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北京共识"提出开始,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围绕"中国模式"的有无、内涵、特征、性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但近几年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却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本文尝试以近三年来的相关文献为分析重点,对"中国模式"研究中表现出的五个重要变化及其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综观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探讨"中国模式"的内涵、特点、性质、意义为侧重点,力图解决"中国模式"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面侧重于方法论,研究者关注的是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方法和视角去讨论、审视"中国模式";而第三个层面则着眼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反省我们对于自我文明、文化的认知态度,直指中国人自身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将"中国模式"的探讨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王东 《山东经济》2012,(5):13-19
近期以来,外界主流媒体和国际舆论对中国经济的解读,既有正面积极的声音,同时也不乏"唱衰中国经济"的悖论。其中绝大部分外界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高度评价中国经济,普遍认为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增加投资、抑制通胀的宏观调控,既保持了经济强劲稳定增长,也避免了经济的"硬着陆",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经济形象得到普遍认可。但另类"唱衰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崩溃论"也浮出"水面",这是否意味着渲染"中国经济崩溃"将成为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经济崛起的另一种舆论导向?显然这需要我们深思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罗小青 《魅力中国》2010,(2):143-143
"红色管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总结。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红色管理"理论体系从形成到发展,从摸索、实践到体系化、科学化的历史。正是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孕育了红色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管理"。  相似文献   

4.
日前,由中国贸促会和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举行。《参考消息》报社社长兼总编张铁柱、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冯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张铁柱:企业"走出去"靠实力、品牌和诚信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历史发展的机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经济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5.
不论目的如何,日本对中国研究之深、之细,由来已久,而且是一贯的。各国都有"汉学家"和研究中国的"专家",但论"知华"人士之数量和对中国的了解的深度,比日本还是逊一筹。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多次提及并论述过"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他处理矛盾的高超艺术和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他的"和而不同"思想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也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更是对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它具有高度的战略性、诚恳的包容性、坚定的原则性和鲜明的务实性等特质。学习贯彻习近平的"和而不同"思想,对有效化解矛盾、凝心聚力,推进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改革与开放》2000,(9):4-4
<正> 1980年8月26日,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和《福建省厦门经济特区条例》,决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中国经济特区正式宣告成立。20年来,中国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田",经历了试办、建设、壮大到推广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如今的经济特区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人民安康,社会稳定。经济特区走过的不平凡经历,浓缩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亿万中国人的富国梦想。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国情与发展状况,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尽相同。"现代化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观点虽然存在缺陷,但对我国现代化仍具有一定的警醒与实践指导意义。对"现代化理论"的再研究,能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改革道路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指导,从而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发展中国家入世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贸组织成员中80%以上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泰国、韩国、菲律宾、阿根廷、马来西亚、巴西等都高度重视"入世"带来的挑战。由于这些国家国情不一,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带来的结果也有明显差异。认真借鉴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应对"入世"挑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持续发展的提出近二十年来,人们终于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加剧是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不变革这种传统模式本身,单靠对环境问题采取事后补救性的治理,环境问题是永远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因此,人们为寻求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或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先后提出了"有机增长"、"全面发展"、"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巴西世界杯上足球运动员们活力四射、激情爆发,全球的球迷们也蠢蠢欲动,为自己看好的球队热情呐喊。尽管国足令中国球迷伤透了心,但在巴西世界杯上,来自中国的太阳能光伏、LED显示屏等科技元素为中国挣足了面子,无处不在的世界杯纪念品和吉祥物"犰狳"乃至大力神杯等"中国智造"元素成功"打入"今年的世界杯,点燃了人们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时代要求及当前中国社会的现实条件出发,分析了"第三部门"在中国兴起所具备的初步基础和必要条件。认为",总体性社会"解体为第三部门发展提供了"自由活动空间"、"自由流动资源";"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分化,为其发展提供了"主体性要素"和群众基础;公共"智识群体"在行为上的示范、引导和理论上的论证、宣传,推动了其发展。由此得出了"第三部门"在中国现实语境下兴起是一种必然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6月10日早晨8:30,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家酒店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的专访。此时,距离他起程去机场仅剩下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刚刚梳洗完毕的他一边用着亚洲风味的早餐,一边和记者聊起了他和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喜欢的国家"之间的各种往事,神采飞扬间还不时蹦出诸如"很好"、"谢谢"之类的中文词汇。  相似文献   

14.
水墨画、中国红、织绵丝绸、京剧脸谱……如果你以为奢侈品的中国元素仍是这些的话,那就太out了!如何将"ChinaChic"(中国风)进行到底,成为各大奢侈品牌的必修课。众所周知,今年是龙年,代表中国形象的"龙"图腾成为欧美奢侈品牌的利器。但"龙"元素也是最常出现在奢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出口免验产品"、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荣誉墙上的风景,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如意公司"),一家以生产系列叉车、电动车、电动堆高车、手动液压搬运车、拉紧器等机电出口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据悉,该公司"西林"牌系列液压搬运车享誉15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搬运车行业世界各国客商首选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一些有独特性、创造性的理念和做法,包括:"发展"、"主权"、"责任"三大目标的相辅相成;低调温和、不搞对抗的外交姿态;有理、有节的国际改造观;层次多样、优势互补的复合外交形态;细密结合的外交"四条线";"和谐世界"理念的逐步形成;不断充实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形成中的"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思想;既有连续性又具代际创新的指导方针;渐进、有序的外交转型。这些特色,体现了中国外交在国际变局下的巨大进步,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学探索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面前,中国民众开始积极探索,成立众多环境非政府保护组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对《中国信息》中西方学者对中国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研究,揭示出"第三者"对我国环境保护组织的诸多看法。主要从中国非政府环保组织成立的主要背景、中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的特点和中国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的前景展望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长书 《特区经济》2009,(5):281-282
进入新世纪,"中国制造"在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环境保护方面危机不断,软实力缺陷明显。本文在对软实力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制造"软实力差距的本质和表现,认为提升"中国制造"软实力应该从宣传教育、地方政府激励、法制建设、消费者保护以及舆论监督等几方面入手去改变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交十特色——兼论对外交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外交逐步形成了一些有独特性、创造性的理念和做法,包括:"发展"、"主权"、"责任"三大目标的相辅相成;低调温和、不搞对抗的外交姿态;有理、有节的国际改造观;层次多样、优势互补的复合外交形态;细密结合的外交"四条线";"和谐世界"理念的逐步形成;不断充实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形成中的"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思想;既有连续性又具代际创新的指导方针;渐进、有序的外交转型。这些特色,体现了中国外交在国际变局下的巨大进步,开辟了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学探索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将近35年,中国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随着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问题的突出,中国的发展往何处去,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困惑摆在我们面前。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美丽中国"的优美画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