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模式是上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的一大重要工程,随着一块块宅基地陆续腾挪,大量集体土地的重新集约利用将逐步影响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实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和后续土地流转中的一系列问题也陆续显现。为了研究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模式对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影响,笔者调研了上海市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模式的实施,分析其在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的影响,并就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民集中区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一个艰巨任务,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农民认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地推行不同的集中居住模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完善社会保障让农民无后顾之忧等措施,切实依法推进农民集中居住。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民集中区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一个艰巨任务,可以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农民认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地推行不同的集中居住模式,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完善社会保障让农民无后顾之忧等措施,切实依法推进农民集中居住。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经济发达的苏南,还是相对落后的苏北,一项政府工程——“农民集中居住”,正在各地大力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就是把住在自然村的农民集中到小区居住。在这一主题词下,大量农村房屋被拆迁,众多自然村迅速消失,成千上万农民住进公寓楼,城市与乡村的界限日渐模糊。对于延续数十年的城乡分割的中国社会来说,这样的变化是巨大且深刻的。同时,这种目前被一些人称为“新农村实验”的模式,也引起了种种争议。南通“农民集中居住”见闻在江苏中部的南通市,当地正在推行的“集中居住”打乱了72岁老人仇林的生活。2006年8月底,他所在的港闸区唐…  相似文献   

5.
如东为苏中地区农民集中居住发展的典型代表,民居模式经历了了几十年的演变已形成常态,但以发展的眼光和国内趋势来看,还需要逐步走向集中居住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将从现行居住模式的缺陷,集居模式推进助力,以及勇破难题等三个方面对农民集中居住推进问题作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佳木斯市郊区位于黑龙江省东部,由于郊区三面环绕佳木斯市区,城乡交融,具有亦城亦乡的特点。引导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可以集约土地、加强村镇规划和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培育现代农民,让农民通过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居住方式及服务方式对城市化产生心理认同,“农民居住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符合当前郊区农村的发展要求。截至目前,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围绕农民集中居住及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后的就业问题,探索建立"村企结对、车间进社区、加工进农户"三种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8.
太仓要坚持“三个转变、三个集中”。也就是说,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自然村落向新型社区的转变、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逐步实现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工业向功能性园区集中、居住向新型社区集中。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农民的居住地点只能紧邻农业生产地点.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农业生产的用工量下降,不再成为农民的主要活动内容.在这种背景下,生活的便利性取代了生产的便利性,成为农民选择居住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农村空间将会由当前相对分散的状态,缓慢演变为一种相对集中的空间分布状态.因此,加强对农业发展的研究,是农村空间规划科学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王哲 《现代企业》2011,(4):43-44
农地征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长安区近年经济发展迅猛,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该区发展进行了全局性的跨越式发展规划,大面积的征地在长安区势在必行。在各种机遇和挑战下,长安区政府提出要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意通过征地,  相似文献   

11.
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包括:基地建设、搬迁集中和后续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其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能盲目进行,需要先做好规划设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四川省崇州市在桤泉镇千功村、生建村、中和社区成立了农业劳务合作社,探索解决农用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农民集中居住后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的新途径。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两村一社区农民就业服务组织化、入社农民收益多元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3.
《北京房地产》2002,(12):67-67
各区县国土房管局: 为加快实施土地置换和土地周转,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和农村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农民居住向中心村和小城镇集中,乡(镇),村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正确处理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妥善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现就加快实施土地置换和土地周转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推进郊区“三个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是上海市委市府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三个集中”提出已有多年时问,但除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初显成效外,另外两个集中进展不甚理想。其原因错综复杂:重要方面在于既要处理好农业人口与土地的关系,解决好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又要处理好承包土地的流转使用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资金的来源问题。因此,农民居住集中是“三个集中”的最大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土地资源稀缺,实行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是必然的趋势。在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和宅基地置换过程中,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就业保障,这对社会发展稳定,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民城镇化意愿的强弱直接影响城镇化的进程与质量。以胶东地区为例,对务农、兼业和非农农民的就业、居住和户籍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农民就业城镇化意愿与居住、户籍城镇化意愿依然差距较大,就业与居住的理想地点仍然错位明显;年龄对于各类农民不同层次城镇化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家庭年收入对于非农和务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子女婚姻需求对非农、务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影响较为显著,子女就学需求对于兼业农民的就业、户籍城镇化意愿影响以及非农农民的居住城镇化意愿较为显著。研究表明,一方面胶东地区城镇人口中的"人户分离"问题难以快速减轻,另一方面,县城作为县域城镇化的中心,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镇区主要为务农、兼业农民提供非农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个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苏州市F社区为个案,研究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中的三大问题:空间、网络以及参与。在阐明社区空间、网络以及参与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塑造社区空间、如何拓展社区人际网络以及如何推动社区公众参与等,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到无锡新区和锡山、惠山区对当前农民安居房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听取了各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对近几年来农民安居房建设和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问题的介绍。从三个区已建成的农民安居小区的情况看,其综合水准不亚于市内普通商品房小区和经济适用住房小区,有的在某些方面还更胜一筹。农民居住区向城镇和社区(中心村)集中是在居住水准上消灭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边生 《企业世界》2005,(12):38-38
一、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完善供地总量调控,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做好土地利用的综合平衡;深化“批项目、核土地”制度,逐步推进制定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的用地定额标准,研究制定分行业用地定额标准;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郊区加快推进分散企业“退点进园”,努力提高工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率,工业企业的建筑净容积率要提高到0.8以上;推进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积极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合理确定新建农民居住地容积率;  相似文献   

20.
赵丹  刘科伟  许玲  王莎  吕园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7):77-82,89
村庄布局优化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及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为例,研究分析镇域村庄发展现状特征及问题,指出分散的村庄布局、低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是阻碍村庄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是解决村庄发展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对村庄规模、村庄体系及空间布局三个问题的研究,实现镇域村庄布局的优化调整。进一步提出村庄布局应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层次进行优化调整,并注重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