粮食安全的根基.当前更为紧迫的是发挥政策效应.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直补的政策效应是使产区农民想种粮.从而为田家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补贴方式不切实际,在一些粮食主产区直补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政府抓粮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5.
一、认真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实现了粮食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是由于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占用可耕地以及环保工作滞后。导致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旱虫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人均可耕地逐年减少。粮食单产也呈下降趋势。再是前几年受粮价走低、  相似文献   

6.
浅谈粮食企业与粮食收购“保护价”卿尚毅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其种粮积极性,在粮食丰收,粮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国家出台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这不仅使农民能增产增收,而且国家给粮食企业一定的补贴,收粮单位也不会吃亏。但是,执行国家...  相似文献   

7.
从2004年开始,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在出台了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同时,又对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由于2004年市场粮价高于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国家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2005年全国市场粮价一直走低,市场粮食收购价格低于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国家决定自7月28日起在湖北等4个早籼稻主产省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  相似文献   

8.
2010年,我国继续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综合运用价格、收储、投放和进出口等手段,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保护了种粮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连续七年增产,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维护了粮价基本稳定,实现了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一、加强粮食生产调控力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上了几个新台阶。 1984年和 1990年还先后出现了局部的“卖粮难” ,似乎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过关 ,不少地区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 ,结果粮食价格与其他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越拉越大 ,种粮效益低 ,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这一失误 ,影响到 1992年以后的改革 ,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急于把粮食全面推向市场 ,严重地影响了粮食工作的“三个稳定、两个平衡”的实现 ,而且还引发了 1993年冬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粮价暴涨风波。这个深刻教训 ,证明越是放开越要加强对粮食…  相似文献   

10.
一月要闻     
<正>国家提高201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为引导市场粮价平稳上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国家决定2010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耕地资源日趋紧张.恶劣的自然环境及日益匮乏的淡水资源,制约着中国粮食增产。因此,合理的粮价是稳定粮食生产最有效的市场化手段,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达到土地资源合理化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是粮食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正确分析和判断粮食供求形势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更为直接、更为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善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宏观调控,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增加种粮农民收入。粮食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工作力度之大、采取措施之多、取得成效之显著,都是历史上少有的。12004年粮食政策的背景2003年的市场粮价,在持续下跌了6年之后出现全面回升,特别是9月份之后开始较大幅度上涨,10、11、12月份涨幅分别达到3.2%、10.8%和9.3%。粮价上涨为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带…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粮价下跌、粮食生产区农民收入持续下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阎颖和孙颔委员在发言时一致呼吁,各级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长效机制是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基本稳定及其政策的连续性,巩固和完善已经出台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措施,以发挥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及其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导向作用和持续效应,形成促进粮食生产的动力机制,避免在市场粮价波动时造成“粮贱伤农”,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长效机制的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5.
长安  培章  宗军  庆军 《齐鲁粮食》2010,(8):10-12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通过增加各项种粮补贴、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等措施,增加了粮农收入,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避免了由谷贱伤农而引发农民撂荒、弃田务工现象的出现。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长.粮食总产实现连续六年大丰收.不仅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对于有效拉动农村内需、  相似文献   

16.
粮食购销体制走向市场化的改革,是我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的正确选择。2001年,国务院部署在粮食主销区拉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2004年,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同时,国家决定通过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来稳定粮食生产、引导市场粮价和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以来,国家出于调控收购市场需求,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考虑,又先后启动了玉米、大豆、稻谷、油菜籽等I临时收储政策。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对稳定和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面对粮食供求关系发生的新变化和形势的新发展,现行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制约了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一、当前粮食收购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没有体现品种、地区差价,不利于优质粮食品种的发展和粮食的高效流通。托市粮收购的价格标准与农民售粮收入直接相关,是决定政策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稳定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认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没有建立起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积极性的稳定增长机制。因此,保护和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就必须从制度和机制层面着手,通过建立对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利益保护的长效机制,使主产区政府有抓好粮食生产的利益驱动,种粮农民能够取得比较稳定的收益或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8.
一、粮改的第一阶段中国粮食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中国农村面临着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农民不得温饱,农业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共中央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由农民创造的家庭承包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从1978年到1984年,政府又提高了粮食统购价格和超购加价的幅度,使种粮农民得到经济实惠,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000亿公斤大关,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00公斤。与农村改革相适应,粮食流通体制也进行了改革。1985年1…  相似文献   

19.
粮战总动员     
粮食价格一方面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关系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为保证国内粮食市场供应,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在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的情况下,国家对粮食生产依然高度重视。今年又进一步加大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在预算安排“三农墩入5626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又增加252.5亿元资金,主要直接补贴给种粮农民。  相似文献   

20.
1998年以来,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对防止粮价过度下跌、解决农民“卖粮难”和“打白条”问题、保护农民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粮食产销形势的变化,我省的粮食生产和流通又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库存大量增加,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因此,迫切需要对粮食流通体制和粮食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在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指导下,2002年我们在来安、天长两县(市)进行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探寻路子,探索经验,2003年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目前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