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境 《光彩》2009,(12)
潘孝海是吉林辉南县人。1989年秋,刚刚18岁的他从东北老家来到北京闯天下,在大红门肉联厂附近开了一家饭馆。不知是经营不善,还是没有经验,一年后,饭馆别说赚钱了,连老本都赔了个精光。到了年底,为了给工人们发上工资,他只好狠狠心,把饭馆盘给了别人。  相似文献   

2.
阿苏卫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悦宾饭馆创始人之一郭培基就住在这个村里.即使和他一同创办饭馆的老伴刘桂仙早已仙逝,即使时光已经过去了36年,对于成立悦宾饭馆之初的种种,以及一家人走过的风风雨雨,82岁的老人依然记忆犹新.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们把时钟拨回到1980年.  相似文献   

3.
<正> 我平时总在一家狗肉馆吃饭,由于熟了,也习惯了,跟前那么多饭馆都没去过。一天,突然心血来潮,在狗肉馆不远的另一家"天天乐"饭馆吃了一顿。只这一次,却叫我难以忘记,竟成了那里的常客。为什么呢?首先,别看饭馆装修不豪华,  相似文献   

4.
他,17岁的时候怀揣着100块钱进京闯荡,烧过锅炉,端过盘子,学过服装设计,当过裁缝,也开过饭馆,但就在饭馆开的初具规模,前景看好的时候他毅然关了饭馆,做起了绘制脸谱的行当,这一干就是20多年,并一直为他钟情的事业执着地追求着。他就是北京兴鑫工艺品厂厂长、总经理赵永祺。  相似文献   

5.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希望。但有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却在倚仗权势损害个体户的利益。他们在个体饭馆里,在商店里,甚至在歌舞厅、旅馆里,常常是签字挂帐一走了之。有一家生意很好的个体餐馆,1995年以来当地有几个部门在饭馆里屡吃屡挂帐,有的竟挂帐达6万余元,其余几户也都在3万元以上;另一家个体饭馆有4个单位挂帐消费共达6万余元,其中一个单位赊帐2万余元几年都不还。某县城一个名存实亡的国企公司在一家餐馆挂帐4千多元后人员四散,弄得个体户根本无处收帐;有的单位是半年或一年结一次…  相似文献   

6.
火锅城拼搏     
市区最热闹的三马路上,开了一家个体饭馆,名叫“涮一涮”火锅城。这饭馆不供应炒菜,专营涮肉,什么羊肉、鹿内、狗肉、鱼片、海鲜等,品种丰富。但是,开张半年来光临的顺客却稀稀拉拉,年营业额又有限.人不敷出。终于有一天,“涮一涮”门上贴了一张告示:“本店转让,有意者请面谈!”  相似文献   

7.
现在,人们已不再羞于谈钱和怎样赚钱了。他,宣武区南横东街新星饭馆的老板刘远树,自从扔掉了铁饭碗,干起了个体户,每天起早贪黑,吃苦受累,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赚钱!可他赚的钱,是用他一颗滚烫的心,一片赤诚的情换来的。 刘远树今年42岁。他原是一家国营单位的炊事员,1986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认准了开饭馆干个体这条路,硬是扔掉了铁饭碗,开始了“单练”生涯。 就在刘远树的小饭馆即将开张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使他愤愤不已,至今还耿耿于怀的事,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当场立下了新星饭馆的规矩:  相似文献   

8.
<正>尽尝户外保洁竞争之苦转向高档社区户内保洁1999年那会儿,保洁是很热门的行业。刚刚毕业就失业的张松江被一家保洁公司迷惑住了。保洁市场十分广阔,饭馆的招牌、灯箱、建筑物外墙、大型油烟机、中央空调等清洗,商机无处不在……“那些饭馆的招牌,10个里有9个是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几年,与消费类相关的投资数量与金额的确在剧增,上到高端产品,下到投冼脚店、开饭馆等等。大家都在赌这件事情——中国的消费主义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0.
中学时,我们家在县城开了一家饭馆。虽然处于闹市,可是因为是新近开张,光顾的人很少。父亲很着急,找喜欢文学的我商量对策。我想出一招,就在饭馆门口贴一副“请到这家餐馆用餐”的广告语招徕顾客。结果,越来越多的路人驻足观看,继而露出会心的微笑踏进餐馆。这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广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在益阳市的城乡结合部,刘运来开了个小饭馆。家住附近的吴清刚退休,闲来无事便常来坐坐。久而久之,他成了饭馆的熟客。由于物美价廉,服务周到,饭馆的生意十分红火。他盘算,照现在的客流量,如果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利润肯定会成倍增长!于是,装修、请厨师、招服务员……一番筹备,新饭馆开张了。  相似文献   

