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冯晓燕 《中国外资》2009,(16):63-63,65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更快地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穷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次引入现值计量属性和预计弃置费用的概氆重新定义了预计净残值等等;笔者从新准则的变化以及企业在掌握新准则时应重点关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解析,以期对固定资产新准则的掌握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新企业会计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做了较大改动,填补了不少会计规范空白.这一重大的会计基本制度的改革,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惯例已基本接轨.新会计准则已经执行数年,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等方面带来大幅的变革和全新的要求,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是如何执行与应用的呢?笔者仅就固定资产准则中固定资产确认及初始计量的变化,对农信社业务、核算方面的影响做个简单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准则下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雅婷 《时代金融》2008,(4):147-149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作了全新的要求和规定,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对企业会计人员乃至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挑战。文章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确认、折旧、清理等各方面核算及管理工作的特色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企业如何更好地遵循新准则,利用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行更加准确的操作,准确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促进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4.
刘文文 《金卡工程》2009,13(3):178-178
我国准则中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在国际准则中被称为"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初始计量".本文将我国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进行比较分析,剖析异同,并对新准则的经济后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侯波 《财会学习》2022,(1):91-93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收入确认与收入计量等方面越来越复杂.现行收入准则难以符合企业实际需求,要想保障企业更好的经营发展,必须要积极研究并采取新收入准则.新收入准则下,企业的确认计量方式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新收入准则对企业管理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会计准则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外会计准逐步趋同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国内外固定资产准则规范范围入手,结合具体相似点和差异,从与其有关的适用范围、确认条件、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信息披露等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比较,说明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缪靖  黄俪 《时代金融》2009,(8X):110-111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将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单独的一项具体准则进行规定,并规定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其他房地产分类为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与企业自用的固定资产中的房地产,并在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相关准则中分别进行规定。新准则对房地产的不同分类、定义、确认标准以及计量模式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尤其是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更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可选择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新会计准则对房地产规定的一系列变化必将对房地产公司的会计核算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葛羡鸿 《浙江金融》2002,(9):37-37,35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范企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已从2002年1月1日起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他企业先行施行.新准则在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存货的会计核算作出更详尽的规定,包括了固定资产与存货的确认、计量、提取减值(跌价)准备与披露等各方面内容,这不但有利于经营者正确执行,也有利于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了一致.  相似文献   

9.
一、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新的固定资产准则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准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适用范围。旧准则指出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固定资产不适用于该准则,新准则没有特别说明,同时,新准则指明了投资性房地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遵循其他专门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新准则中存货会计处理的几点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会计师》2006,(10):40-41
与现行存货准则(2001)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准则)在内容上的变化不是很大,主要变化体现在不同渠道取得存货的计量等方面。除第1号准则外,涉及存货计量的准则还有第7、12、17和20号等准则。本文试分析新准则体系中有关存货会计处理的几点变化。一、关于存货成本中的借款费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规定,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存货等资产。可见,准则扩大了应予资本化的资产范围,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更新与完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地完善,进而对企业,特别是投资性房地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准则中,把投资性房地产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单独确认,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它的实施将对我国房地产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内容,新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影响以及对新准则的应对政策,为企业发展把握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2.
保险会计新准则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保费收入确认和准备金计量两个方面。由于绝大多数非寿险产品都能通过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保费收入几乎没有变化,因此新准则对非寿险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准备金计量上。新准则要求非寿险公司运用"三要素法"计量准备金,这将使得非寿险公司的准备金计量方式、财务管理模式和利润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对非寿险公司产生近期与远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一个亮点就是大量采用了公允价值,进一步增加了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在新准则下,除了初始确认和计量方面大量地采用公允价值外,某些资产的后续计量也规定和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这与旧准则下,所有资产的后续计量都采用成本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旧准则下,短期投资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而新准则规定为近期出售而持有的投资,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在旧准则下,企业所拥有的房产都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模式;而新准  相似文献   

14.
无形资产新准则在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本文在对这些变化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指出了新准则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提出无形资产新准则有待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严淑琼 《会计师》2019,(24):24-25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2016年,财政部又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相比《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对固定资产的定义、计量和会计处理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改进。本文在对两项具体准则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认为两项准则均存在提法冗余、不严谨和赘述等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固定资产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应用指南”),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和披露等方面作了系统规定,更突出了可靠性原则对核算的要求,更好地贯彻了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相似文献   

17.
由于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其确认和计量方面稍做手脚便可轻松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这也正是许多上市公司想方设法虚增虚减固定资产价值、多计或少计折旧的原因所在.应结合我国目前特殊的经济环境,对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中固定资产的定义、确认、折旧、减值等多方面的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分析差异,以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完善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适度引入公允价值,把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五个属性之一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计量方面最大亮点之一,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会计计量主要局限于历史成本的情况,适应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业务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浅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涛 《财会学习》2009,(2):67-68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变化之一是重新提出使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新准则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新准则较2001年1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在内容表述上有较大的变化,导致相关的会计处理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为了加深对新准则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就新旧准则在会计处理方面的差异作以下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