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业在安徽省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从安徽省制造业总体产业结构和制造业体内产业结构状况看,安徽省制造业就业人口总数较多,但总体产业结构水平、规模结构、效益结构与发达省份差距明显。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技术创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和辽宁省两个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由于存在路径依赖及其锁定效应的影响,制造业发展相对缓慢.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二者均面临着老工业基地改造、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山西省和辽宁省两个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历史演进的梳理,认为制造业振兴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地区资源优势日益凸显,制造业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将振兴制造业等同于重新振兴传统产业等现实问题.因此,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制造业聚集区,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激励作用是今后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主导部门的制造业与国外同业相比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我国如何由制造大国进一步“深化”为制造强国,全面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是当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笔者提出了“深化”我国制造业的3个战略:信息化战略、产业集约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世界制造中心"的一点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制造业向我国不断转移的大潮中,我们有必要持一份冷静的思考,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现代制造业中心已不再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相反制造业的大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次世界经济格局的再调整——是价值链低端和环境污染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为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中心”,必须精心打造品牌,提高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资源,其开发潜力巨大,在利用中,应立足于区域经济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加强培育和开发利用,夫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6.
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角度出发,基于"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模型,并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走廊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力求探索出走廊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及开放发展四个方面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分别对2018年全国30个省市和陕西省10个地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各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2018年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全国第15位,处于全国中水平;陕西省10个地市...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新一轮信息革命与产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制造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以及国内环境、资源、技术约束日益趋紧的双重挑战,制造业"新型化"迫在眉睫.动能是推动制造业"新型化"的主要力量,按要素的形成及综合程度可分为传统动能与新动能两大类.根据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与未来发展方向,以劳动人口、资金、自然资源为代表的传统动能的动力作用逐渐减弱.探索并剖析以科技创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发展与变革、制度与结构改革为主的新动能运行机制,能有效加快我国制造业"新型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空间,职业教育"走出去"是支撑"一带一路"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越南制造业的兴起是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溢出",在部分环节上可以取代中国制造,而整体上要依赖中国的供应链体系.虽然中国"溢出"的技术和技能人才支撑了越南当前的制造业发展,但是技工的引入不足以支持长远的发展.越南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关键环节,越南必须引入更多中国职业教育资源来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来支撑更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为此文中提出了中越职业教育合作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0~2010年广东省21个市30个制造业子行业的数据对广东省制造业区域聚集情况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广东省制造业的大部分行业都集聚在珠三角地区;第二,广东省新兴制造业和潜力制造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传统行业的集聚程度对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广东省传统行业存在着过度集聚的现象;第三,广东省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大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兴潜力行业,而制造业集聚度对经济增长负面影响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个传统行业;第四,珠三角一带主要以回归系数较高的电子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和化学原料等新兴工业为主,而广东省其他地区主要以回归系数较低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基于上述结论,广东省在发展制造业方面应实行区域差别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山西投入、产出、经济发展变化和日本步和世界经济大国的研究,分析山西经济结构及发展中的问题,提出结构调整应从发挥资源优势出发,选择重点产业进行“合理化投资”,采用技术提升、新产品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和降低污染的经济质量型调整,将山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分工的高度发展,制造业的专门化程度不断提高,制造业内部新兴产业不断出现.对制造业行业分类体系、 结构变化与发展阶段的梳理,是制造业行业特征分析及经济增长、 产业升级等问题研究的基础.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经典理论经济学、 实际应用与统计分类标准、 学术研究等三个主要方面,分别总结制造业的分类法,从提出背景、 理论基础、 划分方法、 优势与不足,以及结构变化等多个视角进行归纳,对制造业行业分类体系进行了较为完整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产业生态学中的生物链理论与物种分类法、 生物演化理论与生命周期方法两个方面,对制造业行业分类的新进展进行了评述与思考,为制造业行业分类及制造业发展阶段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被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助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从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采用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数字经济、两业融合程度及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等指标,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三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直接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且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相比于数字经济更为发达的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影响更大。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的确能有效提高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程度,并以此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驱动作用,而且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两业融合的推动力度更强。本文最后从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激发两业融合动能以及推进制造业区域数字化协调发展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必然选择,对这个新生事物需要积累经验,共同思考。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应该上下一致,共同努力,认真研究,因地制宜。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选择并大力发展它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的制造业同时,还要加强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企业则应树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念大力做好有关人才方面的工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关键在于造就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武汉应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智力优势,结合西部大开发,在大力培养经济适用型人才的基础上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制造业城市面对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争相承接制造业转移的"双向挤压",纷纷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探索各自的新型制造业之路。制造业城市要确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必须掌握产业发展的辩证法,正确处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合作,制造业在其中蛰淳毒重要角色。对泛珠三角制造业的结构特点及演进趋势的研究表明,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平台,推进区域内制造业结构的优化,既要做大做强具有优势的传统制造业,又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的背景下,制造业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当前,我国制造业在要素结构、产业链水平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不足。为此,相关部门应依托数字经济,通过培植创新平台、加大创新力度,推进产业融合、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发展环境、健全基础设施等策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及质量变革,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 基于现状,上海仍是一个以工业为基础的制造业城市,其第三产业以巨大的低服务形态构成。□ 文化传播业作为现代城市的“软力量”,不仅自身创造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承担知识启发、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知识提升的工具型功能,而且它的成长还是国际型大都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有力的经济竞争手段。  相似文献   

19.
资源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经济的发展要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两者达到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依靠科技进步,从改进投资结构入手,提高资源效益,促使经济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是基于工艺创新对制造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必要性提出的,通过从国家宏观、地方中观、制造业企业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旨在提高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能力和改善工艺创新环境的政策体系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