12.
杨卫红 《光彩》2008,(8):28-29
老北京城的繁华造就了很多独具特色的老饭馆,饭馆老板们留下众多独特精明的生意经,对于今天的经营者来说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章的变迁     
十几年前,当我们新星饭馆刚开业时,我们多么希望能够拥有一枚属于自己企业的公章,多么希望能在银行开设一个企业帐户啊!然而,当我历尽磨难获准刻了我们饭馆的第一枚公章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就连最笨的人也能一眼看出,这枚章与别的公章有着明显的差异:规格比一...  相似文献   

14.
肃然起敬     
肃然起敬西北平原从前,"一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今儿,一文人遇到一个体户,却──肃然起敬乌鲁木齐大西门的天桥底下,一不留神就冒出了个"畅销书社"。这里是黄金地段,如今做"书社"的房子过去是家饭馆。饭馆被"书社"取代,真该令人拍手称快!乌鲁木齐的饭...  相似文献   

15.
Happy moment     
《华商》2014,(5):79-79
首付 有个人进了饭馆,点了,一桌子菜,风卷残云之后,一掏口袋,发现居然没带钱包,身上只有一元钱。  相似文献   

16.
先把饭馆当书店 那年7月,庞旭良拿出两万元积蓄,在妻子李兰工作的书店附近开了一家小饭馆. 小饭馆开张后,庞旭良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可月赢利只有两千元左右,去掉水、电、煤气、人工等费用,所剩无几.他有些泄气,想把饭馆转让出去.妻子提议说:"要不把饭馆改成书店吧?我来经营."  相似文献   

17.
火锅城拼搏     
市区最热闹的三马路上,开了一家个体饭馆,名叫“涮一涮”火锅城。这饭馆不供应炒菜,专营涮肉,什么羊肉、鹿肉、狗肉、鱼片、海鲜等,品种丰富。但是,开张半年来光临的顾客却稀稀拉拉,年营业额又有限,入不敷出。终于有一天,“涮一涮”门上贴了一张告示:“本店转让,有意者请面谈!”第三天,来了一个中年人,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透出了精明相。他找到“涮一涮”的老板王福来,自我介绍道:“我叫刘达,想跟你谈谈转让的事。”王福来恨不得一下子甩掉这个包袱。要知道,这饭店装修费不算,仅这个门面一个月就得掏两万元租金。他脸上堆着笑,说:“老兄真想…  相似文献   

18.
树爿 《商业时代》2004,(4):62-62
没开车的那些年,对公路边的加油站总是视而不见,它跟我几乎没有任何一点关系,那是汽车吃饭的地方,我要“加油”肯定找饭馆。仅仅是蹭朋友的车或坐长途客车偶尔到一趟加油站,印象最深的是,那里有一股浓烈的汽油味,实在没有饭馆的气味好闻。后来开上了车,便成了加油站的常客,进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聚会的创业北京老家快餐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田杰,1992年还是北京石景山区夜大的外国文学老师。当时,他和几个同为中文系毕业的“铁哥儿们”常为一件事犯愁:聚会去谁家?因为无论跑到谁家里喝酒聊天,都是件麻烦别人的事。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老师,挣得不多,却又都喜欢时不时碰个头。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合伙开个小饭馆,聚会就不愁没处去了,没准还能挣点儿钱呢。1993年初,凑了三四千元钱,饭馆是开起来了。厨房里黑乎乎的,桌椅是随便凑的,大师傅也是找的便宜的。就这样干了一年,最后一算帐,亏了7000多。当时田杰…  相似文献   

20.
有一家小饭馆,是夫妻店。前些年,这夫妻俩靠勤俭持家,盖起了一栋两层的小楼房,做起了饭店生意。我们几个朋友图它清静,常去那儿聚餐。但吃过几回,总觉得不爽。为何?饭馆的女主人总显得小里小气,如餐费是73元,我们说就收个整数,算70吧。她说:“我们店小利微,3元钱是少不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