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大众文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大众希望在公共领域中体现自己的文化权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壁画作为一类特殊的画种,具有天生的公众亲和力,这使它更容易获得当代文化的新特征,成为现代生活中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当代壁画与公共空间完美结合的问题,提出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结合"。  相似文献   

2.
牟心海作为诗人、艺术家,以多年的认真研究,对王向峰的大量美学著述进行整合性的分析与归纳,形成为九编五十章的序列,并深入地予以阐发,显示了他作为深知艺术规律的艺术家特有的视角,因而在分析研究中能深得要领,建构了系统的评价体系,是难得的当代美学研究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3.
公共艺术,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段和材料媒介创造的,以人为核心,以某一特定城市公共性开放空间为依托,具仃一定彤式、结构、功能的面向公众的艺术作品。它是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主题性雕塑是公共艺术、环境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调适公共空间尺度、创造人文景观收益、促进城市文脉传承的作用及意义。滁州市舜山镇舜耕文化广场主题性雕塑景观与城市文化相结合,凸显城市文化特色,唤起城市居民的精神共鸣与文化认同,使公共艺术作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当代城市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一个逐渐发展的状态,公共艺术同样也随着城市形态的发展而变化着。公共艺术是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讲述城市的故事,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需求,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传统,展示城市的文化现象,记录一个个阶段的社会状态。这是公共艺术社会学特征的表现,是公共艺术在当代环境下比较突显的特征。公共艺术的发展,必须在理解中国具体城市问题的基础上,更贴近我们市民生活文化的表现,创造更加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6.
浅析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意义进行研究与探讨,提出作为艺术性的创造物和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对营造美好环境,提升环境场所的艺术格调,增强环境场所的文化氛围,加强场所环境的指示性,调节心理、缓解压力以及创造强大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它可以借用人文学科的多种方法。但就其最主要的途径来说,当代学者曾繁仁教授认为,运用艺术美的手段是美育最主要的途径,当代美育的实施与实践应定位在艺术教育的实施与实践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也可以称作艺术教育。这正是人类运用人与艺术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自觉性表现。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不仅生产了主体所需要的产品,而且产品也反过来增长和提高了主体的需要。总之,没有主体的需要就没有生产,但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主体需要的再生产。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情况也是如此。在这里曾繁仁首先指出了美育的内在特点,认为美育是人与艺术的辩证关系的自觉表现,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在艺术活动中的体现。同时还强调了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依据。因为人类自童年时代将完美的生存希望寄托在艺术之上,并且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对艺术越来越重视,不仅将其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甚至还将其作为审美救世的手段。首先,艺术人生观一开始就是审美人生观的集中体现。曾繁仁在《审美教育新论》中特别考察了现代文化中的审美人生观,认为现代的审美人生观是社会、文化、人本身的分裂、异化以及上帝死了的必然结果。他在对席勒和黑格...  相似文献   

8.
当代实验水墨的话语选择与它的生态问题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在观念和现象上,阐发了个人的观点和见解,把行而上学的思考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进而是对当代实验水墨艺术的本体论的追问.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性"在公共壁画中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壁画是依托墙面而存在的公共艺术,它属于大众文化,应该体现公共精神,适应大众审美需求,为大众体验而 创作,"公共性"是公共壁画的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性时代,随着艺术产业化发展,艺术产品的批量化机械式生产,产生了种种艺术"异化消费"问题。文章认为,重视对艺术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和引导,及加大公共艺术建设应该成为解答艺术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异化消费"症候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是中国自然资源物权研究中的冷门。面对全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当代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正在经历巨大的变迁,其主要趋势是:意识形态影响已日趋淡化,更多考虑自然资源自身的特点,因而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以自然资源的属性及其用途为标准,将国有自然资源分为"国家公产"与"国家私产"进行分类调整的趋势;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多元化调整趋势。这些新趋势为反思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的性质与功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立法意义十分重大,但近年来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理论界也往往着力从外部制度的建构与完善方面予以探讨,但收效甚微。在立法中的公众参与问题上引入"心史"研究的方法,以一种内部视角来深入考察文明早期的人类体验是如何影响当代公众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或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桂林“七·二六”导游事件为例,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探究旅游公共治理问题,强调把防范或化解公共危机、提高公共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作为旅游公共治理的基本目标,揭示了旅游公共治理中公共政策的目标、方式、效果及其评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对于改革目前旅游行政管理的公共治理模式、促进旅游公共管理决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共财政是基于正当性原因对纳税人私有财产权的“剥夺”,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力“让渡”,公共财政收支要符合“公共利益”的需求。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体现为宪政价值的内化,以及宪法对纳税人监督权的确认和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我国宪政保障是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核心内容,现行宪法已经从法治环境、权力约束与监督、纳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为公共财政监督制度提供了充实的保障,但囿于理念与运行机制的脱节,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完政保障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应巩固公共财政宪政价值,分层次完善宪法保障公共财政监督的内容,多元化公共财政监督宪法保障的方式,不断强化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呈现出的多元社会形态并存的社会现状 ,是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这一基础从本质上影响和制约中国行政伦理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中国行政伦理价值的主要特征是多重跨越与共生。  相似文献   

16.
旅行社产品由于其构成要素的特质,使其具有公共物品的先天属性——非捧他性,在此基础之上从旅行社企业的个体行为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旅行社产品创新乏力、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运用了公共选择中“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博弈论中“智猪博弈”的理论,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了旅行社成员个体理性使旅行社均无创新的动机,但在行业发展的需要之下,若需采取创新行动时,由规模较大的旅行社企业率先进行创新更符合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均等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展开了以“服务型”政府理念为指导的公共财政运行体制,同时我国的公共服务支出体系明显改善,支出规模也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就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状况进行分析,并得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支出居民负担重、城乡差距明显等结论,我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离均等化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分析原因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也逐步改善。但总体上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并不完善,仍然较为落后。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键在于积极构建相关制度基础和实现机制,必须不断创新农村社会建设载体,让农民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与城里人一样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西方近代社会在三次工业革命的引领下经历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政府管理模式学说也经历了由"守夜人"体制到官僚制,到新公共管理然后是新公共服务的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学说的转变是多层次、多方面作用的结果。从历史角度对几种主要的政府管理模式学说进行逻辑表述,借以分析政府管理模式学说转变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