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农民是传统文化重要承载者,传统文化是南疆三地州开展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基于农民主体视角下的传统文化的开发,就是要从南疆三地州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4,(8)
高等农林院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产业化升级、转型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农业科技人员指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去实践。新时期雷锋精神教育为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开辟了培养新型农民的新路径。文章通过找出雷锋精神教育自身的优势,旨在高等农林院校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来服务农业的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法制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传统法律文化深厚的影响,广大农村仍然存在着农民法律意识与现代市场经济和砚代法治不和谐的现象,这直接阻滞着新农村的建设.我们要高度重视农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农民,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裴红娟  翟宇  张涛 《生产力研究》2013,(10):20-22,2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新型农民"培养已经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学者对于"新型农民"培养的维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站在文化的视角上探讨传统文化在新型农民培养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文化建设是当前培养新型农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公共文化设施闲置率较高,文化设备配套设施供应不足,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单一,私人文化活动单一、文化娱乐支出较少等。在今后的建设发展中,应创新思路、创新内容,全面推动南疆三地州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培养知识型新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丽  何玉杰 《经济师》2010,(5):52-53,56
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因此,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新型农民应具有与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观念,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管理素质,是掌握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新技术,并养成科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劳动者。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要帮助农民树立新的观念意识和科学的生活理念,加强农村教育,建立长期有效的技能培训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新的农业发展阶段,它与传统农业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总称。现代农业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7,(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千村一面、万楼一貌的现象比比皆是,城市的历史记忆正逐渐变得模糊,传统建筑文化面临着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文章以新型城镇化为视角,通过分析建筑文化发展现状,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于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发展、现代建筑文化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期达到新型城镇化同步和谐健康发展,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中国特色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9.
受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增收难度大,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艰巨。从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扩大非农产业、培养新型农民的角度,分析了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培养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型农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调查、了解河北省不同地域农村体育文化现状,为制定河北省农村体育文化发展对策、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拥有真正的主体性,这是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本质区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如何培养新型农民、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笔者认为: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觉醒其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体现其主体价值,发挥其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新型农民培养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培养新型农民则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培养新型农民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工作。我们只有加大投入;进一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合理规划;重点培养带头人;转变观念;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才能不断推进对新型农民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从传统的组织形式中发育出符合现代民主政治需求的新型农民组织。在聚族而居的农村,宗族组织高度地渗入在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立足于宗族在农村的复兴这一基本事实,从宗族与村委会的可并存互补性,宗族文化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意义"以及应重视对内生民间组织力量的发掘与培育三个方面,探讨了宗族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摆上了突出位置,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民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建设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如何培养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此谈几点浅见:一、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抉择针对目…  相似文献   

15.
培养新型农民,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鼓励农民创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然而,目前浙江农村家庭工业发展仍然延续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应积极实施农村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提升的战略举措,探索农村家庭工业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潘竞成 《经济前沿》2007,(10):13-15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抓紧实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工程,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乡贤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培育新型农民、助推美丽乡村、涵育文明乡风、创新文化发展、加强基层治理这五个方面着重阐述了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民素质较低,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要求加大投入,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现代性是农民摆脱传统思想束缚后的个性生成与重组。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下思考关于农民的发展问题。农民的现代性是一个重要维度。从农民现代性人格的整合、农民现代社会系统的角色整合、农民社会文化价值的整合三个层面阐述了当代中国农民现代性整合的基本层次。  相似文献   

20.
流动的社会资本——传统宗族文化是否影响移民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8,(3):35-49
人口城市化和城乡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研究宗族文化对移民城镇就业的影响,考察传统社会资本在现代城市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大姓占比作为宗族文化的代理变量,本文实证研究了作为社会资本的宗族文化与移民就业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宗族文化对移民就业有重要影响,它显著提高了移民进入低端服务业的概率,但没有提高移民进入高端服务业的概率,说明以宗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社会资本在低端服务业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对高端服务业发展则影响有限,这些结论在控制了城市间物理、行政距离和迁出地经济社会信息后依然成立。结合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2012年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和个人跟踪调查数据对其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宗族文化并非简单地通过同姓之间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影响移民就业,信任才是关键渠道。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以现代服务业为基础的城乡融合不能仅依托于传统社会资本,构建现代契约社会下的信任文化是新型城镇化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