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试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审计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盈余管理在西方的会计理论界是一个有近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Scott)和凯瑟琳·雪普(KatherineSchiPper)的研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雪普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披露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当局有目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不论是斯考特还是雪普都认可了盈余管理的目的性,这一目的性实际上背离了中立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一、盈余管理的性质 美国会计学者Scott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提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其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盈余管理的基本内涵.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Paul M.Hyaly和James M.Wahlen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是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有诸多不同意见.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控制对外财务报告,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相似文献   

4.
试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华 《四川会计》2001,(11):8-10
盈余管理的涵义及特征在会计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盈余管理定义,按照美国会计学一、家凯瑟琳·雪普的定义,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而另一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尽管两个定义有所不同,但都认为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得到一种令企业管理者满意的财务会计结果,而会计盈余是决定财务成果是否满意的重要参数。根据以上合理论界对该问题管理有以下特征:理的主体是企业管…  相似文献   

5.
梁斌 《集团经济研究》2005,(13):206-207
盈余管理是应计制会计的产物.对于盈余管理的涵义,会计理论界是众说纷纭.国际会计界对此有两个权威性的定义:一个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个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相似文献   

6.
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不同的意见,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自身利益或(和)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rine 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结合理论界对该问题的探讨和笔的理解,笔认为:1盈余管理的主体划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用的披露由他们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在雪珀的定义中,盈余管理不仅仅指对会计收益的调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对其他会计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对会计收谥 以外的财务数据的操纵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它所具有的经济后果相对而言要小得多,如果将其纳入盈余管理的范畴反而会影响对盈余管理本质的把握,3.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4,盈余管理的目的是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中又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GAAP(或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最大化主体自身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匡江  万凯 《审计与理财》2005,(12):15-16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从以下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基本涵义。一是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是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珀(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根据以上两个权威性的定义,可以看出,盈…  相似文献   

8.
<正>一、盈余管理的概述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美国会计学家雪普,将盈余管理定义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加拿大会计学家司可脱教授,将盈余管理定义为经营者在一系列的可选会计政策中,选择那些使自身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盈余管理是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一直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图对此做些探讨. 一、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一般认为是干预对外财务报告,以获取企业利益的过程.对盈余管理是报告经济收益,还是报告会计信息,会计界有不同的认识.根据企业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企业管理当局拥有信息优势,是报告信息的生成者,不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本文认为盈余管理的概念应如下定义: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对外提供财务报告过程中,为了满足相关利益集团的需要,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会计交易事项时做出的合乎会计规范的判断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盈余管理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盈余管理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具体体现。他认为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称为盈余管理,作者所指的盈余管理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即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盈余或者说利润的控制。而另一美国著名会计学者凯瑟琳&;#183;雪珀的盈余管理概念是一种广义上的“披露管理”的概念,即企业管理人员为了获得私人利益,而有意地对对外财务报告进行控制,此定义是建立在会计数字是一种有用的信息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被普遍认可的盈余管理即企业管理者以获取一定的自身利益为目的,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通过规划交易以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从解释中可以归纳出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第二,在盈余管理过程中,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图的;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A 盈余管理的定义 目前,国内研究者大多是转引西方的表述。如秦冬梅引用Scott的定义,认为经营者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中会选择那些使自身效用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叫盈余管理。刘晓引用Paul和James的定义,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济业绩为基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热门课题。PaulM.Hyaly和JamesM.Wahlen认为盈余管理是“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很复杂,我国企业或上市公司在IPO、配股、避免摘牌时有着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存在着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出现了滥用盈余管理的作法。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管理者报酬激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公司治理机制。由于公司业绩常常是以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因此管理者报酬激励很早就被国外学者认为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Watts and Zimmerman,1986)。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的过程中,运用个人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信息,达到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信息为基础的契约结果的目的(Healy and Wahlen,1999)。随后,诸多实证研究证实了管理者基于报酬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关管理者报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也成为西方盈余管理研究中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盈余操纵"与"盈余管理"对修订法规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美珍 《中国审计》2004,(15):36-38
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对于“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致分析了两者概念内涵、实施手段的不同点,提炼了两者产生的原因及动机的许多共同点,为“修订相关法规制度”提供证据。一、概念内涵、实施手段及法律责任的不同点(一)概念内涵的不同1.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鄄ment)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在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structure)交易以有意的对财务报告进行控制的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目前国外经济学和会计学广泛研究的课题。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它包括经理人员和董事会。尽管经理人员和董事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企业会计政策和对外报告盈余都有重大影响。企业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们各自作用的合力所决定。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即会计收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是发生在企业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表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务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成果。在国内.盈余管理(Earnlngs Management)近10年来已经有许多的学者进行了探讨.也在政府和企业层面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历年来,上市公司发生盈余管理行为已屡见不鲜,但由  相似文献   

19.
高毅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4):111-112
盈余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在规划交易和编制财务报告时,利用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依照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进行管理,致使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不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行为。其目的是影响以企业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盈余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导致盈余管理从未间断。而公允价值计量由于本身的特点也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但其与盈余管理没有必然联系,可以采取有效对策限制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空间。  相似文献   

20.
浅析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实施盈余管理主要有六种动因,两大类方法,其本身具有四个特点,可以通过加强研究合理规范来去弊存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