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资源枯竭型城市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综合考虑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与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为核心,运用"目的树"分析方法构建了包含5个子系统、28个指标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铜陵循环经济发展的动态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进行循环经济试点6年以来,铜陵市循环经济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不同子系统间发展趋势有很大差异,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严格保护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汪军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66-167,261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必然会面临衰退的危险。通过剖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提出资源型城市要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持续使用,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针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历程,在比较了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层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以阜新为例,论证了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具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特征,但由于资源的逐渐枯竭、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构筑以循环经济为特点的物质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战略目标,是必然趋势。文章以白银市为例,首先介绍了白银市的基本情况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次分析了不同经济条件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总体思路,最后提出了循环经济条件下白银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战略框架。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等一系列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新问题。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重要内容是发展循环经济,这是积极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选择。要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军  耿建 《经济问题》2012,(1):46-49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及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简要概述及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4~2009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构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计量分析,得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可持续发展能力却稳步提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阐述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以辽宁阜新为例,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总结了阜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11)
资源型城市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长期不成熟的资源利用和开发,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存在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合理、自然环境恶化等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积极打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资源性城市进行经济建设,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太原市结合市情积极打造循环经济,文章以太原为例,探索资源型城市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环境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务院确定了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些城市面临着急迫的转型要求,朝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是必然的途径。然而在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也会面临诸多的环境法律问题——土壤污染的整治、发展循环经济以及转型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问题。这些都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重点突破关键问题,才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顺利转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社会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还要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当代人发展机会和资源禀赋与子孙后代发展机会和资源禀赋的和谐,即代际之间的和谐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节约型的 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 一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与构 建和谐社会 的矛盾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供需和谐、政治文明的稳定和谐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和谐,还要实现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要求所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延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一是对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阐述;二是揭示和谐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社会,可以通过建立与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具有激励、约束和配置三大功能,因此有效的产权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有效的产权制度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构建产权制度的重点是要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农村土地产权和知识产权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政府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 《经济经纬》2005,(6):147-149
政府运用道德系统规范经济秩序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以政府诚信为中心的社会道德规范,是解决政府经济职能的公共性与其执业人员的私利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只有构建以政府诚信为中心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正确实施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4.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base for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t is determined by the eco-ruleand eco-economic rule. Human being should not violate the eco-rule. However, human being can make eco-systemsupply suit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speed through systematical innov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yand choic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satisfaction of unit resource can be increased; structure andfunction of eco-system can be perfected; supply capability of eco-system can be improved. To build the harmonioussociety, human should consider the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from two sides. The first one is that theutilization of two functions of resource supply and pollution purification to nature should not exceed its special supplycapability formed under its spec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tates, i.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second sideis human being should think over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distribu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in economic society, i.e.harmony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society. The reasonable economic activity of human being is the key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相似文献   

15.
叶祥松 《经济问题》2008,342(2):10-12
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社会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贫富悬殊而引起的不和谐;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而产生的不和谐;农村贫困引起的不和谐;人和自然的不和谐.造成不和谐的原因包括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形成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中体制不完善和法规不健全的体制原因;由贪污腐败及人们利益失衡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所导致的贫富不均等.  相似文献   

16.
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文章针对油气开采企业在勘探开发作业中形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传统污染治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从循环经济思想理论出发,综合运用生态学、系统科学等理论,提出了一种以油气开采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环境污染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Since 1978, China has gained worldwide shin- ing achievements following the idea of seeking the truth of the fact to carry out economic reform for over 20 year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 man being and nat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era, eco-era. The new era re- quires us to further deepen economic reform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 and nature while we are keeping on economic reform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so a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8.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must change its direction from end-investment to multi-investment, such a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recycling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ly it can meet the needs of breaking the bottleneck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transition can hero us realize low-ost and highspeedy increasing of economy, as well a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health, beautifu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new society. Material recycling in ecosystem can run well by self-organiz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by nature with low-cost and even non-cost. So, the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should be the profits maximum investment. But it needs country's support in financial policy on ecological or environmental compensation. Recycling economy is a brand-new pattern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formed gradually in the course of mankind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untainhead prevention, reducing and whole processing control are its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digerent from any forme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Investing 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relevant industry of recycling economy should be the other major field of environment investment in Chin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友好型社会,构建生态城市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目前考核评定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与国际上衡量生态城市标准的区别的基础上,给出青岛市构建生态城市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20.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