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越新 《中国西部》2013,(7):74-75
过去的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使得沿海地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程度。而西部不少地区则缺乏产业支撑,工业化程度不高,城市聚集度不足。因此,单一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无法协调显著的区域差异。西部选择均衡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大、中、小城市及城镇和新农村社区层级协调发展,围绕"多中心"推动中小城镇工业化,或将探索出一条西部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突出表现在"村改居",即将村委会改为居委会上。本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道义一村"村改居"的改革为个案,分析了"村改居"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以及社区居委会队伍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聪 《宁波经济》2013,(10):43-44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智慧城市或许是信息化城市、数字城市的一种新型叫法,但实际上,这个名词的含义远非如此。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它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度融合。具体来说,智能城市和数字城市仅仅局限在信息的采集阶段,  相似文献   

4.
董志凯 《中国城市经济》2009,(10):84-90,92,94,95
伴随我国城市化的进程,60年来,我国城市建设方针发生了多次变化。 城市建设方针是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在很长一个时期对城市和城市建设的认识偏离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导致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走过一段弯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提高城市竞争力、城乡和谐发展的建设方针逐步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肩负着城市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在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城市里的“乡下入”生活境况究竟如何?笔最近走访了北京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门头沟等区县的部分农民工,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民工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经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征 《产权导刊》2014,(5):53-56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过程中,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脱节现象已成为一对比较明显的矛盾,这在城市新区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产城结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城市化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在新一轮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实现"双轮驱动",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高资金密集的重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影响;二是城乡“隔绝”的政策制约;三是单一的国家投资建城的建设方式限制了城市的更快发展。这些观点都对,但仍然不足以解释我国的特殊性问题。因为,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曾经明确认识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规律.而且在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也有表现,1952年—1957年的5年间,城市人口增加了3000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世界各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业化、城市化、德国巴伐利亚试验(建设好农民的家因)和工业化、城市化与农村建设并举的路径进行了介绍和评价。提出了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路径是坚定的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并举之路,并凝炼出探索我国“三农”问题解决路径的几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俞华波 《宁波经济》2004,(11):29-30
10月17日上行,SCOPE的两位专家在经过长达3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后,抵达宁波,未作过多停留,旋即赶往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生态500佳”的奉华藤头村,他们是如此迫切地想要亲眼看一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程的中国,一个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样本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而这也在无意中传达出了此间召开的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论坛暨SCOPE科学顾问年会的主题“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胡伶俐  施祖麟 《特区经济》2006,211(8):362-364
加快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城镇化的发展是工业化、市场化与城镇化的三位一体。首先,城镇化是一个循环累积上升的过程。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的关键在于产业和市场作为一个循环系统共同推动了城镇化发展的必要因素——区域环境的提升过程。其次,地方环境的不断改善使得该区域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就业、产业分工和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和投资发展等软环境,即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最后,政府参与建立市场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诸如土地资源承载压力加大,工业污染危害日益加重,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发展带来的污染日趋严重和扩散,成为当今世界最难对付和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城镇经济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造成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城镇化使大量劳动技能差的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带来了一系列过度"城镇化"问题——城镇化将城镇技术水平低和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农村转移、扩散,从而也连带地将城镇污染向农村伸延、扩散,形成新的污染区域。文章根据当前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生态城镇的建设加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人口、经济、空间3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和城市化质量与速度测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测度结果表明:山西省城市化质量整体偏低;城市化质量整体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城市化质量水平地域分布大致呈由东到西递减趋势,在西部地区形成一个 “凹陷区”。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需要贯彻什么原则?以资本为本的城镇化原则属于非科学发展,这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政绩、强化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有关。以规模扩张解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依据已不存在,城乡关系调节的重心已不在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原则,符合马克思主义消灭城乡差别思想的精华——消灭人的发展上的差别,体现消灭城镇化当中产生新的社会成员不平等、造就新一代农业劳动者、兼顾从民生角度摆正城市发展等的使命和原则。中国城镇化要在科学导向下作出一系列正确选择,包括指导思想、依托、总格局、人口城镇化方式,应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非农产业城乡交融、由农民主导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坚持"四化"协调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科学推进城市群的规模和格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也要注意保障粮食安全,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等。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化进程与旅游业发展的动态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上海城市化进程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真实关系,文章根据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上海城市化水平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动态计量分析,结果发现:(1)上海城市化进程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基本处于协调发展状态;(2)上海城市化进程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已经形成了积极互动的格局;(3)在上海城市化和旅游业发展的双向影响关系上,两者的力量对比并不平衡,城市化对上海旅游业的推动作用大于旅游业对上海城市化的贡献度;(4)从短期效应来看,旅游业发展会引起上海城市化水平的快速上升,而城市化进程对上海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则较为稳定持久,难以出现导致剧烈波幅的增长;(5)上海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必须注重质量提升,否则将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艳 《乡镇经济》2014,(6):59-65
新型城镇化是未来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也是安徽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以对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的剖析为起点,总结人地关系要素与城镇化的关系,结合安徽城镇化建设中人地关系的调研情况,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协调人地关系的要素准备,提出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基本路径,为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城镇自身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效率和城镇化协调程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4项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与效率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不高,省域之间城镇化质量差距明显,省域内部城镇化质量各要素发展不均衡;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城镇化率不能反映城镇化发展质量。根据测算结果,我国各省域整体城镇化率和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数呈现“高—高”、“低—高”、“低—低”和“高—低”四种类型,其自身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指数之间的协调程度分为质量滞后、协调和质量超前3种类型,这与区域间人口迁移流动规律密切相关。根据城镇化质量不均衡状况,文章提出“高—高”型区域关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低—高”型区域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低—低”型区域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高—低”型区域关注城镇化的社会、生态效应以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关理论和经验,在全面把握新时期国家所提出的创建集约型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新型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即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的城市化与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同时分别从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角度时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路径及其政策选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疆城镇化模式的选择对新疆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内地城镇化五种典型的发展模式,并指出新疆城镇化发展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新疆的实际与内地城镇化成功经验相结合提出新疆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