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施二十五年来,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劳动力大量节约和持续性释放,从农业产业转向非农产业,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剪刀差"变化趋势,即农户家庭配置于农业产业劳动力和非农产业劳动力之间呈现"剪刀差"变化趋势,同时在农业生产中男劳动力减少速度明显快于女劳动力减少速度,男女劳动力结构之间又呈现出"剪刀差"变化趋势.本文通过对农村劳动力供需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农村家庭劳动力"剪刀差"变化趋势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国策的实施,中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巢"现象加剧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速度更显加速之势。从分析当前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的原因入手,提出了通过理顺农村土地流转关系、发展乡镇企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应对措施,意在通过提高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同时,实现农村家庭养老与农村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越来越多接受高等教育者本人及其家庭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着变化.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二元经济的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以农业经济为支柱,人口构成上以农村人口为主,低收入家庭学生构成经济欠发达地区接受高等教育者的主体,解决好由个人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带来的问题,对今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陈晓刚 《价值工程》2013,(14):114-11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家电下乡政策的深入,各种大功率的家用电器出现在农民家庭之中,农村用电量迅速的增长,电网的用电压力也不断的增加,进而出现了"低电压"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对农村电网进行治理,本文阐述农村电网低电压出现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 1、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西部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我国的西部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一部分属于贫困地区.同全国水平相比,西部多数省区的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特别是农村居民家庭的年人均纯收入更是低于全国水平.从200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看,西北西南10省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没有一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目前,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7000万人左右,大量的人口滞留在农村,使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农村生产规模经营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计划生育是中国政府为解决中国特殊的人口问题而设计的一项制度,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使中国人口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但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家庭,在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使低生育水平面临着较大的反弹压力.因此要想稳定低生育水平,必须下大力气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村计划生育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实现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是指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组织、指导、照料、护理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帮助.养老方式可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生儿育女,养儿防老"是流行在中国这个传统农业大国的一句老话,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养老方式的真实写照,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一养老方式一面在沉重的负担着中国农村的养老责任,一面却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养老需求.笔者认为,实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农民的弱势、农业的弱质和农村的落后,使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主要是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十多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当前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陷入困境,其存在的基础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从长远看,我国只有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立法模式,并且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有效维护农村的社会安定,推动农业发展,彻底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农村养老安排基本上靠家庭保障这种非正式安排。我国转型历史时期急剧改变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不明朗的经济前景,对于现行的农村养老方式提出了深刻的挑战。"家庭——社会"并重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模式通过不同层次的保障安排,全面调动了社会资源,弥补了农村家庭保障的弱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宁市围绕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目标,把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工作,提出了"家家有就业,户户有收入"的工作目标。2003年以来,全市共消除了2300多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消除了8000多户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有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如果没有30年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大胆实验,很难想象,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不会、什幺时候会在中国农村推行,农村经济能不能、或者还有多久才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面对这一现况,我们应当大力弘扬孝文化,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老年人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的英格兰尽管仍处在前工业化时期,但家庭结构已开始逐步从"世系家庭"向"有限的家长制核心家庭"过渡.此时的英格兰,虽然资本主义雇佣生产方式快速发展,但家庭作为社会的基础依然在社会活动中起着核心作用:一方面为家庭成员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另一方面在经济生产、社会管理及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中也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17世纪的英格兰仍旧是一个典型的土地社会,因此在这种因占有土地的不同而形成的分层社会中,无论是家庭结构、家庭关系还是家庭功能依旧体现着等级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商业保险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一)农村传统的保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农村传统的保障根基动摇.我国农村传统的保障是以家庭和土地为中心的,人们的养老、医疗、意外保障主要靠家庭成员的救助和从土地经营中获得的收入,这在"人多力量大"的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家庭趋于小型化,子女的赡养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思想意识转变,养儿防老的思想逐步瓦解,年老、疾病、伤残等原本属于家庭承担的风险逐步成为社会风险.再从土地保障来看,农民可自己耕种或通过出让使用权等方式,来获得养老保障.随着经济建设中大量土地被征用,农民不断与生产资料脱离,使得农民很难从土地收入中抵御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17.
过年     
故乡的农村一般把过春节称为"过年".小时候总盼着过年,因为过年除了可以饱吃几顿饺子和尽情玩耍外,印象最深的还是过年前后一个来月的时间内,从家庭到四邻,乃至整个村庄内所弥漫的那种逐渐浓烈,达到高峰后又渐渐消退的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未富先老"的严峻老龄化阶段下,农村家庭养老在很长一段时间仍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结构访谈法,发现粤北山区瑶族村落的家庭养老遭遇到了社会变迁的挑战。其中社会变迁中的劳动力转移、代际关系变化以及养老价值观念的改变是影响农村家庭养老维系的重要因素。为应对以上社会变迁因素带来的挑战,实现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是基础,同时可利用社会组织资源,丰富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倡导家庭养老美德,提高老人养老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农户农业经营模式,它有着明显的发展潜能和优势。但当前,家庭农场土地集中经营模式,其集体内部流转方式受农村土地财产化观念影响;土地的集中开发、整治投入费用支付问题影响着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家庭农场虽使土地受益提升,但受农村有偿流转观念影响,阻碍家庭农场的发展;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制约家庭农场长期有效地和谐发展。本文将对家庭农场经营进行分析,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及其化解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在农村养老中的地位不容小觑,但社会转型的加剧却带来家庭结构包括人口规模、代际关系、思想观念、消费倾向等诸多方面的调整,这些变化挑战着家庭供给养老资源的能力,本课题在对陕西户县农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进而提出优化路径抵御农村养老风险。对于户县及陕西省农村分层次有步骤地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