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产品相对过剩的巨大压力,导致相对过剩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长期以来最终消费率偏低,提高消费率是当务之急。分析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将有助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造成我国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相对于社会总产出(GDP)偏低的居民收入水平是根本原因,而由于收入差距过大以及传统消费观念等导致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也是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我国的消费率的途径是:一方面不断提高居民的相对收入水平,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手段稳定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与之相伴的是消费信贷的大力发展和居民投资性支出倾向的增加。消费信贷能促进消费和资产购买的增加,资产价格增速的扩张使消费对收入的变化更加敏感,现阶段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对资产购买的刺激作用要大于对消费支出的刺激作用。我国应保持宏观政策,尤其是就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持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与速度,塑造稳定的收入增长预期。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5年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入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环境、消费观念以及人口学特征等因素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所在村通公路会增加农民的消费支出;家庭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如果居民家庭中有成员在城市工作,其消费观念的变化会导致其消费支出发生变化;在我国贫困地区,汉族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居民;家庭结构对居民消费支出亦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包括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注重对少数民族居民的政策扶持等。  相似文献   

4.
推进我国旅游消费信贷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灵歌 《经济师》2004,(10):133-134
消费信贷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目前 ,我国旅游消费信贷发展速度慢、规模小 ,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推进旅游消费信贷的发展 ,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提高认识 ;加强营销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和消费者信贷法律 ;优化政策环境 ;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胡少维 《发展研究》2010,(10):19-22
消费率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痼疾。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所致,农村情况更为突出。居民消费率下降有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但主要是收入占比下降所致;分城乡看,城镇主要是前者,农村主要是后者。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很多因素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因此,提高居民消费率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应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加强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金融体系、整顿市场秩序等方面着手,提高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6.
赵维双  王娜 《经济师》2010,(3):28-29
文章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现状和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及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包括调整收入分配、发展消费信贷、转移政府支付等一系列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廖祺 《时代经贸》2013,(16):113-113,116
我国消费率呈不断下降趋势,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率的下降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率的下降。本文阐述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探讨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人均收入持续增长情况下呈现增长不足的原因。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出我国住宅、教育、卫生医疗支出及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进行计量模型分析,最后提出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居民消费存在着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消费需求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非理性消费日趋严重和消费外流日渐加剧等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消费预期偏高和社会保障不健全等.为此,我们需通过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消费内需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而社会分配与再分配体制直接影响社会财富在居民和政府、居民和居民之间的分配,从而影响居民消费的持续增长。该文从分配角度分析了我国消费和收入分配的现状,并从民生财政、税收体制、消费信贷等方面提出了启动我国消费内需的体制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一个将个人工作期分为两期的增长模型,该模型表明,消费信贷市场完美程度将对经济增长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利用中美两国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结构影响显著,消费信贷比率提高将使消费占GDP比率上升;收入差距并不是导致中国消费占GDP比率下降的原因。为提高消费占GDP比率,我们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信用贷款的交易成本,放宽金融业的准入限制,促进竞争,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放松居民预算约束;同时增加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为居民消费提供稳定预期,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1.
劳动收入份额、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居民消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力资本人口分组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收入差距与总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重点检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揭示了中国消费率偏低的动态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劳动收入份额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城市化水平、消费习惯形成和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率也有重要的潜在影响;提高劳动要素份额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尽管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居民消费率的各种因素,本文的结果依然基本稳健。  相似文献   

12.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及影响因子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经验数据对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最终消费支出对GDP贡献率偏低,居民消费增长率普遍低于GDP增长率;广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率明显要滞后于收入的增长率。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因子有两个:基本性消费因子和居住性消费因子;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因子有三个:基本性消费因子、居住因子和衣着消费因子。从广东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比较分析来看,传统的衣、食、住、行的消费格局已被打破,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更转为以交通通讯、休闲娱乐、改善居住条件为主的享受型消费;而广东的农村居民则开始追求更高素质的消费,呈现出生存资料消费比重逐渐下降,享受资料比重稳步上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我国商品房价格增长率、利率、工业增加值增速、通货膨胀率以及货币供给量增长率五个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利用多变量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我国商品房价格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得到的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给量增长率能够显著影响商品房价格增长率,而利率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我国商品房价格增长率的影响作用较弱,因此,控制房地产行业的货币供给对限制房地产价格快速增长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4.
消费率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相对于全国水平而言,河北省最终消费率是偏低的,居民消费率低是造成最终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因素,而农村居民消费率又是造成居民消费率低的主要因素。应适当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支出预期,积极发展信贷消费,提高消费率。  相似文献   

15.
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的意图是通过弱化要素流动壁垒、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而提升居民获得感。本文从交通互联互通、行政壁垒弱化、经济合作和劳动力流动四个角度构建政策措施指数,从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和改善居民获得感两个层面研究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政策在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可对等地提升居民获得感,行政措施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主要政策措施。(2)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是居民获得感提升的客观基础,区域一体化政策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地区具有异质性。(3)区域一体化政策中的交通措施和行政措施通过引导资本形成扩散效应能显著缩小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消费率明显偏低。河北省消费率偏低是城市化水平低、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低等多因素造成的。应从提高收入,减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当前消费率,促进河北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上看,从住房支出和财富效应的综合角度加强对居民消费的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构造一个包括住房支出、资产及其财富效应、可支配收入和利率的消费函数。实证分析表明,住房支出等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较大,住房支出的比例与居民消费的增长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资产呈现较弱的负财富效应。一个重要的涵义是,要通过居民消费的增长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必须有效遏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并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为此,应该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响城镇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收入水平、住房价格、人口因素、金融和税收政策等等。其中,收入和价格因素是构成影响居民住房需求诸多因素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应分析住房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从提高居民收入和稳定住房价格两个方面鼓励城镇居民进行住房消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三类动机,即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结果发现这三类储蓄动机都对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其中生命周期储蓄动机是解释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导致整个社会的遗赠储蓄增加,引起总消费不振。此外,由于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中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呈现总体偏低且持续下降的趋势,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因素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通常的年龄-收入驼峰型模式,我国在转型期出现了收入随年龄的增高而持续递增的独特模式。本文构建数理模型论证得出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方向取决于健康寿命与总寿命的比值,认为该模式可能降低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定量测算表明,1995-2011年间我国独特的年龄-收入模式对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别约为16%~17%和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