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试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逐步扩大趋势.税收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经济杠杆,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作用,应完善税收制度,强化税收监管,有效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选取2000~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样本,构建城镇化及其与就业、收入差距、投资、贸易等因素的交互项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据此实证分析了中国及各地区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城镇化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从作用机理看,城镇化主要通过增加非农就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则抑制了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依次提高的梯度分布,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城镇化、产业结构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等3 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基于该3个变量的数理模型,并建立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 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产业结构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U 型”关系,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倒U 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主要是由自身引起的,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显, 并且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乡人口迁移较为频繁, 逐渐形成了人口半城镇化现象, 分析人口半城镇化是如何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了我国人口半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特点及形成原因, 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半城镇化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并区分了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得出结论: 在短期, 人口半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 但在长期, 人口半城镇化却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 即人口半城镇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 “U 型” 关系, 本文用系统GMM 模型实证检验了 “U 型” 关系。 最后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逐步解决半城镇人口的购房落户问题; (2)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信息平台; (3) 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 2004~2017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 构建跨期经济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 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探讨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力。 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环境的健康效应视角, 环境污染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且以 SO2 排放总量和 COD 排放量分别作为解释变量的计量检验结果是一致的; 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恶性累积的负外部性, 当门槛区间值越高, 即期初城乡收入越大时, 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张效应越强; 城镇化、 政府行为、 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也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 在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中, 政府应注重环境污染成本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及固有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收入差距来源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呈现出扩大的趋势。鉴于此,本文从理论层面就城乡各类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还运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就城乡各类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以及运用中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乡各类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得出:城乡各类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不同,以及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也不同,在制定和实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时,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政策方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分析和定位可看出,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惊人,城乡收入差距悬殊.从基尼系数分析显示,我国已经步入了国际警戒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个人所得税不能充分执行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通过对税收制度方面和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缺失的研究,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影响其功能发挥的原因有个人所得税没有体现税负公平的基本原则、个人收入所占的比重较低、调控客体不完全到位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强化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主要是对个人所得税制课税模式、功能定位、税收扣除方式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全国数据,考察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关系,发现1990~2014年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倒U型变化,其拐点在2005年。根据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特征,使用空间面板模型进行分阶段检验,结果表明,1996~2004年城镇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2005~2013年城镇化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利用1996~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估算每个省份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一般为东部沿海省份。可见,城镇化是否产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是有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的。就目前及未来而言,可以把城镇化作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手段。但其真正发挥这个作用,还依赖于有关政策的完善与创新。对经济发展阶段较滞后的地区而言,应积极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急剧扩张, 与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 通过整理相关数据发现中国与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长期从日本进口大量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 而出口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却以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为主。 本文通过 2002~ 2017年中国与日本汽车零部件贸易的相关数据, 实证研究进口日本汽车零部件所产生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出口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对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出口。  相似文献   

10.
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中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等各种因素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转型期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成因,并对这种状况对中国社会影响进行了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眼于后疫情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不同阶段,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从新冠大流行时疫情冲击我国经济的路径出发,评估后疫情时期新冠肺炎疫情与经济之间的权衡,分析后疫情时期疫情发展的不同规模对我国GDP、进出口贸易、贸易条件、福利以及部门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后疫情时期,疫情的长期持续小规模爆发对宏观经济的破坏效应更明显,若疫情长期内持续小规模流行,我国的GDP、进出口贸易、居民福利以及部门产出均受到明显冲击;(2)在后疫情时期,疫情的短期偶然性爆发并不会对我国的GDP、福利、贸易条件以及部门产出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这主要是经济发展韧性抵消了疫情的短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步入新常态,对现有劳动力要素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研究。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法研究国际贸易发展对不同素质劳动力的影响,可知对外贸易对高素质和中等素质的劳动力均有显著正影响,对低素质劳动力有显著负影响,且对高素质劳动力的影响程度最大。由此可见,国际贸易发展将有利的促进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其中,对外贸易出口对高素质劳动力起抑制作用,对外贸易进口、教育投资和外商投资均起促进作用。因此,要促进国际贸易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加大中高素质劳动力的投资力度和利用外资的力度,实现国际贸易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相匹配。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是深化改革开放、谋求共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国际贸易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本文采用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GDP、总人口、中国对外投资、中国从各国进口、是否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是否陆地接壤等指标均对中国出口产生正向效应,距离对中国出口产生负向效应。我们应该加快贸易通道建设,稳步推进“设施联通”;适当扩大对沿线国家的进口,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提升双边贸易深度;加大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与开发,加强“政策沟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开放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居民、贸易与非贸易企业三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演绎了出口贸易、消费品与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以及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及其内生作用机理,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MM估计方法予以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消费品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相同单位的边际制约效应;出口贸易通过直接与间接拉动效应以及收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中间产品进口贸易与加工贸易通过直接与间接推动效应以及收入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另外,出口贸易与加工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还存在“乘数”现象。本文的发现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贸易政策改革与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非工资性收入分配:国有部门收入调控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中国居民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所有制性质与非工资性收入分配问题。通过对中国非工资性收入结构和差异格局的长时段考察、研究发现,在津贴、补贴和医疗保险等非工资性收入方面,国有部门都明显高于其他部门,非工资性收入差异造成了我国不同所有制部门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非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程度高于工资收入,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利用Panel Data模型及Logit模型分析非工资性收入差异扩大的原因,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年龄和职业等因素对非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程度较低,引起非工资性收入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所有制性质因素。因而,防止非工资性收入差异扩大,规范国有部门非工资性收入应成为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STIRPAT模型,利用中国2001~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化进程、环境管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人口城市化 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比土地城市化更为直接;环境规制对工业污染减排的总体刺激效果不佳; 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受城市化、环境规制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东部地区表现的最为敏感,其 城市化和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均有显著的冲击作用,中部地区只有城市化与大气污染联系紧密,而西部地区无论城市化还是环境规制对大气污染的反应都极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考察1981~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的状况和人民币币值的变动情况,利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依存度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货物贸易的进口依存度对出口依存度存在长期的正向影响的效应,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则存在长期的负向影响的效应,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只对我国货物贸易的出口依存度存在影响的效应,且这种效应为短期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部财富的作用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本文从贸易传导渠道及金融传导渠道出发,建立理论模型,分析并阐述了双渠道传导下,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外部财富的作用机理,同时运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贸易传导渠道对外部财富起正向积累作用,并从金融传导渠道对外部财富进行负向削减,两者存在抵消效应。且我国第二产业产值比及第三、二产业产值比的扩大对外部财富存在区别影响。当下正处于全球产业链重构关键时期,本文期望从调整外部财富角度助力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从高速增长走向和谐发展的中国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因素归结为7方面: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为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动力;大众消费时代来临,消费需求成为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最稳定的因素;对外开放的深化,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储蓄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丰富的劳动力供给和日益提高的劳动力素质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基本要素;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改革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奇迹。同时,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失衡的压力、来自分配差距扩大的压力、面临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压力。综观中国经济的全局,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还没有改变,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未来10—15年时期里,中国经济继续保持7%以上的增长速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从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看,今后中国最为重要、最为迫切的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保持和谐发展,更加重视协调发展,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结构优化,更加重视深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