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怎样看待我国的高储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苇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抚养比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走高,而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我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将依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引言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高储蓄率是解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二战以后经济起飞的重要因素,也被认为是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撑。自1995年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保持  相似文献   

3.
乔虹  宋宇 《新疆金融》2010,(1):17-35
<正>一、中国的储蓄率和全球经济重达平衡中国的高储蓄率一直支撑着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储蓄在中国是一种美德。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有"耕三余一"的习惯,以备灾年之需。这一勤俭储蓄的传统似乎在最近20年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的总储蓄率已经升至历史最高水平,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  相似文献   

4.
储蓄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储蓄率由利率、收入、经济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共同决定,由于我国特殊的社会形态和历史背景,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多种多样。高储蓄率对经济的发展有利也有弊,要让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就要将储蓄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经济起飞"的基本理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虽保持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但仍处在"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要十分警惕国内外出现的夸大和高估中国经济实力及其世界地位的倾向,客观评价中国经济实力,保持清醒的国家和国民意识,"低调起飞"、"理性崛起",外敛制胜锋芒,内练崛起苦功,稳扎稳打地推动经济起飞和中华崛起。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选取人口结构、宏观经济因素和经济增长三方面的变量对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进行探究.通过协整理论的EG两步法否定了储蓄率和存款利率、城市化率存在协整关系,得出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高储蓄率不具有解释作用的结论.通过将人口结构变量、经济增长变量联合对储蓄率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变量对储蓄率的解释作用并不显著,人口结构变量显著影响储蓄率,从而得出我国储蓄率长期趋势主要受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的结论.这一发现对我国未来人口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世界第一     
<正>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一项"中国储蓄率世界第一"的数据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最新发表观点说,中国最近几年储蓄率在50%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但居民储蓄率只有20%左右。高储蓄主要表现在政府和企业,而不是居民。点评:长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中国高储蓄率源于中国百姓爱存钱的习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利用孤波理论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前期生育率的高峰和低谷必会转化为当下的出生波、教育波、就业波、老龄波等一系列社会孤波,对储蓄率、教育投资率、养老支出等经济变量造成深远影响。然后建立了一个包含养老储蓄、家庭教育投资、代际转移支付和预期寿命内生化的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当前生育率水平下,预期寿命延长对家庭教育投资率、养老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是非单调性的。理性行为人对子女"投资品"属性的认可程度超过"消费品"属性,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率和养老储蓄率居高不下。由于非单调性经济增长路径的拐点来得相对较早,高储蓄率不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一、政策拉动力衰减和外需脆弱导致中国经济呈倒"V"型增长 第一,全球经济复苏方向既定但达到全面繁荣为时尚早,必然体现为中国的外需复苏乏力.一方面,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基本逻辑是生产国更多的消费、消费国更多的生产.这在美国国内层面的反映是,私人部门去杠杆化,导致其储蓄率整体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0.
居民储蓄率是居民储蓄与国民收入的比率.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美国居民储蓄率低,中美居民储蓄率差异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一个重要现象.到2007年,中美两国居民储蓄率分别为37.94%和1.72%,差距高达36.22%.中美居民储蓄率的巨大差异,有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国民收入机构、经济体制、民族文化、人口年龄结构等原因,而且与所在国金融市场、工具、机构、体制的发展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1.
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收入分配与总需求在结构上存在一种负面的"棘轮效应":在储蓄率的高度配合下,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需求结构,恶化了我国的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持续恶化,进一步强化了经济增长中对出口和投资要素的依赖;消费在较长时期内存在逐步下降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源于初次分配中的"利润侵蚀工资"机制,必须实施收入分配调整战略促进其结构优化,促进内需有效扩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试图构建模型分析居民不确定性、利率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不确定性、利率对储蓄率的作用,储蓄率、不确定性、利率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以及当储蓄率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何种强度调整力度拉回到均衡状态.据此,建议各级政府在疫情期间全力做好"六保、六稳"工作,稳定居民不确定性感受.  相似文献   

13.
在改进中美可比储蓄率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最新可得的中美可比固定资产折旧等数据,计算了2000—2017年中美可比国民总储蓄率、净储蓄率和中美可比分部门储蓄率。结果发现,中美可比储蓄率差距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而且远低于现有研究的计算结果。在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情况下,中美净储蓄率差距已下降至较低水平。在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下,两国储蓄率趋同的趋势很可能是持续性的。基于此,认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逐渐从依赖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向投资驱动和消费拉动转换。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储蓄率受到最多关注.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高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争议较大,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着重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负相关,其中消费不足导致储蓄资金难以转化为有效投资,是储蓄率负相关的主要成因;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利于总体生产效率提高,更能有效促进经济转型拉动消费需求;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的经济基数,具体可反映为非市场规律下的政府补贴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有效发挥了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补贴政策已产生效果,具备经济追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储蓄率的国际比较 (一)储蓄率的定义 储蓄率是指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国民总储蓄率等于国民总储蓄额占GNP(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国内总储蓄率是指全国总储蓄额占GDP(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全国总储蓄额亦即家庭、企业和政府储蓄之总.  相似文献   

16.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11,(2):76-76
G20就评估经济失衡一揽子指标达成一致 2月19日,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法国巴黎闭幕。参会各国就评估世界经济失衡的指标达成初步共识。G20决定,选取一揽子指标衡量世界经济失衡状况.并确定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债务、私人储蓄率和私人债务、贸易账户和净投资收益与转移账户为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来解决"三农"问题,强调"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要建立一个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一号文件的重要精神,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如何推进金融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发挥金融在促进"三农"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积极作用,是金融部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在内生人口转变框架下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在内生人口转变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除了年龄结构效应,更重要的还有行为效应,包括审慎储蓄的行为效应和养老储蓄的行为效应。利用跨国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6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人口转变的影响不同;并且由于人口转变的行为效应,少儿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也不都是负的。当一个国家经历了落后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发达阶段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都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在行为效应和年龄结构效应的交替作用下,少儿抚养比升高导致储蓄率先后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老人抚养比升高先后导致储蓄率呈"升高-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对于人口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要影响,这需要我国更重视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人口和土地红利正逐渐减弱,依靠出口、高储蓄率形成高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此形势下,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显得更为重要。金融资源作为要素市场最活跃的部分,其配置效率的提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金融资源配置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文献的基础上,以200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测算金融资源配置的丰度与效率,并分析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探索金融资源配置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国家,中美经济结构中重要的差异是储蓄率。两国之间储蓄率的差异对中美经济和经济贸易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两国储蓄率的差异现象、对经济贸易的利弊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